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税务”体系下的税收监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智慧税务”体系下的税收监管探析

聂苗

吉首大学 410000

一、引言

在"智慧税务"征管体系下,税收征管通过深化税收大数据共享应用来发挥治理效益。处于信息化管税试水阶段的金税一期工程于1995年上线,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升级改造后的金税四期工程运用”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现代化手段实现了”以数治税和以数控税”的终极目标,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升级。金税四期在金税三期基础上将“非税”业务纳入,实现对业务更全面精准的监控;在信息共享方面,”金税四期”搭建了与各部委,包括人民银行、工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核查通道。这说明,金税四期的推进将会使得现在的现代化税收征管系统更加强大,实现税费”全数据、全业务、全流程的”的”云化”打通,为智能办税、智慧监管提供条件和基础。简而言之,企业数据信息的透明化程度更深,监控更加全面,同样也意味着,税务稽查将会更严、更精准,更全方位。以标准化、共享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税务”体系下的税收监管将助力税务部门提效率、控风险和创价值,将成为税务部门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路径。

二、"智慧税务"的新税收监管体系面临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融入能够精准把握纳税人的涉税业务、涉税行为和身份特征,刻画纳税人"画像";可以从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存货、资金流以及税负率等多个维度来判断企业的涉税风险概率,评估风险等级,进而重点监督高逃税风险纳税人。故"智慧税务"体系可以较为有效地深化我国税收征管改革,遏制税款流失,改善遵从环境,显著降低征纳成本。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推进税收治理向智慧化迈进的过程中,在税收监管领域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一)税收大数据较为片面孤立,影响监管成效

如前文所述,税收大数据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石,精准税务监管依托于税收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当前,涉税数据存在采集片面、孤岛林立以及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不利于税务监管的精准实施。

首先是数据采集较为片面。税收大数据尚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主体的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涉税信息。比如,开业注销、年检、资金、账套以及违法犯罪等信息均需与其他政府部门、银行或者软件开发商等进行信息共享。各主体均站在自身职责的角度定义数据规则,并进行常规存储和维护,无法用统一语言实现数据共享。而税务机关对纳税主体的监管只能依托税务平台采集的部分数据,因此局限了精准监管的广度和深度,降低了监管效率。其次是数据融合存在固有缺陷。各主体根据各自的需求独立开发软件系统,存在数据口径和取数规则不统一的问题,故无法通过规范的数据交互平台提取海量数据,造成税收大数据资源难以有效盘活,无法将精准监管落到实处。例如,在税务机关与供水公司数据交换过程中,由于税务登记与水务登记信息无关键字可供匹配,前者登记的纳税人名称并非用水编号户名,需要手工核实关联,容易出现数据不全、采集工作量大、核实困难等诸多问题,降低税务监管工作成效;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税收中性和税收公平等基本原则,导致数据归集存在口径问题,监管失灵。

(二)监管方式不够科学,引发滞后风险

当前税收风险防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还有待提升,系统只能根据设定的模型和发生的数据进行机械测算,缺乏智能自动化的阻碍措施,在发现疑点时,虽然实现了风险的实时推送,但干预措施还是需要税收管理员人工查看研判后,再进行锁票及追票等相应的补救措施,忽视了事前预警和事中阻断的作用,容易产生涉税风险。例如“集中虚开、即时抵扣”这一老大难问题因阻断不果断可能导致税收损失。犯罪团伙利用半夜、节假日等下班时间,集中暴力虚开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后及时交给第三方进行了实时的抵扣。因目前的税控系统只针对冲红过量、价格过低以及非正常纳税户等部分行为实行了自动锁机锁票处置,而大部分异常无法实现自动阻断,即便根据设定的程序监控到了异常行为,也只能实时推送问题,并不能产生报警效应,无法实时阻断暴力虚开票行为,而事后的追查处理费时费力,流程繁琐,税费损失能否如期追回存在未知风险。

(三)纳税人画像不够精准,产生信用风险

由于大量的涉税数据散落在各个独立的系统以及无法进行实时的共享,获取的数据质量不高,且缺乏系统化的智能化分析工具,目前尚无法综合纳税情况、既往行为、诚信等级和经济事项等信息给每个纳税主体进行精准画像,故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建立尚任重道远。比如,某纳税主体因为偷逃税正处于税务稽查和停业整顿期间,而这个公司的负责人却另起灶炉以关联人的名义注册了新公司,原有业务正常开展,经营丝毫不受影响,这主要是大数据的异常预警、关联追溯和相互勾稽不到位,纳税主体绞尽脑汁钻空子,税收遵从度不高带来了极大的税收管理和执法的风险漏洞。

(四)运动式治理盛行,导致税收监管不精准

运动式治理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反而阻碍了税务监管的精准落地。由于大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系统的薄弱,导致许多行业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然造成了大额的税款流失,这往往引发了全国全地区轰轰烈烈的“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实际上受地域特征、民俗习惯以及各地产业的差异,专项整治行为在某些地区不一定是卓有成效,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应。比如一些知名艺人偷逃税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影视行业专项整治行动,而有些地区可能根本没有影视公司、知名艺人或者相关工作室,却为了完成上级指令,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稽查工作,针对性不强,收效甚微。

三、"智慧税务"背景下的精准监管重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税务已经成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智慧税务的背景下,精准监管成为税收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税收行为的精确识别、精准评估和精细管理。本文将详细探讨智慧税务背景下的精准监管重点。

1、精准识别纳税人行为

在智慧税务模式下,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对纳税人的申报数据、经营数据、财务数据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关联分析、趋势预测,可以精准识别纳税人的税收行为特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点。

2、精准评估税收风险

精准监管的核心在于对税收风险的精准评估。智慧税务系统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合纳税人的历史数据、行业数据、地区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对纳税人的税收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这不仅可以帮助税务机关及时发现高风险纳税人,还可以为税收征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精细管理税收流程

在智慧税务背景下,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税收征管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办税程序、推行电子申报等措施,可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与其他部门的协同监管,形成合力,提高税收监管的整体效能。

4、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

数据是精准监管的基础。在智慧税务模式下,税务机关需要加强对税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系统,可以对税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税收征管中的规律和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智慧税务背景下的精准监管重点包括精准识别纳税人行为、精准评估税收风险、精细管理税收流程、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提升监管技术手段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税收征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提高税收监管的效能和准确性。

作者简介:聂苗 2004年8月24号 女 湖南长沙 汉族 大学本科 学生 吉首大学 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