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因素及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因素及管理对策

屈理娥

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诺水河管理处  四川巴中  636700

摘要:本文对引发森林火灾的各种人为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围绕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规划与建设、森林防火宣传、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实施奖惩制度、火源监管等维度,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希望能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森林火灾;人为因素;火灾防范

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火势难以控制,导致大量森林植被被焚烧,给林业经济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甚至可能对森林周边城镇、乡村的人员带来财产和生命安全威胁。全面加强森林火灾防范,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障森林安全以及自然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为因素作为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有必要针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制定相应管理对策。

一、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绝大部分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原因导致的。具体来看,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因素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生产性火源,其二是非生产性火源。其中引发森林火灾的生产性火源指农、林、牧业生产用火以及林副业、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是人类生产过程中用火不当而引发森林火灾的结果。非生产性火源则是人类在生产用火之外的其他行为而产生的火源,主要包括野外吸烟以及乱扔烟头、野外烧烤做饭、烧纸祭祀、夜晚露营取暖、机车喷火漏火、燃放烟花爆竹等。不管是生产性火源还是非生产性火源,都可能导致森林火灾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蔓延,进而造成严重危害与后果,故而需要全面加强对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防范管理,尽可能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事故,以此支持林业健康发展、维持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财产与人身安全等。

二、人为因素视域下加强森林火灾防范管理的策略

(一)重视防火隔离带科学规划与建设

防火隔离带的建设能有效防止火势蔓延、降低火灾风险,从而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以及保障林业健康持续发展。防火隔离带指于森林中易燃烧以及传播火势的地区设置一定宽度的无植被或少植被带,从而让森林火灾的火势蔓延过来时无法继续燃烧传播。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需要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充分考量多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以此保障隔离带作用能有效发挥,一般来说,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需要考虑宽度、地形、道路、主风方向、密度等,从多个方面确保隔离带的作用能充分发挥,从而强化对森林火灾的有效防护。森林防火带通常设置在山脊背风处或山谷迎风处,可利用地形优势减少风力作用,而且这些区域的植被通常较少也适合设置隔离带。隔离带方向最好和主风方向垂直,这样能在森林火灾发生后对沿着主风方向蔓延的火势进行有效阻断。对森林中既有的道路、河流等自然屏障加以利用,适当拓宽防火道路,能配合隔离带起到更为良好的火势防范作用。隔离带宽度通常为40~60m,其中乔、灌木林地应设置60m宽的隔离带。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密度需要结合地形以及林地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不过通常两条隔离带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5km。确定隔离带的位置、方向、宽度等之后,则需采取各种方法开设隔离带。按照设计在指定位置做好标记,便可采取伐除地上物、清理杂草、人工破土等方法开设隔离带。如果林地植被较为良好,一般需按照先灌后乔的顺序将植被伐除,然后将伐除地上物进行彻底清理,形成没有植被的隔离带。如果林地杂草较多,则需通过喷雾或撒土的方式进行药剂除草,一般每亩地可施用森草净50~100g,均匀喷撒,并在植被根部死亡杂草完全枯干后通过人工方式清理出隔离带。如果隔离带的开设区域不适合使用森草净,则需采取拖拉机机械破土或犁耕方式进行人工破土,从而通过翻土将植被根系全部翻出来并形成隔离带。

(二)加大森林防火宣传

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提高全面防火意识,能从思想认知层面促使人们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强化人们主动防火、积极防火的自觉性。积极拓宽森林防火宣传渠道和路径,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标语、宣传栏、集中讲解活动、网络等渠道扩大宣传对象覆盖范围,尽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强化宣传,明确严禁在林地区域进行携带火种、吸烟、烧火照明取暖、放火去干动物、野炊烧烤、上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让人们能在林地区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开展多样化宣传活动,通过森林防火工作宣传月、防火宣传图册制作发放、防火标牌标语、森林防火主题安全教育等活动全面强化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

(三)建立实施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奖惩制度

森林放火责任追究奖惩制度的实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森林火灾安全防护,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事故。一方面,科学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对各地方政府、林业部门、林业企业的防火责任加以明确,构建起相互监管、相互制衡的责任体系;另一方面,制定完善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和预警响应办法,明确规范对违反森林防火规定的行为的惩处机制,通过罚款、追究刑事责任等方式强化责任追究,以此约束和限制各方主体行为。健全防火责任单位考核评价机制,基于考核做好相应的奖惩工作,进一步激励防火单位积极履责的主动性。

(四)全面加大火源监管力度

做好火源监管工作,及时发现并扑灭火源,能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从而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严格监管林地野外用火,安排专人做好巡林工作,尤其要对重点人员和地区进行细致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火源并进行处理。严格规范野外用火制度,确实需要在林区进行生产用火的必须获得相应批准、领取《用火许可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必要时可在林区主要入口处设置检查站、哨卡等,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对进入林地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实名登记,禁止任何人违规携带火源进入林地。加强对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尤其要发挥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优势,构建以GIS系统以及智慧监控摄像机为基础的全动态实时防火监测体系,从而实现火源实时监测、自动报警、远程监控、智能分析等功能,进一步强化对森林火源的有效监管。

结语:

综上可知,加强森林火灾防范尤其是针对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进行防范,能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发生几率,从而避免火灾造成的各种损失与危害。相关主体应当对森林火灾防范加以重视,从实际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案,从各个维度推动具体防范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以此保障森林安全。

参考文献:

[1]芦亚娟. 森林火灾诱发因素及防控措施 [J]. 现代农村科技, 2021, (07): 106.

[2]张娟. 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扑灭措施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 (12): 109-110.
 

作者简介:屈理娥(1977年4月—),男,初岗十一级,从事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