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5
/ 2

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周苏苏

如东县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  南通  226400

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科室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样本,对其入院顺序实施分组,20例采取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20例采取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患者为观察组。结果:查看两组PANSS评分,观察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为(13.78±6.86)分、(16.49±9.31)分、(43.71±12.4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

精神分裂症(SP)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经历着现实和想象之间的混乱,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困扰。针对这一复杂病情,传统护理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和持续性的护理支持。因此,探索一种结合个性化延续性护理与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的综合护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该护理模式旨在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角色认同,促进其康复过程,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这种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指导。通过深入探究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和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作用,并为精神健康领域的护理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科室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样本,对其入院顺序实施分组,20例采取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20例采取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n=20):男女例数为13例与7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39.54±3.51)岁,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8.62±2.61)岁;观察组(n=20):男女例数11例与9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0.52±3.63)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64±2.56)年。两组病程、年龄指标经临床对比,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遵医嘱进行用药,保持良好作息,及时来院复诊等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20例患者接受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1)个性化评估和护理计划制定:针对每位患者的特定病情和个人需求,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以确保护理措施针对性和持续性。(2)自我角色认同支持:通过个案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角色认同,重建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增强患者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自尊和自信心。(3)持续性的心理支持和沟通:定期进行心理支持会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患者内心的声音,积极引导患者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持续改善。(4)家庭支持和社区融入: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提供家庭支持和理解,同时促进患者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和交流,增强社会支持网络,减少社会孤立感。(5)生活技能培训和康复训练:提供生活技能培训课程,帮助患者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进行职业康复训练,培养患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自我独立和社会功能的提升。

1.3指标观察

采用PANSS评分,从阳性、阴性症状及总分三个方面,对患者治疗3个月的症状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软件采用SPSS 23.0,统一计量资料格式为(),统一计数资料格式为(n,%),由T值、X2值完成校验,组间数据存在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观察患者PANSS评分

查看两组PANSS评分,观察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为(13.78±6.86)分、(16.49±9.31)分、(43.71±12.4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PANSS评分对比表

组别

n

阳性症状评分

阴性症状评分

总分

对照组

20

18.21±9.32

23.72±8.53

57.88±14.39

观察组

20

13.78±6.86

16.49±9.31

43.71±12.46

t

-

4.523

9.642

5.315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复杂的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元连接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神经生化因素,包括多巴胺和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衡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2]。多巴胺假说认为多巴胺过度活跃可能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相关。谷氨酸假说则认为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异常可能涉及精神分裂症的负性症状

[3]。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包括脑区体积缩小、脑神经元连接异常等,这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调节问题有关[4]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为(13.78±6.86)分、(16.49±9.31)分、(43.71±12.4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强调对每位患者的个体化需求进行评估和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特定症状和生活困难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通过定期的跟踪和干预,有助于有效管理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和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的结合可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影响神经生化平衡。积极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调节多巴胺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改善PANSS评分。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上官琼婧,王敏.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即时性与延时性的影响研究[J]. 贵州医药,2023,47(06):992-993.

[2]文宇,席明霞. 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的影响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5):131-133+137.

[3]吴丹群. 延续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4):10-11.

[4]刘海娇. 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