肠道菌群在肝癌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肠道菌群在肝癌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

刘力萌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22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作为全球肝癌大国,肝癌患者约占全球肝癌发病人数的1/2,而该病病死率居我国第二位、世界第三位。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肠—肝轴”的关注度提高,此方面研究得到加强,一些研究中发现肠道微生态可以在原发性肝癌中起到重要作用,靶向肠道菌群延缓肝癌及其相关并发症进展的治疗方式逐渐被关注。因此,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及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做出评述,为未来肝癌发病机制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肠道菌群;原发性肝癌;肠—肝轴;炎症反应;免疫功能;

原发性肝癌其发展过程常遵循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一过程。肠-肝轴则是由肠道菌群和门脉系统,以及胆管系统构成,这是双向的交流体系。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肠道微生态发生炎症反应,并在肠肝交互循环的基础上,影响着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过程[1]。而且部分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的治疗方案已经在临床试验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可见肠道微生态在肝癌的相关治疗中具有较大的潜力,靶向肠道菌群改善相关疾病状态可能是未来治疗肝癌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方向[2]肠道内的微生物可以诱导肝癌,所以能够对已经存在的肝癌组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当前国外已经将研究重点放在这个方向上,因此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在肝癌细胞发展过程中,肠道内微生物群与肝脏会产生复杂的交互作用,这种情况在早期肝癌预防中关注的较多,通过相关实验也充分地验证了这一想法。目前虽然肠道菌群和肝癌方面的研究较多,大多数都是处于动物模型阶段,应用于人体当中没有明显的说服力。未来应当重点研究分析肠道微生物诱导发生肝癌的风险性,进而找到适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肝癌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才可以治愈更多的肝癌患者。

  1. 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癌关系分析

肠道菌群失调能够产生大量的内毒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肝脏功能,同时还可以引起了人体的代谢紊乱,进而产生一些炎症反应,并参与到肝癌发生和发展。内毒素能够产生过量的炎因子,从而加重了对肠黏膜的损害,引起了肠道功能障碍以及全身炎症,然后作用于内皮细胞,导致微循环出现异常[1]。内毒素可以激活肝脏,使肝脏产生细胞外基质,进而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过度增殖等情形,造成了疾病的快速发展[3]人体内微生物群落有许多其中肠道菌群就占到了80%肠道菌群不仅参与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重要同时还能调节机体消化功能所以可以影响癌症发生控制以及治疗药物的反应肝癌是典型炎癌转化肿瘤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早期肝癌诊断中使用益生菌抗生素粪便移植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提升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肝癌化疗过程中,联合使用中药,并且做好饮食行为调整,可以重塑肠道菌群延缓肿瘤的发展进度同时还能够改善治疗预后效果从而有效地维持机体健康由于肠道菌群在肝癌发生、发展治疗中发起到了一定作用,加强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肠道菌群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及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肝癌的方法

2.1益生菌的使用

益生菌能够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抑制致病菌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致病菌发生,同时还降低了有害物质破坏作用有效地稳固肠道屏障,保护肠道功能降低了肠道内毒素,有效调节肠道菌群,使其保持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益生菌能通过免疫调节,减缓了病情发展,降低了肝癌风险,延缓了肝癌的进展速度有研究表明,益生菌通过与PD-1抑制剂联合,能够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于这种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所以为不可切除肝癌提供新的治疗方案[4]

2.2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是利用健康人群粪便,经过相关处理以后,运用粪便当中的功能菌群来重塑肠道菌群,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细胞毒性代谢物,同时还可以降低炎症介质。因此应用逆转肠道菌群,能够有效地抑制肝癌发展[1]。通过分析一项Ⅰ期的临床试验,可以证明粪菌移植和肠道固有层有关,同时还与肿瘤微环境当中的免疫细胞浸润,以及基因表达谱变化有关[53]。这些发现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在癌症治疗当中发挥重要作用[5]

  1. 肠道菌群可评价TACE治疗肝癌的效果

TACE目前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通过相关研究可知,经过相关治疗以后,观察肠道菌群的数量变化,如果幅度较大,那么TACE术能够改善肠道菌群。也进一步反应肠道菌群对肝癌发病有作用[6]。可在术后监测肠道菌群以来监测肿瘤的复发与否。

4.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肠道屏障损失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并且影响着肝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的疗效。给予粪菌移植、益生菌等可以调控肠道微生物群,可作预防和治疗的肝癌手段。目前尚需要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来进一步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肝癌。

[1] 李亚楠,陈斐斐,田野等.  肠道菌群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  28  (07):  654-659. 

[2]  夏巧云,鲁晓岚.  肠道微生态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发生与治疗中的作用    [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6  (05):  400-403+433. 

[3]李慧,康纯嘉,董赛男等.  TLR4和肠道菌群在原发性肝癌进展中动态变化及与其预后的关系  [J].  实用癌症杂志,  2023,  38  (09):  1414-1417. 

[4] 陈野. 益生菌联合PD-1抑制剂在治疗不可切除肝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    南昌大学, 2023. DOI:10.27232/d.cnki.gnchu.2023.001270.  

[5]徐洪凯,汪春付,张野等.  粪菌移植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  39  (09):  2237-2243. 

[6]任宏涛,王玉婷,尹佳锋等.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联合TACE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观察    [J].肝脏,2023, 28 (12):1450-1454.  DOI:10.14000/j.cnki.issn.1008-1704.2023.12.005.

[7]庞飞雄,赖彦华.  肠道菌群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新进展    [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  (28):  180-184.  DOI:10.14033/j.cnki.cfmr.2022.2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