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

纪日亮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中学

摘要: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来源,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塑造者,在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冲击下,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情操,亟待深入探讨和实践。基于此,以下对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统文化;渗透融合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环节,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然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法治精神,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成为当前道德教育的关键议题之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融合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通过传播和应用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礼仪,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同时,法治意识的培养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文化中的法律思想、公正正义等观念,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社会的约束力,从而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传统文化渗透融合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学习社会伦理、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行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传播和应用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融合的原则

(一)坚持与生活接轨

这意味着教学内容和方法应当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知到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例如,在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解家庭关系、友谊互助等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孝顺、友爱的道德情操。在法治教育中,可以结合社会事件、法律案例等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法治的重要性,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生活接轨的教学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实现。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行为和法治原则的具体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准则和法治因素,引导他们理解并运用其中的道义和法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组织法治主题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审判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提升自身法治素养。

(三)坚持定期评价

定期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持续进步。例如,可以设立道德与法治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思想品德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定期进行个别谈话和评价,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定期评价也可以包括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内容,用于全面评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定期评价也能够帮助他们检视自身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嵌入传统文化

为了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一种有效的策略是传统文化元素嵌入到教材内容中。通过运用富含道德与法治价值的传统文化案例、事、诗词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原则融入教学过中。例如,在语文教材中,可以选择与道德与法治主题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解析,如鲁迅的小说《药》中的人性善恶问题,或许温故知新书中《论语》、庄子》等经典著作中的道德思考。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和法治精神,并在理解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类似地,在历史、社会学、道德与法治等教科书中,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相关事件或法规案例。

(二)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创线上课堂

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创线上课堂是一种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策略。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借助互联网和相关教学平台,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生动的学习体验。尤其是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线上课堂可以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民族团结”的教学为例,通过线上课堂的方式,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资源。首先,可以邀请专家学者通过远程视频讲座的形式,解读相关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的关系,深入探讨党的民族政策和法治建设等内容,让学生在听专家讲解的同时,直观感受道德与法治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利用信息化工具,可以开展在线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虚拟空间里共同探讨如何通过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来促进民族团结。学生可以分享各自对于传统文化中关于团结、和谐的理解,共同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体现这些传统文化的智慧。

(三)依托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渗透融合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法治精神,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感悟。以“凝聚价值追求”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以下实践教学活动来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社会实践项目,如“尊师重道”主题实践活动。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前往社区、学校或者其他地方展开尊师重道的宣传与实践活动,包括为老师准备感恩活动、为师长送上问候和礼物等。通过此实践,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重要性,也能实践其中的道义和情感,使之在行动中深刻领会传统文化价值。利用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方式展开情景模拟活动,例如“家庭和睦共建”活动。在这个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分组扮演不同家庭成员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模拟日常家庭互动场景,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家庭和谐、亲情友爱等传统文化价值观。

结束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可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认同,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做到“知古以昭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祸”,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道德与法治的种子才能茁壮成长。相信融合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法治意识的新时代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拜玉虎.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01):124-126.

[2]柳佳颖.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127-129.

[3]张秀晓.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7):130-132.

[4]韩胜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分析[J].教育界,2023,(01):20-22.

[5]文武.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求知导刊,2021,(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