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严寒地区儿童友好型社区微更新研究——以新疆大学友好校区家属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3

基于严寒地区儿童友好型社区微更新研究——以新疆大学友好校区家属院为例

冯欣芮  徐鹏达  杜让菊  古丽努尔·托呼提阿訇  热伊莱·阿卜杜如苏力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摘要:以2021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联合22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迫切需求为依托,以满足本地区儿童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发展空间为目标,采用比较分析、行为观察等方法,对本地区儿童公共活动空间进行研究,提出微更新策略,致力于打造全龄友好、健康安全的住区公共活动空间。探究适于严寒地区儿童友好型住区公共空间改造策略。

关键词:儿童友好型社区、景观、寒地、微更新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健康环境及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社会对于儿童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安全、有趣的活动空间尤为关注。现如今儿童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社区有很多试点,但是针对新疆严寒地区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项目却少之又少。新疆严寒地区城市气候特殊,夏季干旱炎热、冬季寒冷多风,极端的气候特征使得儿童的户外活动大大减少,以致住区儿童公共空间的使用率降低。本项目的研究和探索能够让儿童生活在适应地域气候环境的健康、安全、包容、绿色和繁荣的社区中,对于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1.相关理念解析

1.1儿童友好型城市

1996年,联合国儿基会(UNICEF)和人居署(UN-Habitat)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倡议(Child Friendly Cities Initiative,简称CFCI),指出少年儿童的福祉是衡量人居环境健康与否、民主社会文明程度和政府良好治理水平的终极目标。正式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议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之中,即通过一定的措施,提升原有街区或城市的儿童友好度。2021年3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进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

1.2儿童友好型社区

儿童友好社区指能够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良好保障儿童权利的社区。儿童和成年人一样都是城市社区中的居民与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因此,好的社区基础设施应当综合考虑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需求。

1.3国内外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案例

1.3.1国外案例

美国圣弗朗西斯科Lafayette社区的室外活动区结合起伏的地形布置多种功能,诱导儿童在社区内进行活动;荷兰阿姆斯特丹社区公园将平整的地面塑造多个斜坡用作儿童滑梯,同时随机设置多个空洞结合蹦床以供儿童游戏;英国的多个城市采用了“儿童步行巴士”这一策略既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地区环境质量,又保证了儿童出行安全。

1.3.2国内案例

江苏丹阳大亚第一城样板区分年龄段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活动区域配备不同的活动功能,使全年龄段的儿童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在重庆东原D7区中,利用灌木栽植形成广受孩子们欢迎的植物迷宫,通过合理配置不同形态的植物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类型;簇桥街道锦城社区是我国的首批“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试点”社区之一,通过儿童、家长、志愿者三方合作,共同组成“小小设计师”,充分考虑儿童的意见,让儿童参与到社区现状调研、模型的制作、社区改造过程中去;中兴天津生态城的儿童活动空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分别设计了幼童活动区、学龄儿童活动区与家长休息区,从整体上形成连续、丰富、趣味、舒适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网络。

2.社区现状分析

2.1社区概况

新疆大学友好校区家属院(西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克拉玛依高架路以南,阿勒泰路以西,东临新疆大学北校区,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乌鲁木齐第四十一中学和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五小学。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社区内共979户,1379人,0~12岁儿童105名,约占7%。社区内以居住用地为主,建筑质量良好。根据乌鲁木齐的气候条件,社区内在10月份到次年4月份会有积雪,雪季长达半年,因此社区内儿童在冬季的活动空间及其缺乏,冬季活动受到限制,需要引起重视。

2.2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分析

社区内配套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有社区服务中心,室内体育场,商业设施,公共卫生间,快递服务站,充电桩等,缺少儿童活动中心。(插图:点线面)

2.3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分析

社区内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偏向成人化,缺乏儿童活动空间,且部分设施摆放位置不利于行人行走,更易对儿童造成安全隐患;社区内的景观较为单一,绿地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儿童活动设施;社区内部多采用人车混行道路,步行道较少,有些步行道宽度过窄,且不利于使用;社区内没有适合儿童活动的室内空间,对儿童冬天的室内活动造成不便。如表1。

类型

中心绿地

小游园

小游园

道路

老年活动中心

平面图

现场照片

IMG_20220413_165804

0KCER1FTAC`@8M~OG[63REJ

IMG_20220413_170728

有无儿童活动设施

评价

仅有步行道和成人活动设施,缺乏活力

景观单一,仅有一座亭子

有一棵古树,植物种类少

人车混行,缺乏步行道

室内设施不全,缺乏功能分区

表1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儿童设施调查表及分析

2.4儿童行为活动需求

2.4.1安全需求

儿童的身体器官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除了出行安全外,还应意识到强光、噪音、较差的空气环境也会给儿童带来较大的安全问题。

2.4.2冬季活动需求

冬季寒冷的气候是对儿童活动的一大阻力,许多儿童活动设施在冬季使用效率急剧下降,部分设施冬季无法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应考虑设置冬夏公用的普适设施,在冬季为其赋予全新的功能。同时开辟适宜的室内活动的空间供儿童冬季使用,以减少寒冷天气对儿童的出行带来的不便。

2.4.3心理愉悦需求

儿童是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往往会伴随终生。具有吸引力的趣味性场所、有教育意义的场所、供儿童自由活动的场所对保护儿童心理健康有着很强的积极作用。

总平3.社区微更新改造策略

本次改造以“流动的空间”为主题,打破社区内建筑方正的几何造型,丰富社区景观,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丰富儿童活动类型,满足儿童四季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图3-1为社区区位图及具体改造位置。室外部分将社区东北部的集中绿地作为核心区域进行微更新,利用地形的变化营造流动的空间,给儿童在雪季活动时提供天然的滑坡;在与核心相连接的道路上布置趣味节点,打造儿童活动片区;在部分建筑楼下增设儿童活动设施,培养儿童的行动力。室内部分选取旧老年活动中心进行改造,设立儿童之家,图书室,放映室,科技馆,音乐馆等,满足儿童对室内活动交往的需求,打造全龄友好的活动场地。

3.1利用地形,塑造多元化趣味化景观体系

社区东北部的集中绿地作为此次改造的核心区域,该区域现状仅有简单的步道和一处凉亭,冬季时景观十分单调,利用率不高。本次改造对步道围合区域进行坡度设计,利用原有地形高差将部分地形抬高,使地形起伏变化,产生视觉上的流动性,冬季时就成为天然的小型滑雪场,其他季节也可以利用凸起的地形锻炼儿童的攀爬能力,培养儿童的行动力,如图3-2。此外,在凉亭周围布置儿童活动的设施,如秋千,滑梯等,家长可以在凉亭内休憩,看护儿童。在该区域内的景观营造方面,选取色彩丰富且不同高度的植物,增加景观层次,同时可以作为儿童辨认植物的一种途径,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

社区周边分散的绿地可以将其打造为一个整体,增加步行道路以及活动设施。此块绿地与居民楼之间存在高差,有坡道连接,在改造时,可以扩大坡道面积,冬季时作为一个小型滑雪场地,在坡道旁留出楼梯,便于行人通过。

ac461e34403aa04cd9bf4f469de33c0b63dfb3c1864f7de7bd152c0c65e6b5

3.2道路分隔,编织安全化交通流线

为了突出核心区域,打造活动片区,需要对通向核心区域的道路做出更新改造。小区现有道路多为人车混行,且道路质量较差,部分被成人化的健身器材所占用,车辆停放较多,会给儿童造成安全隐患。在对道路的改造方面,可以将分散的用地用道路连接成一个整体,采用不同的颜色与周围道路进行空间分隔,用彩色给儿童创造一条安全通道,车辆从外圈绕行,提高安全性,如图3-3。

3.3设施植入,构建全龄化室内空间

小区内现有的的老年活动中心内部功能较少且利用率不高。在对这个室内场所的改造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儿童的行为,打造全龄友好的活动空间,如分别设立儿童之家和老年中心,服务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如图3-4。在室内空间营造方面,可以增设如乒乓球台,棋室等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器材,还可以布置等适合儿童活动的设施;以及可以设置书画室供老人和儿童共同使用,促进社区内不同年龄段人的交流,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90cc687f8b0d65a528800c0c696fac9fdfe196a93de655e96765d121d47aba活动中心外为有几块分散的绿地未被充分利用,可以将其组合为一个整体,布置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和适合儿童游玩的无动力设施等,与室内空间结合,打造全龄友好的活动片区,如图3-5,3-6,3-7。

96321d42f57ca6165302d76645b98fe8b43c25c020ec98db8c62947da1a110

4.总结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儿童的发展权至关重要。在严寒地区,长时间积雪造成儿童室外活动的不便,缺乏对室外活动的探索,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本次改造为给严寒地区社区内儿童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选取社区内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进行改造,利用天然的地形和配套设施的植入,增加景观层次,打造室外室内游憩空间,丰富儿童社区活动,培养儿童行动力,使其四季可以融入社区环境,锻炼其与人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周建华,李旭.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7):118-125

[2].陈天,王佳煜,石川淼.儿童友好导向的生态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0(3):20-28

[3].贾思屹,侯晓蕾.儿童友好型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景观设计,2021(06):26-33

[4].孔俊婷,任家贤,陈天钰.基于儿童友好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石家庄泰华街社区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42-43

[5].姚敬怡,公伟.基于儿童友好理念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以北京和平里社区为例

[J]艺术教育,2021(07)223-226

[6].徐雪桐,张桂波.寒地儿童友好型社区规划设计思考[J]山西建筑,2020,46(14):30-31

[7].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J].早期教育.2021,(52)

[8].林瑛,周栋.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国外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4,(11):36-41.

[9].黄鹂,张慧敏,张光楠,付雪梅,高媛媛,尚天辉.寒冷地区儿童友好型社区空间设计发展研究[J].门窗,2019,(16):142-143.

[10].汪雪,付邦,郭秋萌,王沛.儿童友好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规划——以宁波市明东社区儿童友好型规划设计为例[C],202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