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风险管理视角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对策研究

夏燕飞

沈阳市奥佳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工业企业要注重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调整环境,完善内部控制观念,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监督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视角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1.工业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本质含义

1.1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对工业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企业各个工作环节的控制和监督,从而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确保企业能够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工作规划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主要也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在运用过程中企业应该将发展目标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发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减少潜在的风险,通过对企业各个工作环节的控制和监督,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财务风险。

1.2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工业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业企业日常工作中,财务收支的金额都较大,所以财务在管理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工业企业运用财务风险管理,就是对企业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控制和监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的,涵盖企业财务的多方面内容,包含各个工作环节风险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以及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财务管理监督和控制。

1.3工业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减少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促进工业企业合法经营,确保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以及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也能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进行避免。总之,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目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可以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通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企业能很快发现财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业务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不断降低财务风险。所以,工业企业要想得到高效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结合,保持二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2.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工业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不可代替的位置。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工作过程的约束与调整,如果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那么企业将很难持续发展。如今,我国工业企业中,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2.1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

环境对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直接影响,决定着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运行效果。工业是我国重要三大产业之一,所以工业企业的岗位职责必须进行准确划分,但还是有部分企业职责分工不明确,企业内所确立的各种制度也都过于表面化、形式化,无法得到执行,甚至有一部分工业企业财务发票使用范围都不明确。财务工作在一个企业中至关重要,若财务工作都不规范,其他工作则更加混乱。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工业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提起重视,更没有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含义,不能在企业中合理反映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导致企业各个工作环节存在风险。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不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只凭单纯的表面管理无法促进企业健康长久发展。一个企业若想得到持续发展,每个工作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认真把控,从而保证企业各个环节的健康发展。

2.2企业工作人员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大部分的工业企业管理者并不注重企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前景,而是更关注于眼下的经济收益,一切工作都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努力。这些观念也被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基层人员。这种理念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生存和长久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若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所有工作人员也没有养成控制意识,会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缺少控制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内部监督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避免和处理的作用,若管理者和员工都没有完善的控制意识,那将会让企业的整体发展处于失控状态。

2.3工业企业信息不完善,缺乏信息沟通

大部分工业企业仍然没有完善的信息制度,企业内的各种信息分散,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归纳,导致信息在企业中无法发挥作用,有些企业缺乏信息沟通,岗位职责也没有明确划分,从而导致企业员工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利用相关信息对企业不断调整。信息沟通可以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内存在的问题以及将会发生的风险,并对其采取应对办法,从而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信息沟通不像规模较小的企业那样方便,但工业企业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高,处理问题的成效也更加显著。工业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发展现状,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能力,通过完善的信息沟通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2.4工业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

与其他企业不同,工业企业风险高,经济收益也高,面临许多风险,如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一些企业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意识,甚至不知道风险管理在企业中存在的意义,更没有对风险管理提起重视,从而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一些企业最后破产,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没有对自身的风险进行及时评估,如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工业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一定要不断完善对自身企业风险的评价考核,健全评估体系,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效避免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从而促进企业长久持续发展。

3.工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及遵循原则

目前,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企业价值提高到最大限度。企业若想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就要时刻注重风险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原则,制定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3.1预知性原则

预知性原则就是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等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并在工作过程中对这些风险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范,从而避免工业企业因发生各类风险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发展限制。

3.2控制成本原则

控制成本原则就是工业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考虑企业的成本与风险管理的效率,尽可能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率的风险管理。工业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主要就是为了降低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等,减少这些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因风险管理而产生的成本主要是制度确立的成本和管理执行的成本,若管理的效益高于管理的成本,则说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发挥正面作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

3.3集体性原则

集体性原则是工业企业在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时,对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规划。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各类风险,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判断风险属于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最终提出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

3.4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原则

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原则是指企业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养成风险意识,不能安于现状,要及时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对风险制定相对应的措施,避免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等在企业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目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不仅需要风险管理人员做出努力,还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管理。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只有全体工作人员不断养成风险规避意识,对潜在的风险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技术风险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促进企业稳定运行。

4.工业企业按风险管理目标制定内部控制调整措施

4.1创造内部控制制度调整环境

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调整环境,对提高认知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使企业内部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工业企业若想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调整环境,一定要注重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文化建设和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观念以及工作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工业企业全体工作人员要对内部控制制度充分了解并加强重视,发挥管理人员的榜样作用,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促进全体员工形成专业的内部控制素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调整环境,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4.2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观念

部分工业企业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高效率发展,增加企业效益,所以企业应该完善内部控制观念,确立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遵循合适的原则,对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遵循风险管理的要求。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存在着各类风险,风险的规模与企业的损失是不对等的。因此,企业要学会辨别风险,在适当的时候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创造新的收益。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时刻考虑成本因素。企业实行风险控制最终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如果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忽视了成本因素,就会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产生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将日常工作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管理,不断加强对员工参与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对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价考核,从而制定准确的风险解决办法,为各类风险制定专属的评价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观念,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考核体系,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运行,有效规避企业风险。

4.3工业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监督体系

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调整改进内部控制制度,避免风险的发生。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管理、考核、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工业企业出现风险较多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审计工作没有发挥作用。工业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审计部门对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对工作的成果质量进行评价。尤其是在财务审计方面,工业企业对发现的财务风险及时进行分类,提出应对措施。财务风险管理和监督要做到专人专岗,不能让财务这个重要的岗位出现多余的工作人员或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企业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的过程中,要及时生成分析报告,不断弥补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的缺陷,维护企业的工作秩序,实现持续发展。

4.4不断增强企业信息沟通

工业企业良好的信息沟通可以提升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从而对内部控制制度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信息沟通,将企业制度建立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从而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让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方式合理合法,对企业内的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归纳、上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工业企业除了要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也要不断拓宽企业信息传输的途径,通过外部信息的及时传递,让员工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从而更好地辨别企业内存在的潜在风险,促进风险管理目标顺利达成。

4.5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改进内部控制

工业企业在风险管理目标下调整并改进内部控制机制,应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信息化平台招聘专业的管理人员,让专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的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制度培训,也可以通过专业管理人员获得市场上更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信息,让企业工作人员经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信息分享,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不断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可行措施[J].市场观察,2019(05):38.

[2]胡利民.浅议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全面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9):12-13.

[3]纪学传.加强信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对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9(0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