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3

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赵波

身份证号:320305199003073314

摘要: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和国家绿色建筑政策的推动下,绿色建筑智能化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也是推动绿色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政策推动、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升级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绿色建筑智能化升级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绿色建筑的内涵和特点出发,从产品需求、市场细分和绿色建筑产业链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影响绿色建筑项目发展的因素。立足市场需求,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适应新时代市场需求的绿色建筑发展思考,希望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项目的市场适应能力,加快建筑企业升级转型。

关键词:绿色建筑,需求,产品细分,智能化

1. 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征

1970年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学家首次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众多西方学者研究中认为:绿色建筑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建设和资源利用等多个层面,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周边空气和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1]。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建筑本身对于环境的危害,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在绿色建筑定义界定中明确了绿色建筑的任务和作用,强调了绿色建筑和谐共生的社会思想。从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定义来看,绿色建筑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一般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1)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了建筑影响的时间和周期,从建筑存在的时间开始前后延伸,涵盖了建筑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建设和建筑后续影响等全过程。此种概念将项目建设与项目环境建设高度统一,从源头上做好项目建设控制,减少建筑项目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因此,各环节对建筑的影响都将影响到绿色建筑的全面推广。(2)建筑与资源和谐共生。在全寿命周期理念中强调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必须从选址开始重视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建筑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真正做到建筑与环境友好共存。在能源节约层面,住建部明确强调了绿色建筑仅要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打造省地、节能、降耗的要求。能源节约意味着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本身有机结合,包括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3)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生活、生存需要是建筑的根本目的,因此绿色建筑不能牺牲建筑本身的使用价值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绿色建筑应该坚持适度的原则,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合理设计、建设,打造环境相宜、舒适宜居的建筑环境。

  1. 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

绿色建筑将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和环境问题高度统一,共同作用于社会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新时期环境保护和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随着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渗透,建筑工程需要紧贴市场需求,在国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快转型,产品智能化趋势凸显,深入影响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

2.1消费需求升级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众的消费水平和居住观念不断变化,对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对居住建筑来讲,从七十年代群居的筒子楼,到九十年代的单位住房,再到十多年前的商品住房,以及近几年的多样化住宅,人居的进阶横跨了数代中国人的生活变迁,人们从有屋可居舒适人居之间,住宅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居住体验功能占据的比重超越了居住功能。从需求趋势来讲,绿色建筑需求量逐渐增加,在绿色建筑基础上扩大智能产品需求成为主要趋势。优质的智慧型绿色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丰富绿色体验形式,使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居住上都能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享受。

2.2存量市场推动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

随着建筑项目改革实施以来,建筑行业生产和经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集中程度持续提升,为了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地产扩张快周转模式替代规模化扩张。为了实现快去化建筑行业发展节奏,绿色建筑工程必须建立起标准化的产品体系,以适应市场化的标准化体系缓解建筑企业产品差异化弱、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建筑企业逐渐降低消费者住房消费经济压力,推动绿色住宅项目化和产业化发展,以产业化带动建筑经济整体发展,达成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效应,从根本上降低绿色建筑成本。同时,加快绿色建筑产业升级转型,重视绿色建材产销一体化产业联盟,降低建筑企业建筑成本,提高绿色住宅普及率。加上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传统的绿色建筑产品标准复制产品模式和服务将一去不复返,创新产品、打造差异化产品,推动绿色建筑工程产品的品质升级将成为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2.3政策持续性与政策红利推动智能化发展

政府层面从绿色建筑顶层理念规划开始,从用地审批开始确定地块功能和价值,走城市包围农村发展战略,确保绿色建筑面积持续增长,推动绿色建筑从公共领域向建筑领域转化,最终实现绿色建筑普惠性发展;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国家将绿色建筑领域的主要财政支出重点放在公共建筑领域,连续性稳定性的绿色建筑政策与建筑市场风险防控结合起来,政策连续性、金融管控政策保障、土地供应政策控制、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市场竞争规范等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打造健康积极的绿色建筑运营商环境,增强建筑企业市场参与积极性。同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时期绿色建筑工程产品转型的重要指导政策,强化市场绿色建筑发展需求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政策红利将地产产品发展结合起来,为构建智慧城市奠定基础。

  1. 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工程在需求、市场和政策等驱使下推动行业细分、跨界融合等产业、领域融合,衍生出了以智能化运营为核心的联合办公区域、文旅项目和养老中心等系列特色化、多元化绿色建筑产品,产业链闭环效应、协同发展成为行业价值最新领域。

3.1市场细分是产品开发的前提

在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规模化效应的影响下,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强调上游绿色产品供应商,打造生态发展链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逐渐形成了绿色建筑产品开发体系,持续推动行业内产品持续升级发展,打造适应绿色住宅建筑的产业发展链条,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打造适应消费者经济购买力的产品,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在消费者绿色建筑产品需求细分背景下,在绿色建筑生态链上引入智能技术细分市场需求尤为重要[2]。绿色建筑工程产品市场细分主要是资源共享和传统地产产品转型的结果,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结合起来,推动建筑企业产品升级转型,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和产品基础设施服务,从而提升绿色建筑企业产品的丰富度。其中,住宅领域和办公领域中的绿色建筑产品细分与智能化运营表现尤为突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房地产政策导向,将租房购房结合起来,转变住房保障和供给方向,住宅租赁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以长租公寓为奠定代表的住房产品新模式,以小取胜、多元发展方式推动住长租公寓智能化发展,不仅在产品生产和设计上绿色智能化发展,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产品运营模式上,众多房地产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升长租公寓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获取用户需求信息,为优化运营流程、提升公寓使用效率奠定了基础。

基于长租公寓形成的公寓+餐饮”“公寓+旅游”“公寓+保洁”“公寓+购物等多种智能化运营产业链深度融合;资源共享、联合办公等新型商业理念催生了联合办公地产产品的发展,除了共享空间以外,办公系列增值服务等地产产品附加服务在办公领域凸显[3]。以优客工场、氪空间等联合办公特色突出的企业,将地产产品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最大限度提升办公地产资源利用效率,地产企业通过服务、创意等营造差异化增值服务,创新了传统办公增值服务模式。发挥办公社群价值,发挥地产产品创造的人力资源附加值,为企业发展和升级奠定基础。

3.2体验属性是产品开发的基础

绿色建筑开发与发展已经打破了经济学导向,强调人学需求,实现人学和生态共生共融的目标。坚持绿色建筑体验属性为基础,一方面坚持区域内受众需求,将地域民众需求、喜好等融合到绿色建筑设计环节。另一方面统筹绿色建筑发展方向,将社会性需求和绿色建筑发展方向相结合,推动绿色建筑社会适应性发展。结合绿色建筑市场养老、旅游和物流等系列市场绿色建筑市场产品需求,将高品质产品和市场高质量需求结合起来,形成以绿色建筑工程产品为核心的产品服务模式,升级社区集群服务匹配市场需求新产品。

首先,以养老绿色建筑项目为核心的产品模式为了适应老龄化趋势。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内养老绿色建筑供给和服务项目层次明显不足。但在传统421家庭组合下,养老绿色建筑项目成为养老需求最重要的产品趋势[4]。以泰康医养家模式的养老绿色建筑服务中心,以寿险运营数据和养老绿色建筑项目结合起来,从产品项目开发和项目建设层面明确了绿色发展、医养中心定位,在全国多个城市打造了绿色养老社区项目。产品具体体验中,将老年对象具体需求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打造适应性住宅服务。

其次,文旅绿色项目推动消费者体验化运营。随着社会消费结构升级,文化旅游和绿色建筑产品相结合,将精神文明和绿色建筑体验需求结合起来,推动绿色建筑产品消费升级。绿色建筑产品运营模式上,对接三方需求数据,以消费者深度体验为需求,将绿色建筑产品打造、产品设置等融合到产品设计中去,形成了休闲度假村、主题酒店、名胜景区和主题度假村等地产产品形态;

再次,物流升级和产业链形态加快形成了绿色物流地产。消费升级、物流产品多元化、互联网等新型产品市场加快整合,绿色物流建筑项目成为满足社会需求重要的产物,智慧化、高效化物流地产成为绿色建筑工程产品供给的主要趋势。未来的物流绿色建筑项目和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深度融合,打造绿色园区租赁、园区运营、增值服务等系列物流运行模式,成为以物流数据为核心绿色建筑工程产业链商业模式。

3.3整合资源是产品开发的归宿

积极利用政策红利,扩大政策效应,整合资源优势,注入新业态,以绿色建筑项目推动跨界融合成为政策红利下建筑企业产品开发的重要趋势。政策红利下城市有机更新要求将既有的空间结合起来做好改善工作,包括客观存在的建筑实体和虚拟文化、视觉、空间等体验需求,将智能技术运用到绿色建筑中,充分把握城市居民绿色建筑需求和政策规划,优化绿色建筑定位城市功能,做好存量资源改造升级是现代化城市和建筑企业城市产品现代化发展新的增长点。

  1. 推动绿色建筑项目发展的思考

在市场、产品和政策等多因素作用下绿色建筑工程产品智能化趋势加强,如何更好地把握房建工程产品需求脉搏,精准诊断市场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优化完善绿色企业智能化运营模式,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美好的绿色建筑需求才是绿色建筑工程持续发展的根本。

4.1建立新的产品生产组织方式

从新时期绿色建筑工程产品智能化需求类型和方式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企业产品需求主要依赖去中心化平台,市场细分、体验属性还是整合资源,都是以市场环境需求导向。一是实现绿色建筑产品设计去中心化管理[5]。产品生产组织方式可以将企业和市场需求数据和建筑企业运营数据结合起来,双向对接、互相融合,为生产经营提供数据资料,融合企业现有的数据整合模式,打造及时性的数据整合模式;二是推动需求数据开放性发展。推动市场需求数据公开化、透明化发展,以绿色建筑企业产品开发为中心,推动数据标准化处理,让所有的数据端口都可以加入自己信息延伸到产品设计中;三是推动独立数据交换。按照用户协商一致原则,将建筑企业产品运营相关数据结合起来,推动中心化结构模式想去中心化组织模式转变,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产品产品需求去中心化发展。以建筑企业智能化发展为基础,动态整合数据,帮助部门运营数据整合,推动行业内部数据标准化转换,加快数据行业凝聚力。

4.2重点开发绿色智慧建筑工程

目前,建筑企业开启了绿色养老、文旅建筑等市场细分产品模式,这是满足绿色建筑产品需求的重要方向。在绿色建筑工程产品绿色智慧化需求背景下,未来绿色建筑工程需要重点开发绿色智慧建筑工程。一是坚持绿色建筑与智慧需求深度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设计、施工到产品验收,融合社会需求,开发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建筑项目;二是坚持项目需求和产品开发契合发展[6]。针对不同项目需求开发绿色建筑产品,坚持差异化需求的同时满足社会整体需求;三是打造产业链需求产品。绿色建筑工程建设需要结合项目需求,开发新产品时候需要结合周边项目需求,提前规划。深圳的中国海外大厦,扬州的恒通AI科创大厦,杭州的亚运会媒体村等项目都是绿色智慧建筑工程的代表案例。在项目建设时也要融合人本理念,更好地满足产品的体验属性。

4.3加强企业与产业链的协作

资源共享、时空价值叠加等社会环境趋势下,加强建筑企业绿色产品智能化运营与产业链协作尤为重要。政策协同和资源整合下建筑企业产品智能化运营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但是目前绿色建筑行业资源整合中尚未摆脱资源本身的限制[7]。不管是绿色养老、文旅地产、城市更新中,都是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围绕绿色建筑需求打造相应的智能化服务,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此种运营模式将限制企业产品价值开发,不利于产品价值效益最大化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企业与产业链的协作,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将企业产品智能化运营传感器、控制系统、通信网络、市场系统等链接起来,形成产品运行闭合链条网络,让企业在运营中可以发现生产经营价值点。利用区块链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挖掘企业绿色产品智能化需求中存在的问题,从市场和需求角度提高绿色建筑产品的智能化开发水平。

结论

绿色建筑适应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满足人们美好建筑需求和生态发展需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广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随着绿色建筑项目产品需求不断变化,绿色智能化产品将不断叠加价值内容,从而形成不同的绿色建筑产业生产模式。这些产品生产模式必将改变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与运行,不同产品和产品服务应运而生。要想满足社会大众对绿色建筑产品美好需求,必须牢牢把握市场需求生态变化,引入新技术,搭建产品闭环生产生态体系,挖掘绿色建筑产品背后隐含的各种服务,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现代化升级。

参考文献:

[1]麦丽华.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4):202-203.

[2]刘晓琳.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绿色建筑维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设原则[J].地产,2019(18):25-26.

[3]郭越,徐小涵,刘阳.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06):109-110.

[4]巩利军.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居舍,2021(02):159-160+168.

[5]刘晓君,李培.中国绿色建筑面积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03):88-94+142.

[6]王文同,赵娜,王首绪.基于文献计量的绿色建筑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2021,53(02):18-23.

[7]刘晓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陶瓷,2021(0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