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以对,我心依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仁心以对,我心依然

田梅梅

安徽省淮南实验中学

要:本文讲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追问”这一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索。通过查找资料和自我反思,作者认识到追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关注其实效性,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自我价值,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追问”在德育中重要作用教者应以尊重的态度进行教学培养巩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教师职责的坚定承诺。

关键词:课堂追问教育艺术教师角色以生为本

一次校内公开课后,在评课环节,老校长面含微笑地对我说:“别的都很好,就是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在课堂上追问学生。”我明白这是老校长对年轻教师的关爱,但并没有马上理解。

带着疑问翻查资料。

“追问”,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从而实现问题的真正解决;同时,它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思考,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提升他们探索和解答问题的技巧;此外,它还能活跃课堂环境,将错误转化为宝贵的资源。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性:追问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和理解程度。
2.启发性:追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3.互动性:追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另外,追问在德育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澄清和巩固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其次,追问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追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和评价各种道德观点和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最后,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当学生深入思考道德问题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共鸣或反感,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既然“追问”的好处这么多,可是,老校长却说“不要在课堂上追问学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带着疑问继续翻查资料。

在《提升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策略》一书中,安奈特·布鲁肖提出了解决方案:关注自己的行为,并思考自己是否故意在他人面前让学生尴尬。

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追问本身不可取,而是要考虑追问的实质效用。优质的提问方式是最珍贵的教育工具,反之,不合适的提问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焦虑,进一步导致他们在理解上遇到难题,引发情感的急躁。容易导致学生对此感到冷漠,甚至可能不经意间给学生带来尴尬。

顿悟之后终于明白老校长的语重心长。感谢老校长将他的教育理念,长期积累的教育经验传递给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更感动于他的博大的胸怀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仁心!让我时刻谨记:不要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难堪。

一位知名人士曾经表述过:“只有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融为一体,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虽然这个观点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实现一天优秀教师的梦想并不困难,但要想长期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更为困难的是要成为一位具有崇高品德和出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我一直非常赞赏这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通过这样的角度理解和情绪反应,我对待学生的要求减轻,更加包容。它减少抱怨和不满,增加了谅解。减少责备,多一份敬意。尽全力营造出轻松、融洽、乐观的学习环境,成为学生的赞美者、照顾者、指路人,激发他们的自尊与独立,这不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终身所坚守的理念吗?

遗憾的是,我们曾经是否有意无意中就沦为了逗趣的“笑客”与严肃的“判官”。在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后,教师询问其他学生:刚才这位同学的表述是否有不足之处?有谁可以指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因此,一伙人专注地寻找并修改错误,无视刚才的那个同学此刻面色阴沉,埋下了头,搓着手。你可以设想一下,他(她)可能会经历怎样的紧张情绪……尽管这并非是体罚行为,但它却显示出对学生个性的轻视。我又想起了那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回想起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那一人言的课堂,那嗫嚅嗫嚅的回答,不仅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教师也感到十分尴尬。我觉得,尽管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全面的语言教育,并且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授课方式,期待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理解与进步的关键角色,但是,在真正的教学环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互动,还是他们的参与,我们是否真正考虑到了他们的情绪反应?我们是否对学生的自我价值给予足够的关注,或者说我们是否故意模糊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引领与控制,以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角与被角的边界?对于那些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或者刚刚开始思考的学生,却不得不接受教师的突然提问,这种情况实在是令人尴尬。尽管学生已经对某个问题做好了准备,但他们又渴望去尝试,却又不能主动去回答,只能等待教师的点名机会或者不知道何时才能轮到的排队结果,这种情况实在是令人无奈。

无法避免地会质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原本应当洋溢着热情和活力的教室,转化为充斥着压迫、失落和惊慌的“精神屠宰场”。我们难道不应该重新理解何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难道不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来面对眼前的这群生物吗?

新优质教育的观点是:唯有将学生视为他们自己,我们才能真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育,也才能深入理解知识和技术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进一步让这些知识和技巧丰富和发展我们的个体,“让孩子的生活充满活力”、“让教师过上一种全面且快乐的教育生活”,这些都将成为现实。这才是教育的本真吧!爱护我们的教师和同事们,请勿再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滑稽的“笑柄”和严肃的“裁判”,这样做可能会增强教师的权威和形象,但实际上却会对教师的权威和形象造成伤害。不应将原本应该充满活力和生气的教室,转变为充斥着压力、失落和恐惧的“精神屠宰场”。

如何打造完美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需要以一颗充满关爱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位学生,防止在公共场合给他们造成困扰,同时也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感到尴尬。唯有如此,我们的老师才能理解学生的心声,也才能塑造出一个富含精神的优秀导师。我渴望成为这样的师者!

于是,我们出发去寻找温暖的教育。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不断回忆着《夸父逐日》这个古老的传说。在千年悠悠岁月中,蓦然回首这短短的三十七个字,温暖地伴随着我们走过,从未离开过。当我们以热切的心态审视校园时,我们就会想起那一串串勇于走“大泽”的名单:男一号老师,腰病缠身,批改作业时竟以马步蹲姿,但他仍然保持着激情的课堂,不改其乐;男二号老师,眼睛高度近视,批改作业时弯腰贴纸,但他仍孜孜不倦,不改其乐;女一号老师,父亲病重住院,家里、学校、医院来回奔忙,但她却强忍焦虑,强颜笑意,不改其乐的为学生送上暖暖的爱意。 凝视着他们的身影,我深情地向他们致敬,向那些不改其乐的我的可敬又可爱的同仁们致以一句:就这样被你征服! 当曾经的学子,回归校园,冲我傻笑,给我一个大大的熊抱的时候;当我的爱徒,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星宿老仙,法力无边。跟着老田,助你成仙”的打油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首经典老歌:什么都愿意,什么都愿意为你!

实际上,勇于坚持也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坚定意味着一直保有一颗真诚的内心,对所热衷的教育行业,对所深爱的学生们毫无保留地付出,这是我们学院永远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愿意用生命书写历史的坚定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表述过,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且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拥有一颗热心,一腔热血,在责任与担当中践行育人之路!但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做教育的追光人。

今天,我为所有奋战在教育一线,辛勤工作,甘做吐丝春蚕,俯首孺子牛的老师们证言!因为,“捧着一颗心来”我心依然,初心不忘!痴心不改!

传道授业与解惑;奉献青春与热情;追寻光明和真理;师德建设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安奈特·布鲁肖.提升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策略[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