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创意实践教学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3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创意实践教学措施

过舒阳

常州市荆川小学 213016

【摘要】新课标对音乐课程教学价值、教学理念与内容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在小学音乐课堂实践中,教师积极落实新课标要求,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积极运用奥尔夫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改革。但是目前音乐课程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利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各种手段不断提升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基于新课标理念,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越发关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塑造。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发展要求,亟需开展创意实践,以从根本上促进音乐教育改革,帮助学生对音乐形成稳定且持久的兴趣,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音乐;创意实践教学;措施

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认知训练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小学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美育艺术教育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音乐课程教育创新,重视学生主动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师要合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有效弥补音乐教育中的不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音乐课堂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要求将音乐、美术作为主线,强调以美育人,通过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一举措,预示着音乐教育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并为音乐教育的实践开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音乐学科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开始有序实施。但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小学音乐创意实践教学,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还需要大胆创新和持续探索。为此,有必要围绕新课标理念,探讨当前小学音乐的创意教学措施。

一、新课标对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要求

音乐对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有着独特的作用,音乐美育有助于人的心灵陶冶和气质培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 年版)》,掀起音乐教育改革的高潮,新课标在音乐价值观塑造、课程目标制定等方面作出新规定,充分凸显了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强调音乐艺术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作用。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音乐教材选编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理论研究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新审视,新课改使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相较于音乐教学大纲,新课标有了更新的理念,更注重个体发展,完善内容并提出三维目标,改革实施方式向多样性转变。由于教学领域拓展,音乐课程的专业技能难度降低,新课标对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目标,需要教师钻研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创新的同时,善于运用奥尔夫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创意实践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贯彻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加强音乐兴趣培养,引导参与艺术活动;针对中年级学生,加强创造力培养,展现个体特性;针对高年级学生,要求在艺术实践中强化合作交流,深化音乐感知。这一理念要求透彻且全面,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明确其教学指引,而且要根据学生情况展开教学设计。而音乐创意实践教学的探索正是基于这一点进行的尝试。

(二)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教学创意实践探索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为了找到更适合当前小学生的音乐授课方式,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对音乐激发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通过实践落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音乐教学活动

开展创意实践教学本质是为了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比如,原先的先识谱、后练习、再填词等形式,以使音乐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身心需求更相符,保证学习过程始终处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由此看来,这种实践探索主要是对音乐教学活动的优化,与音乐艺术的本质内涵相契合,也就是带领学生感受音乐,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实现情感抒发。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时期正处在学习启蒙阶段,学生普遍拥有极高的求知欲,如果在此时获取大量的音乐知识,将会给自身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带来深远影响。所以,通过创意实践教学探索,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一方面,对音乐价值和目标理解不够全面。小学音乐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实现音乐欣赏和表达,所以音乐课就是实施音乐综合教育的重要基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教师都将知识传递作为唯一目的,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兴趣探索的培养,同时,有些教师存在视野狭窄问题,只片面地重视某个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未真正得到重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则要根据教师引导做出相关反应。但音乐是一门有关创作的学科,学生要通过提升音乐素养加强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音乐表达力,所以,以教师指引为主体的思想显然是不恰当的。

(二)教学方法落后

一方面,过于注重教师单方面传授。虽然目前教育领域存在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普遍认知,但在实际落实中,却经常因为活动设计没有新意等问题导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体地位发挥效用不显著,从而重回原先的教师单向传授。另一方面,过于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新课标要求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但在现实教学活动开展中,部分教师依然将音乐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作为重点,并未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想及表达,导致学生整体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达不到既定目标。此外,音乐除了是感受美好的艺术文化,还是情感抒发的一种方式,所以从本质上来看,音乐是一种具有极高自由度的艺术文化。小学时期正是重要的启蒙阶段,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应该由教师专门引导到正确位置。但目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强制性教育诉求已经远超过了音乐本身的“自由度”,在表达层面基本以成果展示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也无法感受音乐的美好。

(三)资源应用不当

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提升探索音乐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存在教学资源应用不当的现象,比较典型的是教学器材资源使用单一问题,如凡是音乐课,基本都是用钢琴伴奏;或者只将教学内容集中在教材上,不注重拓展延伸;或者生搬硬套其他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机械拼凑,有些甚至与所授曲目毫无关系等。这就导致课堂看似热闹,但基本是无意义的综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情境与氛围的营造,而且不利于学生深入感知音乐内涵与情感表达。同时,由于缺少直观性的教学资源演示,导致本就注意力低下的小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高度热情,从而渐渐对音乐课堂产生厌倦之情,这样,不但不利于师生间正常交流,而且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影响。

四、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创意实践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初级阶段应特别关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带领其参与到演唱和表演的艺术活动中,从而使其对音乐有所了解,激发学生长久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为进一步激发课堂活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借助乐器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比如,教授《在钟表店里》时,可以设计一段利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的活动。核心在于不事先告知学生所要用的乐器,而是让学生自主听辩各打击乐器的音色,以此选择对应的钟表。具体开展时,选出碰铃模拟大钟,沙球模拟手表,串铃模拟小闹钟。例如,使用两种不同的演奏形式对沙球进行演奏,一是轻轻摇晃,二是用尽力气猛摇,并提问:“哪种音色和手表声音接近?”以使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体现手表秒针转动音色的演奏方法。根据四种乐器,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各利用一种乐器表现钟表。教师作为主导者,可以扮演布谷钟,让全班学生在布谷钟的指挥下演奏“钟表交响曲”。这种将乐器带入课堂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自主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印象和感受。音乐是一门关乎美和情感的学科,在教学课堂中有必要实施情感调动策略,触及学生心灵最深处。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小学音乐实践教学中需要注重情境营造,带领学生深入其中,自然调动个人情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基本以旋律、节奏等音乐知识点为核心,帮助学生掌握国歌唱法,极易忽视其中的情感交流。为实现对国歌内涵的深层理解,还需要创建专项情境。比如在讲授完基本的唱法之后提问:“这首歌曲力度如何?为什么要配合这么强的力度?”整个过程中,重点利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视频,视频可以从《风云儿女》中截取,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源,讲述国歌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明白其中雄壮嘹亮的旋律以及极具号召力的音调,在当时真正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参与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而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本质就是为了让全体中国人民记住当时的屈辱,居安思危。

(二)重视音乐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除了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创造潜能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即通过节奏变换、速度控制等手法转变原曲的情感表达。比如,在《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中,先重点对原版歌曲唱法和相关音乐知识要点等进行详细讲述,之后再引导学生从歌曲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层面着手对其进行改编。例如,先转变角色主体。原版歌曲表现的是彝族姑娘赶圩归来的欢乐心情,学生改编时可以思考翻山越岭后的疲累,从而确定改编曲使用慢速、轻柔的声音进行演唱。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啊哩哩”在彝族语中的意思,即代表开心的词语,从而将其转换成自己的词语表达,如“耶耶耶”等。为使歌曲更加优美,强化彝族风格,可以将“耶耶耶”位置的节奏改成长音,从而更好地进行情绪表达。根据音乐进行动作创编,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乐曲的深层内涵。以《在钟表店里》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参观钟表店情境,使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教学内容。在“参观”前,先引导学生每个音唱两拍“走到钟表点门前”,然后聆听乐曲的旋律,正式“打开大门”进入其中,并将发条声、钟声、布谷钟声混杂其中,使学生想象自己已然置身钟表店内。接下来提问:“大家都听到了什么钟表声?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动作对其进行表示呢?”以使学生基于五类钟表的外部形状、发出的声音和行进的节奏创编不同的动作,如对于手表,可以用食指表示秒针,并有节奏、有规律地摇晃;对于摆钟,可以站立起来双臂自然下垂,双手交握,做出摆动的动作;对于布谷钟,可以双手聚拢在嘴边做出呼喊的样子,并根据节奏发出“布谷、布谷”的声音等。

五、结语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除了给学生学习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还给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新期望。为此,必须持续更新教学观念,全面领会新课标的相关精神,建立以生为本、以音乐素养的强化为核心的教学实践观念。具体开展时,应通过情境创建、乐器应用等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音乐审美体验;基于原曲改编和动作创编开展音乐实践,实现自由创作;注重音乐本体,关注音乐元素,提高音乐教学的综合性;并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的过程突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周惠香. 基于新课标发展的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创新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3(4):150-154.

[2] 金艳秋.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J]. 教师博览,2023(27):27-28.

[3] 黄毓茜.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更新的三个维度[J]. 教师教育论坛,2023(8):26-28.

[4] 蒋婷.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22(8):126-128.

[5] 舒振华. 创新能力培养下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探讨[J]. 戏剧之家,2024(2):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