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张小瑾1丁晨媛2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  浙江省义乌市322000

科室:检验科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2020420213来本院的60名体检人员,体检后发现其中有30名患有早期糖尿病肾病,另外30名为健康状态,本次的检验是将60名体检人员分成两组比较,患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3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另外30名健康人员设为健康组,通过健康组和实验组的血常规指标变化观察对比,分析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实验组的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实验组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也优于健康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血常规检验,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在疾病筛查和监测中被广泛应用。血常规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血常规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受到重视。研究表明血常规检验中的某些指标,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状态,还可以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来本院的60名体检人员,体检后发现其中有30名患有早期糖尿病肾病,另外30名为健康人群,本次将60名体检人员分成两组比较,患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3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另外30名健康人员设为健康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通过健康组和实验组的血常规指标变化观察对比,分析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情况,对比后发现 P>0.05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 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者。

排除标准:1. 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

2. 无法配合治疗和检查者。

3. 患有精神疾病者。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检验,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进行常规检验。

实验组:在常规检验基础上进行血常规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① 实验环境应保持清洁、无尘,避免交叉污染。实验器材和试剂需按照规定进行校准和准备。②实验对象需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采集,时间控制在清晨8点左右,以减少食物摄入对血糖和其他生化指标的影响。采血量根据检测需求确定,通常为5-10毫升。采血时应使用无菌采血器具,避免血液污染。采血后应立即将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③血液样本需按照规定进行抗凝处理,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样本需在室温下轻轻摇匀,避免红细胞聚集。样本需在采集后的1小时内进行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④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该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产生的光散射信号来定量分析C-反应蛋白含量。[2]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时,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该方法基于糖化血红蛋白与正常血红蛋白在pH值变化时的吸附和解吸特性进行分离和定量,对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测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该方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与β2-微球蛋白结合,通过测量放射性计数来测定微球蛋白浓度。对尿白蛋白/尿肌酐进行检测时,采用比浊法,该方法基于尿液中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浓度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对空腹血糖进行检测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该方法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与氧气反应产生的氢过氧化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血糖浓度。对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测时,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器通过电阻抗原理对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计数和分析。对尿微量清蛋白进行检测时,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尿微量清蛋白结合,通过测量光密度变化来定量分析尿液中的尿微量清蛋白浓度。

(三)观察指标

观察样本编号、采血量、检测时间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验证实验假设和探索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四)统计学分析

在本研究中,我们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我们采用了卡方检验(X2)来评估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并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结果。而对于计量资料,我们则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间的均值差异,并以平均值(x±s)标准差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所有的统计检验中,我们设定了显著性水平为P<0.05,以判断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情况。具体数据见表1.

(二)将健康组和实验组测量的血清生化指标情况进行对比, 具体数据详见表 2.

血常规对比情况表1

组别

例数

红细胞计数×10^12/L

血红蛋白(g/l)

血小板×10^9/L

健康组

30

3.81±0.62

128.3±7.11

227.14±41.12

实验组

30

4.54±0.76

140.2±6.52

279.13±38.94

X2

-

-

5.0282

P

-

-

0.0000

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对比表2.

组别

例数

C-反应蛋白

β2微球蛋白

尿肌酐

尿微量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健康组

30

1.21±1.12

17.54±9.69

4.54±0.42

4.36±0.26

4.87±0.18

实验组

30

9.52±1.97

45.37±13.54

62.33±0.56

60.17±1.27

6.39±2.18

X2

3.8060

P

0.0003

三、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血液检查方法,可以反映机体整体状况,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血常规指标明显高于健康组,说明血常规检验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这可能与血常规检验能够反映机体的整体状况,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有关。

四、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首要方式,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有效地评估其疾病状态和治疗反应。血常规检验不仅能够提供关于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和微血管病变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对于监测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血常规检验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项目,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孟雪,王慧文.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相关指标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4,26(2):188-192+199.

[2]赵士霞,赵士杰.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准确性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4,30(3):49-51.

[3]熊钻,梅玉峰,王亚,刘庆,沈利华.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及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3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