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居民对过期药品认知的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平凉市居民对过期药品认知的调查

余建睿,倪涛,陈芮瑞 ,赵俊,赵义

(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目的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公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信息,以期共同关注健康与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药健康服务。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平凉市学校和居民区中随机抽取进行调查,所调查人员包括城镇居民、各年龄段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两次调研均以网上问卷的形式开展。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1946份,有效问卷1846份。调查显示家庭药品管理问题:81%家庭保存药物,多为冲剂和胶囊,来自药房购买。约一半存有过期药品,但少数定期处理。认知不足,只有13.7%意识到可能带来危害,4.0%认为无危害。处理方式不规范,39.4%直接扔进垃圾桶,19.0%放置不处理,仅28.0%交给回收点。大部分支持回收,18至25岁人更倾向于回收。(p<0.05)。结论甘肃省平凉市居民对家庭过期药品处理不当危害性有一定的认知程度, 但处理方式不合理。 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家庭过期药品处理,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建立有效的药品回收体系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提高居民对过期药品处理的认知和回收意识,从而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过期药品;药品处理;药品回收;社会调查

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命安全[1]。然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药品过期的情况,这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公众对于药品过期问题的认知程度和应对措施尚未清晰明了[2]。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已经建立了由政府、药企、居民和社区机构共同参与的完备的药品回收处理体系[3]。与之相比,我国的药品回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由企业和政府主导,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未对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进行规定,药品生产企业也只采取了有限的措施[4]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平凉市居民为调查对象,旨在深入了解公众对过期药品的认知程度和处理意愿,以及影响因素。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本研究旨在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健康宣教和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公众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共同推动健康社会的建设。同时,本研究也将探讨药品回收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可能的政策建议和改进建议,从而为未来的药品管理和健康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甘肃省平凉市居民,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平凉学校和居民区中随机抽取进行调查,所调查人员包括城镇居民、各年龄段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两次调研均以网上问卷的形式开展,共收到有效问卷1946,有效问卷1846份

1.2调查内容

本研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通过匿名网上问卷方式问卷调查。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共包括23道选择题,其中第1~5题主要采集基本信息;第6~10题旨在了解了解居民家庭的药品管理情况;11~18题是评价居民对过期药品处理不当造成危害性的认知程度;第1923题是调查居民对过期药品处理方式及回收过期药品的态度。问卷收集完成后,经过人工筛选,将答题时间过短及存在问题缺失的问卷判为无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检验水准a=0.05,统计分析,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采用x检验,P<0.05表示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样本基本情况

样本的基本情况:在本次调查中,农村居民占50.54%,城镇居民各占49.46%;女性占61.97%,男性占38.03%18岁以下占7.75%18~25岁占79.79%25~35岁占3.58%35~45岁占3.3%45岁以上占5.58%;学历在初中及以下占8.39%,高中占11.97%,大专占13.65%,本科生占64.68%,研究生及以上占1.3%1所示。

1样本人口学特征汇总表

人口学变量

地区

城市913

农村933

1846

(df)

9.3011

0.03

379

323

702

534

610

1144

年龄

40.7745

0.01

18岁以下

80

63

143

18~25

685

788

1473

25~35

39

27

66

35~45

31

30

61

45~55

51

21

72

55以上

27

4

31

教育程度

0.4205

0.517

初中及以下

78

77

155

高中

116

105

221

大专

126

126

252

本科生

685

788

1473

研究生及以上

20

4

24

2.2居民家庭的药品管理情况

有储存药物习惯的家庭占81%1496/1846),其中冲剂类和胶囊类占比最多分别是26.8%1254/1846)、25.5%1195/1846),药品多从药房购买,筛查药品有效期期限为半年和三个月的人数最多,占25.5%23.2%,家中有过期药品的各占调查人数的一半,经常处理过期药品的占10.2%189/1846

偶尔处理的占29.1%537/1846

2.3居民对过期药品处理不当造成危害性的认知程度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认为家庭过期药品处理不当会造成危害的居民占13.7%253/1846),认为过期药品处理不当没有危害和不清楚的居民占4.0%74/1846)。在影响居民对家庭过期药品处理不当的危害认识的影响因素中,选取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对家庭过期药品处理不当的危害的认知程度与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有关,如2所示。

2居民对家庭过期药品处理不当的危害性认识的影响因素[n( %)

项目

家庭药品处理不当认识

(df)

跳过

了解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总计

受教育程度

38.646a

<0.01

初中及以下

9310.2%

155.9%

386.3%

912.2%

158.4%

高中

11012.0%

3815.0%

6210.3%

1114.9%

22112.0%

大专

12213.3%

3915.4%

8213.6%

912.2%

25213.7%

本科生

57662.9%

15661.7%

41769.2%

4560.8%

119464.7%

研究生及以上

151.6%

52.0%

40.7%

00.0%

241.3%

2.4居民对过期药品处理方式及回收过期药品的态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9.4%的居民将家庭过期药品直接扔进垃圾桶随厕所冲掉,有19.0%的居民将过期药品放在家中不处理,有28.0%的居民选择将过期药品交给指定回收点,还有4.6%的居民认为无害继续服用。居民家庭过期药品大多被当作一般垃圾处理,没有合适的处理方法。服用过期药品后有12.6%的人认为会产生新的疾病,10.2%的人认为只会影响疗效不会产生新的疾病,对于过期药品产生的危害没有共同的认识。接受调查的1846名社区居民61.1%同意回收家庭品,7.7%居民同意有偿回收过期药品,40.9%的居民做过回收过期药品的宣传,并且愿意参加药品回收的人主要集中在18~25这个年龄阶段,占该人群的83.7%,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对回收药品的同意人数也发生相应改变x2(df)=1245.93a,p<0.01

3.讨论

调查显示,家庭药品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尽管81%的家庭保留药物,其中冲剂类和胶囊类居多,但大部分药品来自药房购买,并且仅有少数人定期筛查有效期限为半年和三个月的药品。约一半的家庭存有过期药品,但只有少数人定期处理。对于过期药品处理不当的认知不足,仅有13.7%的人意识到不当处理可能带来危害,而有4.0%的人认为没有危害或不确定。认知程度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对危害的认知更深。过期药品处理方式不规范,39.4%的人将其直接扔进垃圾桶,19.0%的人放置家中不处理,仅有28.0%的人选择交给指定回收点,甚至有人继续使用。大部分居民支持家庭过期药品回收,但只有少数人支持有偿回收。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人更倾向于回收,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回收的同意程度越高。

综上所述,通过加大过期药品回收的宣传力度和落实工作,建立有效的回收体系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提高居民对过期药品处理的认知和回收意识,从而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安全。此外,公民、企业和政府应继续推进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发挥药企、电商和配送网络的协同优势,构建互联网+"过期药品回收、专业销毁"的管理机制[5]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少帅, 莫言.过期药品仍然销售药品广告虚假宣传[N].烟台日报,2024-03-12 (007).

[2] 汪军.业内呼吁建立长效机制处置家庭过期药品[N].经济参考报,2024-03-21 (004).

[3] 任建明. 碱性铝空气电池阳极腐蚀抑制提升放电性能研究[D].2022.

[4] 刘玉璟.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N].法治日报,2024-03-18 (003).

[5] 张李源清.广东“升级”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服务[N].中国经济时报,2024-03-18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