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5
/ 2

认知行为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昌堃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 肾内科;434000

【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1-2024.1我院收治的52例尿毒症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6例)和研究组(n=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两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机体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并辅以膳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尿毒症血液透析;营养状况;生活质量

尿毒症作为临床肾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表现,原因是肾小球过滤功能丧失,促使肌酐、尿素等毒素不能顺利经泌尿系统代谢出体外,毒素的淤积可导致患者其他器官出现系统性损害及全身性中毒。目前针对尿毒症患者一般采用血液透析方案治疗,以保证患者机体正常代谢、延长生命。由于该病给肾脏器官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且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故而给患者带来影响也不容小觑。如疾病的困扰导致患者自身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低下,其生活质量也直接受到影响。因此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行为及营养干预。常规护理以患者机体监控及并发症预防为主,而对认知行为及饮食的关注度并不高,难满足科学性、全面性的特点。提高患者自身认知行为,并从营养角度辅助以膳食干预,则可改善患者自身营养状态,对控制患者病情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显著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1-2024.1我院收治的5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6例)和研究组(n=2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5.92±5.59)岁;透析时间3~40个月,平均透析时间(20.51±4.75)个月。研究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 (54.63±5.22)岁;透析时间3~41个月,平均透析时间 20.37±4.53) 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透析护理、生命体征检测等并告知患者正确的作息时间,适当运动。研究组在此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辅助膳食干预:(1)认知行为护理方案,①健康教育。依据患者自身特点如文化水平程度、年龄等,采用适当的宣传教育方式,一般观看疾病知识手册(讲座)、图片、网页搜视频等手段向患者科普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必要性等。建立合理认知,通过与患者一起分析典型成功案例,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绪及不合理行为是可以避免的,进而建立患者治愈信心和护患关系。②心理情绪训练。通过透析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程、病史,引导患者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以获知患者内心真实想法与诉求,简述不良情绪会降低透析耐受性,影响透析效果,指导患者合理宣泄情绪。③放松训练。指导患者仰卧位,双眼自然微闭,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为先导,使用温婉的话术助患者全身放松,帮助其进入状态。放松训练干预时间及频率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设定,意在循环反复。(2)膳食营养干预,①及时根据患者体质及营养状态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纠正患者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叮嘱患者饮食宜多样化,营养成分宜均衡,并向患者讲解多种烹饪方法,督促患者戒烟戒酒。②蛋白质摄取。保障患者蛋白质摄入在控制范围内(1.2 g/kg/日)。脂肪摄入量(1.3~1.7 g/kg/日),避免油炸食物、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等。③电解质调节。含钾的食物严格限制少尿或无尿患者食用。④补充维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等。

1.3 观察指标

1.3.1营养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包括身体质量指数 (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得数与患者营养状况呈正相关。

1.3.2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测量量表(SF-36)对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物质生活4个方面进行评分,各总分为100分,得分结果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分析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研究组身体质量指数 (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MI、Hb、ALB、PA评价比较(分,X±S)

BMI(㎏/㎡)

Hb(g/L)

ALB(g/L)

PA(mg/L)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n=26)

19.35±3.07

23.05±2.35

96.58±11.85

105.73±11.68

31.42±2.32

32.25±2.34

175.84±4.78

256.63±4.19

对照组

(n=26)

19.41±2.78

21.78±1.07

96.04±11.93

98.61±11.25

31.30±2.19

30.23±1.70

175.93±4.61

232.35±4.38

t

0.074

2.508

0.164

2.239

0.192

3.561

0.069

20.425

P

0.941

<0.05

0.871

<0.05

0.849

<0.001

0.945

<0.001

2.2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物质生活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

物质生活

研究组(n=26)

26.26±2.02

25.83±2.29

24.72±1.34

31.52±2.08

对照组   (n=26)

 24.19±2.03

20.16±2.31

19.65±1.28

26.01±2.17

t

3.6857

8.8884

13.9507

9.3469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结构改变,也导致了一些慢性疾病大幅度滋生,而尿毒症是终末期慢性肾脏疾病,其特点是病程绵长存在一定风险性且需反复治疗。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的首选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可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因多数患者对透析缺乏基础认识,导致透析依从性并不高,严重降低透析效果。以往常规护理一般只重视对患者生理指标的监测,而忽略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及营养状况的了解,故而间接影响生活质量。认知行为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方式,认知是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首先通过简易的宣教方式,提高患者正确认识到尿毒症血液透析的发生、发展过程、必要性及其影响因素,产生行为改变动机,建立起积极、良好的治疗信心,最大限度促进疾病恢复,展现治疗效果。其次指导患者进行心理情绪训练,患者就可以充分认识到不良情绪、心理状态等问题严重性。再者放松训练能让患者最大程度的进入放松状态,从而加大对护理的依从性,建立起对抗病魔的信心。另外通过联合膳食干预以达到对患者机体摄取的蛋白质、脂肪、电解质、维生素最佳控制。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结合患者的机体状态及治疗频率进行饮食指导,则能够保障患者饮食合理性,有利于减少不合理饮食等产生的不良影响,对保障治疗期间患者的安全性有明显作用,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综上所述,在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并实施认知行为护理辅助以膳食营养干预,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阳.认知行为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18):177-181.

[2]曹静,蒋莹莹. 认知行为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9):1244-1247.

[3]王培红,宋芳,曹君君. 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实施认知行为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其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3,47(16):2032-2034.

[4]张卫红.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1(3):0086-0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