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研

田志红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天津  300121

摘要: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下高职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授业”与“传道”并行、“教书”与“育人”同步。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是新时代高等院校专业课建设面临的新任务与新挑战,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目标。以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深挖高等院校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以期为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设计

引言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加强自身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真实、客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受社会政治经济关系、早期会计法制不健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我国会计领域屡禁不绝的顽症,对国家经济秩序构成了威胁。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改善会计道德环境的中坚力量。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摇篮,应思考在专业技能培养之外,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层面的感知与发展,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的会计文化素质与职业判断能力,如何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思政素养、职业道德进行有效观测、反馈与改进,切实提升会计人才的执业水平与职业素养。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形成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破解以上问题指明了方向。近几年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内涵诠释、思政元素挖掘、融入方法创新、教学实践探索四个领域,主要是针对某专业或具体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进行研究与探索,缺少对课程思政生成机理、逻辑结构的认知与诠释,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这显然不利于专业教师更好、更系统地落实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落实课程思政育人行动,需要明其理、知其然、行其道。本文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在充分把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揭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逻辑结构与建设要领,有的放矢地探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为巩固课程思政建设理论基础、指导课程思政实践提供借鉴。

1课程思政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在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实现了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性和协同性。除此之外,专业课中还包含了很多道德教育的内容,例如,以本专业课中著名的科学家和研究者的爱国事迹为依据,来加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从专业课程的实际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动力。努力赶上先进的指导,为国家贡献力量,为自己赢得荣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俱来的优势。此外,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在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最深刻影响的就是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素质修养和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并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并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的课堂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善于运用思政要素,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就能够在“春风化雨”的熏陶下,收获最好的德育成果。

2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研

2.1完善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践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深化高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学术讲座、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会等途径,培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课程思政能力。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应充分了解自身使命与任务,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言传身教,积极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师资队伍课程思政水平,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积极保障。

2.2实行多样化、全程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对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优化,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力求采取多样化、全程化的评价方式。课程总评成绩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深入度、章节测验准确度以及小组展示充分度等。这些评价内容主要利用超星学习通开展,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预习教师布置的任务点,进行章节测试,对热点讨论问题积极跟帖留言,上传分享案例分析小视频等。通过多样化、全程化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多层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不是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讲解,而是要结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财务会计课程本身出发,挖掘思政元素,并采取适当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进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相关知识,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成效。从国家层面来看,财务会计工作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合规。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可以融入法治观念等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依法办事、守法经营。从社会层面来看,财务会计工作涉及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需要关注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为此,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可以融入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个人层面来看,诚信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石,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可以融入诚信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养成诚信意识与品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

2.4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内涵,构建会计课程思政体系,明确思政目标

随着课程思政实践的进一步拓展,学界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逐渐深入,从最初的强调思政类课程实体建设到注重“大思政”理念课程观,从聚焦零散的思政元素挖掘到重视体系建设的全局观,从最初的“专业+思政嵌入式”教学到“基因式融合发展”,强调用渗透性的、潜移默化的隐性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正确认知课程思政内涵、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进一步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前提与条件。

结语

在“三全育人”指导的大环境下,高职学校的财会教师要坚持思政育人的方向,突出其思想价值观的引领,以“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己任。课程思政并不划分于某门特定的专业课程,也不能由某位教师独立设计完成。这就意味着,课程思政的目标任重道远,教职工要对自己的责任进行深度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并要求各个专业的教师自发地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结合内容进行发散性思考研究。复盘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把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同向同行的局面,确保思政走进教材、融入课堂、深入脊髓,形成“三全育人”的协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美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04):68⁃70.

[2]陈英葵,孙国伟.“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5):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