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

杜四   丁春玲   张宇

钟祥市人民医院,湖北钟祥,431900

[摘要]目的:观察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7月—2023年10月期间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黄褐斑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观察组使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颗粒剂。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单项及总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微针导入;氨甲环酸;疏肝活血汤颗粒剂;黄褐斑

黄褐斑在中青年女性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会导致患者的面部美观性受到损害,进而导致患者的情绪、行为、心理状态受到影响[1]。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妊娠、表皮屏障受损、紫外线照射、炎症反应、精神因素、微量元素异常、用药等因素有关[2]。目前临床可通过医学美容、中医药等多种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本文中观察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7月—2023年10月期间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黄褐斑患者90例。纳入标准:1)黄褐斑确诊,主要在面部。2)临床资料完整。3)认知正常。4)意识清晰。5)知晓研究。排除标准:1)肝肾、心肺功能不全。2)精神疾病。3)血液或免疫疾病。4)凝血障碍。5)过敏性皮肤。6)皮肤感染或破溃。7)妊娠或哺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6~52岁、年龄(42.35±4.3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65±2.11)年。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7~53岁、年龄(42.37±4.31)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61±2.15)年。以上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观察组使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颗粒剂,且治疗期间让患者保持情志舒畅、注意防晒。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取黄芪、薏苡仁、柴胡各15g,白蚕僵、鸡血藤、当归、香附、益母草、白芷、白芍、白术各10g,红花、桃仁、玫瑰花各6g,均由颗粒剂混合而成,温水冲服,早晚各1次,每次5g,共治疗3个月。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为患者清洁面部。将0.5g的氨甲环酸加入到10ml生理盐水中,均匀地涂在患者的面部,从上至下对患者进行面部按摩。之后使用微针对患者的面部进行点按,直至面部微红。对于皮损明显的部位适当增加力度,可稍稍渗血。为患者敷用降温处理后的医用面膜15min。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根据皮损面积的无、不足2cm2、2~4cm2、4cm2以上评为0、1、2、3分。根据皮损颜色的正常、淡褐色、褐色、深褐色评为0、1、2、3分。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前两组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临床治疗效果(分,x±s)

组别

皮损面积评分

t

P

皮损颜色评分

t

P

中医证候评分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5)

2.43±0.40

1.35±0.33

13.971

<0.001

2.25±0.41

1.27±0.35

12.195

<0.001

10.72±2.75

7.32±2.53

6.104

<0.001

观察组(n=45)

2.40±0.41

0.91±0.25

20.814

<0.001

2.23±0.44

0.81±0.30

17.887

<0.001

10.75±2.77

5.69±2.24

9.528

<0.001

t

0.351

7.129

0.223

6.694

0.052

3.236

P

0.726

<0.001

0.824

<0.001

0.959

0.002

2.2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的单项及总发生率对比,P>0.05。详见表2。

表2不良反应[例(%)]

组别

面部红肿

恶心

皮肤瘙痒

不良反应

对照组(n=45)

1(2.22)

2(4.44)

2(4.44)

5(11.11)

观察组(n=45)

2(4.44)

1(2.22)

1(2.22)

4(8.89)

χ2

0.345

0.345

0.345

0.124

P

0.557

0.557

0.557

0.725

3讨论

黄褐斑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面部的色素沉着疾病,女性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占比可达到九成,且主要发生在育龄期。该病患者的面部对称性分布着褐色的斑片,对患者的面部没关系造成影响。由于目前女性对自身美观性的追求逐渐增高,临床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操作增加,相关的治疗方法、药物、措施也在不断进步。目前临床治疗黄褐斑的方式主要包括化学剥脱、激光治疗、药物口服等方式,其治疗机制均为抑制黑素细胞的活性、阻断黑素的合成、促进黑素降解。其中前两种治疗方式因为容易导致色素沉着、肤色不均、复发等而受到应用限制。在中医看来,黄褐斑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肝郁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肾不足,因此使用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不仅对症,而且服用方便,治疗依从性好[3]。但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起效速度较慢,因此本研究中为观察组增加了微针导入氨甲环酸的疗法。氨甲环酸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止血药物,该药可以对赖氨酸的活性加以抑制,从而阻断黑素形成,因此可以用于治疗黄褐斑[4]。口服应用氨甲环酸的起效速度慢,容易因全身性用药而引起不良反应。微针导入治疗是目前医学美容治疗当中常用的一种用药方式,可以通过微针的作用使药物直接到达真皮层,且不会刺激神经引发疼痛,并通过微小的创伤激活皮肤再生功能[5]。两种治疗方式联合使用,可以通过内服中药的方式消除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局部用药的方式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颗粒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王康民,于小璇,时晓玉,等.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20,10(5):58-61.

[2]屈欢欢,高妮,鲁美恒,等.Q开关1064nm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中重度黄褐斑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1,14(4):206-210.

[3]李园园,王珊珊,白明明,等.舒肝颗粒剂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肝瘀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20,10(6):72-76.

[4]李越,李昕.针刺疗法联合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疗法治疗黄褐斑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2,20(1):157-159.

[5]胡靓贤,邓映,杨洪秋,等.逍遥散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9):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