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张艳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

摘要目的:经过对我院20231月至202312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抢救有效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休克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效果,增强患者满意度,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结果强调了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

创伤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现象,不同程度的创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失血症状。据统计,创伤性失血的发生概率超过80%,且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不同患者在失血后的休克阈值各异,有临床报道指出,部分患者在失血200ml后便会出现休克状况。在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流程中,实施高效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加速康复进程、提高康复质量,并降低患者因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此外,有效的护理策略还能够减少从发病到转移、治疗及康复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率[1]。本研究基于80例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数据,深入探讨了优质护理干预在提升救治效果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深入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对这些患者的个人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数字随机标记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23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9±2.17)岁。而观察组则有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22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5±2.49)岁。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都已充分了解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时,本研究也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比较基础。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采纳了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策略。

2结果

2.1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n(%),n=40]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数

观察组

27(67.50)

9(22.50)

2(5.00)

38(90.00)

对照组

15(37.50)

17(42.50)

8(20.00)

30(82.50)

X2/p值

7.193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n=40]

组别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

25(62.50)

10(25.00)

3(7.50)

38(92.10)

对照组

14(35.00)

18(45.00)

8(2.00)

37(80.00)

X2/p值

7.193

3讨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形成,除了病理性因素,心理、情绪和精神因素亦占有重要地位。患者在遭受创伤后,因大量失血,易产生心理压力、情绪紧张及精神亢奋等反应。部分患者还存在对血液和疼痛的恐惧,这些因素均可能加剧休克程度。因此,在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时,除了紧急止血措施外,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及精神状态。及时的干预对于加快患者休克后的精神、意识和认知恢复,提升创伤部位的康复速度和效果,增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以及减少因创伤失血及休克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创伤失血性休克可引发器官、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及失血后的再灌注损伤,进而可能导致多种功能性障碍,影响全身多个系统。此病症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故临床治疗应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一般来说,当失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时,即可诊断为创伤失血性休克,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低[2]。治疗的及时性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越早开始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越好,并发症风险越低,致残率和致死率也相应减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会产生多种应激反应,病情可能迅速变化,因此需配合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对于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功能恢复以及生存质量。优化护理是一种现代化、科学的护理方法,研究显示,良好的医患沟通能提高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的配合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经历创伤失血性休克后,约72%会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这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进行干预,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阴影,建立康复信心。优质护理措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整体护理体验。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还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3]。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措施中,首先强调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处理。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当的止血、补液和镇痛措施,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次,优质护理措施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患者的主诉和需求,提供心理安慰和鼓励,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此外,优质护理措施还强调团队合作和多学科协作。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需要多个科室和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关系[4]。通过多学科协作,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救治服务。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实现更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处理、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团队合作和多学科协作,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也体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5]。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优质护理措施将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冬英,季金华,韩 姝,等.以休克指数为指导对评估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9):2749⁃2751.

[2]毛丽,刘姗姗,张迪.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对急诊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效率,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8):114⁃116.

[3]孙建玉.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23,31(3):287⁃289.

[4]张莹,牛俊豪,郑小可.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1):373-374.

[5]郑紫琪.急诊抢救护理干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作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2):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