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2

土地流转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

杨登峰

第四师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 835900

摘要:土地流转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存在的管理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从法律法规与政策角度,对我国当前土地流转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收集和整理我国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梳理出我国土地流转的法律框架以及土地流转在政策层面的走向。其次,通过对各地土地流转实践案例的研究,揭示出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研究发现,我国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并存在执行中的困难;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流转资金和流转土地的面积上,缺乏对流转后土地权益保护的完善制度。最后,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保障流转后土地权益等多方面的建议。这为我国未来农地流转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土地流转; 法律法规; 政策研究; 权益保护; 农地管理规范化;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土地流转这一重要的推动力。土地流转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地配置形式,对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法规的不完整、执行困难,以及政策的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法治化进程。本文旨在对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以及法律法规与政策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以揭示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推进我国农地流转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提供理论支持。

1、我国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

在全球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土地流转以其特有的资源配置方式,逐步获得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1]对于土地流转的管理而言,法律法规与政策无疑是亟待我们深入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话题。这一章节旨在通过研究我国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现状,为我国土地流转管理出路提供参考。

从我国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方面来看,我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一系列土地法律法规为土地流转管理提供了基础的法律支持。其中,《土地管理法》赋予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并规定了土地使用、转让、流转的基本规则和程序。而《农村土地承包法》则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为农村土地流转奠定了基础。

关注到我国土地流转的政策现状与挑战。政府出台的各种土地流转政策,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在土地流转政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保障政策,如《关于加大农村宅基地流转力度的意见》、《关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若干意见》等。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应看到,由于土地流转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加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实际的流转效率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正是当前我国土地流转政策面临的重大挑战[2]

2、我国土地流转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中国,土地流转实践的问题及其原因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3]。无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完善,还是在政策执行的难度上,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法规角度来看,我国在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土地流转的规模、内容、形式,以及流转方的权益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法律对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度不够,对流转中涉及的各种权益关系处理也不尽完善。特别是在保障流转后土地的权益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如何合理规划、使用流转的土地,法律法规也并未给出明确的指引。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我国土地流转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流转方和接受方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界定不清,往往会造成双方的纠纷;二是在流转政策的执行中,由于流转对象的复杂性和流转过程的复杂性,经常会出现执行难度大、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与此土地流转的公正性、公平性和透明度也存在一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制度设计不到位,也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土地的使用权则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转让[4]

3、我国土地流转管理的改进策略研究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流转管理中,存在许多令人发思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来自我国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方面,也来自我国政策的执行过程。研究并提出合适的改革策略,能够为我国土地流转管理的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针对我国土地流转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的问题,首要的是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并且确立完整的农村土地产权体系。对于现存的壮观和使用关系模糊的问题,可以通过立法明确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权益。并且进一步确定土地的质押、担保、流转等操作规程,形成透明和可操作的法律体系。

明确我国土地流转的对决策器们权责,设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惩罚和奖励机制,以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公正性。应在法律法规中满足农户土地流转的合法权益,设立有效的申诉机制,解决农户在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纠纷,以促进土地流转的秩序和公正。再者,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保障流转后土地权益,明确政策分配权力,保证政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5]

4、农地管理规范化与法治化的未来发展

4.1 推动我国农地流转管理的规范化

农地流转管理规范化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明晰土地流转主体、对象、权责关系,增强土地流转的公开透明性,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建立主体清晰的农地流转管理机构是基础保障,需要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客体以及流转过程中的权责关系;应设立公开透明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防止权力寻租和土地资源浪费;再者,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制度,明确合同双方权利义务,提高农地流转的法定性和规范性。

4.2 构建农地流转管理的法治化框架

农地流转管理的法治化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是确保土地流转公正、公平、公开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国家应修订完善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以法治保障农地流转的实践行为。并且,应明确土地政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农地流转实施方案,着力增强土地法律法规的执行性和约束性。例如,修订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便更好地规范农地流转,保护农户的土地权益;另一方面,树立尊重法治、依法行政的观念,以法治方式解决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执法,消除流转过程中的法治漏洞,强化法治观念,提高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培育农村守法文化。

结束语

本研究从法律法规与政策角度对我国土地流转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在推动土地流转上,无论在法律法规建设还是政策配套上存在明显缺陷,如法律法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不足,政策支持的偏颇性,以及流转后土地权益保护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根据这些问题对我国的土地流转管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尤其是更加聚焦在具体的应对措施上,如何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实现农地流转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参考文献

[1]刘银,李秋凤,徐丽娜,等.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增收效应研究——兼析农村土地流转家庭收入分配效应演变趋势 [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3, (12): 16-20.

[2]宋慈.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J]. 农业经济, 2022, (03): 98-101.

[3]贾丙奇. 农村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成效、困境与建议 [J]. 南方农机, 2023, 55 (05): 45-48.

[4]黄文慧. 农村经济建设中土地流转发挥的作用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2, (06):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