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实践分析

冯明杰,吴敏彦

1、浙江东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312000

2、绍兴大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312000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在混凝土材料生产的过程中,其所涉及到的原材料相对丰富,但是由于施工便捷,所以需要投入的施工成本并不大,另一方面,混凝土材料在硬化之后,能具有抗体压拉等应力的力学性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由于其本身存在灵活性,因此针对于不同的工程需求,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强度。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控制

引言

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是重中之重,因此建筑材料在入场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但是对建筑材料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种类比较多,尤其是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因此建筑材料检测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环境,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保障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1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的必要性

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旨在运用专门检测仪器与检测技术手段,从而达到准确判断与鉴定建筑材料性能的目标,对于表现为结构性能缺陷的混凝土材料禁止运用于建筑施工过程。现阶段的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工作已经得到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工程质量监管部门重视,体现了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工作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层面上的重要作用效果。混凝土材料构成了现有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类型,混凝土材料能否确保满足建筑材料的良好检测性能标准要求,在根本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效益,同时也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能。由此能够判断得出,全面实施与开展建筑混凝土的材料安全性能测试工作具有显著实践意义。工程检测人员运用现行技术标准来测试判断混凝土性能,应当能够达到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合理控制建筑材料成本、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重要目标,有效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优化与提高。

2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

2.1混凝建筑材料的密实度检测

混凝土材料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性能是密实度,密实度决定了混凝土承受外界破坏的能力。混凝土密实度合格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强度,甚至导致工程建筑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结构安全事故问题,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好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密实度检测。混凝土建筑材料紧实度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有:热图无损检测技术、电磁波检测法和弹性波检测法。其中热图无损检测技术涉及了化学、物理、电子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新兴的密实度检测技法,这种方法检测不会造成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的改变和破坏,敏感度也很高。此外,检测的精度也很高,因此非常受相关人员的青睐。而电磁波检测法则是通过专业的仪器对混凝土材料发射电磁波,从而检测出混凝土建筑材料内部结构情况,假如混凝土内部结构存在缺陷,与电磁波相遇,这时候电磁波就会发生速度的改变并且产生反射,如果遇到内部结构受到损坏的混凝土材料,应该首先要用电磁波检测法来检测。弹性波检测法是用专业仪器向混凝土材料发射声波,当被检测的混凝土材料内部存在缺陷,声波发射出去会产生一定变化,利用这一原理,相关人员就能够准确判断混凝土内部结构的问题所在,假如混凝土材料内部出现裂缝、洞孔等情况,这样的混凝土材料密实度差,那么声波就会产生方向和速度、强度的变化,相关人员通过分析声波的变化,就能对混凝土材料的密实度做出判断。

2.2安定性检测

由于混凝土结构非常容易出现裂缝质量问题,因此无论是在材料试验检测阶段和施工质量防控工作中都非常注重防控裂缝,而该问题的出现与水泥的规格、种类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水泥在硬化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同时不同水泥与水反应后的水化放热量也有差异,而安定性检测就是为了预防变形和温度裂缝的出现,通过试饼法、雷氏夹法等检测方法对其中的水泥特性进行判定,以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判断该检测对象的匹配性,从而优选水泥这一关键性原材料。

2.3测试混凝土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检测重点针对于混凝土砂率、材料水灰比、材料外加剂比例与水泥浆比例等数据指标。混凝土只有满足了良好和易性的标准,才能切实保证混凝土不会存在渗水与裂缝等安全风险隐患。具体在检测与判断混凝土和易性的实施过程中,工程检测人员重点应当运用材料性能成分测试的专业仪器与手段,切实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检测数据误差。例如针对混凝土的材料砂率在进行测试过程中,工程检测人员重点应当判断混凝土现有的孔隙度与表面积,据此给出材料砂率的测试判断数值与结论。工程检测人员针对混凝土集料应当重点选择运用回弹检测的仪器技术手段,依靠回弹检测专门仪器设备来判断材料回弹性能,防止表现为人工检测数据误差。此外,工程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人员还要预先制定完整与科学的混凝土检测规划,对于盲目开展实施混凝土检测工作的现象应当在根本上加以杜绝。

3混凝土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合理选用混凝土的原材料

混凝土材料选择主要在于骨料和水泥的选择,骨料选择先考虑其粗细程度,骨料质量牵涉到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其耐压强度。细骨料选择首先观察其形状,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通过形状可判断其性能,一些圆形天然河砂是首选,之后可测试这些细骨料的含泥量,旨在为了保持其表面纯净度;其次是粗骨料选择,粗骨料比细骨料对混凝土影响更加明显,因此选择的时候需要更加慎重。骨料粒径过大的并非首选,因为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因为尺寸越大意味着骨料越发不均匀,并且其内部是否有缺陷也不能明确,但是部分骨料虽然粒径不大,但其表面凹凸不平,这样隐藏缺陷也将越大。因此骨料的粒径、形状和成分关系着混凝土强度,选择的时候首选坚硬且密实度较高的碎石,例如一些石灰岩、火成岩等,尽量不选择鹅卵石。最后是水泥的选择,部分C70以上的混凝土,控制水灰比是关键,其数值最好在0.35以下,当建设工程中遇到需要添加高效减水剂的情况,这时的水灰比应小于0.3。哪怕水灰比只高出0.1,都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总之,水灰比在任何工程建筑中都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一定要把控好。建筑首选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容易受到水泥碱含量和氯离子的影响,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加入适量高效减水剂从而达到减少水泥用量的目的。

3.2严格监管采样过程

为了加强抽样质量控制,首先要选择合理的采样工具,并保证工具状态良好,计量准确,根据采样对象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并在表面粘贴详细记录采样时间、检测内容、采样对象等信息的贴纸,避免后续操作上的混乱;保证样本的有效性,抽检试验的样品要保证其随机性,同时还要保证样本数量足够,样本自身没被破坏,检测结果具有参考性,因此取样时要避免随意与主观,谨慎操作;控制取样和检测时间差,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性能特点,随着时间流逝,样本的性能会逐渐发生改变,最终的检测结果将与实际混凝凝土特性差异较大,因此在取样检测的运输和保管过程中要不停搅拌尽量保证样品的均匀性,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3.3温差控制

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水化热温差可以下几方面入手:(1)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水化热温差,需要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施工方案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然后计算出最合理的水化热,严格控制混凝土外表与内部的平均温差,并及时进行测试,保证其表面和中心的温度符合保温方案。(2)为防止垫层过度约束混凝土的基础收缩,需要在其基础面设置防水层以对温度应力进行合理控制并改善边界的约束问题,定期对配置情况进行质量检查避免其集中出现。(3)在控制温差的过程中,需要将倾斜钢筋置于混凝土构件的孔洞周围或者转角位置,将抗裂钢筋置于构件的连接处如顶板或壁板,只有合理配筋,才能够通过消除集中应力的方式降低结构出现裂缝等断面突变问题。(4)根据混凝土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钢筋,可以用直径和配置间距相对较小的钢筋作为壁板配筋或者基础底板配筋,为避免构件出现贯穿裂缝,需要合理控制截面配筋率并保证钢筋间距在100~150mm,布置采用对称式格局。

3.4合理应用强度检测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中会应用较多不同类型的检测技术,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超声波法、回弹综合法、钻芯法和试块法。在上述检测方法中,回弹法的应用范围最广,也最为常见。回弹法十分依赖检测仪器,可充分保障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在强度检测中,应以高水准和业内信誉良好的回弹仪器为首选。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环节,需全面采集工程的基础数据,并充分了解被测结构的设计参数、混合物材料及结构形式等参数。为加强检测的准确性,必须开展多次检测。

3.5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应当积极促进自身业务素养提升

材料试验检测人员对于自身具备的业务能力素养必须要积极进行提高,认真遵守目前通用的混凝土测试性能标准,确保材料检测人员能够深刻认识混凝土性能测试工作的重要保障作用。材料检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积累宝贵经验,运用科学手段与方法来应对混凝土检测工作。现阶段的材料检测人员还要积极学习与尝试智能化检测仪器的操作使用过程,运用智能化仪器手段来取代人工检测手段。建筑施工材料应当能够通过专业性的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工作,充分确保建筑施工材料本身不带有毒害性,不会威胁或者伤害到建筑使用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要积极使用并且引进环保节能型的全新建筑材料,重点针对建筑物的外墙保温结构、建筑室内门窗结构等部位运用环保绿色建材。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重点考虑选择绿色环保的混凝土材料,重点涉及到清水混凝土等。建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手段必须要得到建筑施工单位重视,结合建筑整体结构安全与坚固的基本施工目标与需求来进行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使用。建筑混凝土的材料品种选择过程将会给建筑结构性能带来明显影响,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的建筑体系结构材料应当进行合理的优化选择,通过综合考虑与判断建筑支撑体系结构的各项基本特征来制定工程材料的采购实施决策。目前现有的各种类型混凝土结构材料普遍已经达到安全环保标准,建筑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混凝土的施工处理需求来进行混凝土材料以及砂浆材料选择,切实避免与防止存在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性能安全隐患现象。

结语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控制混凝土质量并对其进行试验检测主要包括其构成材料以及实际配置过程两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混凝土需求,选择合理的配置方案,在施工结束后需要专业的质检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构件材料的质量和各方面性能进行试验检验以保证所有投入使用的材料的质量都能够达标。

参考文献

[1]柴金锦.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1(2):40-41.

[2]肖生朋.影响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与控制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3):19-20.

[3]张辉青.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J].散装水泥,2021(3):125-128.

[4]吴燕.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J].大众标准化,2020(22):255-256.

[5]李晓彦.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35):56-57.

[6]王会荣,张宏春,王芍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8):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