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故障检测与处置要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故障检测与处置要点探究

张宇峰

杭州汉铭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新型形态,不仅改变了电力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方式,也对其线路监测与故障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故障的检测,能够及时解决配电网故障,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广大用电户稳定输送电能,保证社会生活的增长秩序。现阶段新型电力系统运营管理过程中,配电网故障检测与处置是关键性工作,因此本文围绕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故障检测展开讨论,重点分析配电网故障的识别与处置方案,以期为电力企业管理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故障检测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最后一级,直接关系到终端用户的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1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特点

新型电路系统的核心是“碳达峰碳中和”,在满足正常电力需求的基础上,新型电路系统需保持自身配电网的安全性,同时向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安全可控的方向发展。与传统电力系统配电网相比,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具有以下技术特点:第一,发电侧。新能源发电转变为主体性发电,具有高质量、市场化与高占比特征,但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问题亟待解决,制约发电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电网侧。新能源发电系统、柔性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愈发显著,电力系统发展朝着动态化特征快速发展,系统能源发电的分布式接入,促使传统电力系统向扁平化、分布式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电力系统架构出现重大变革。第三,负荷侧。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增加多元化储能单元、多种新型负荷,系统自动分类接入的负荷,实现电力系统资源的高效、有效配置与应用,电力系统对接的各个单元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2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故障检测

2.1配电网交流侧对称故障检测

对于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来说,其能量还是来自于交流电源,当电力系统配电网的交流侧电源出现故障时,会通过换流器对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直流侧产生影响。对于电力系统配电网,其交流侧出现三相接地短路时,对直流侧的影响是最大的。虽然影响最大,但是发生的概率也最低。在三相接地短路故障发生之前,如果相电压的波形位于正半周,则换流器的上桥臂工作在充电状态,换流器的下桥臂工作在放电状态;在三相接地短路故障发生之后,产生的故障电流会从直流侧流向交流侧;如果相电压的波形位于负半周,则换流器的上桥臂工作在放电状态,换流器的下桥臂工作在充电状态;在三相接地短路故障发生之后,产生的故障电流会从交流侧流向直流侧。

2.2短路故障检测

一相接地或多相接地或者相互接触,导致线路运行受阻,是电力系统配电网短路故障的主要体现。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短路故障类型包括:①两相短路:三相电路中,任意两相出现短路;②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电路中,同一地点出现两次或多次任意两相接地短路;③不同点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电路中任意两相电路发生接触短路,不限制短路发生地点。

2.3被动式定位故障检测

被动式定位接地故障,可采用阻抗法、相关法、暂态无功功率方向法等对接地故障进行定位。例如在阻抗法中,按照线路参数单一原则,在不同条件下,故障时线路中电抗值的大小,根据正比关系预先得到的系数,预测故障点位置。阻抗法测算故障点具有投资小、操作方便等优势,但定位精度不足,通常用于单辐射线路的故障定位。

3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故障处置要点

3.1智能安全技术

智能保护技术可以通过实现检测配电网系统中的异常电流、电压等参数来识别可能存在的故障,然后利用智能保护装置对电路进行快速的隔离,从而确保保护电力设备不会受到损坏。智能保护装置通常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对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快速计算分析,实时输出控制信号实现对电路的快速隔离。智能短路分析技术通过对配电网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来判断可能存在的短路故障,从而能够提前进行预警和定位,有助于快速修复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智能短路分析技术一般采用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建立短路识别模型,实现对短路故障的准确判断和定位。故障检测技术通过对配电网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来判断可能存在的故障,并对故障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一般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建立故障检测模型,并对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匹配,实现对故障的准确诊断和定位。

3.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智能评价

全面整合用户档案、配网设备台账、停电信息、抢修工单、非抢工单及其他用户相关数据,通过横向拼接方式,形成统一的配抢档案数据库。利用语音识别技术,面向配抢班组值班人员,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用户档案、停电情况及抢修进度的快速查阅;结合故障监控、预警场景,基于配抢档案库,实现关联数据主动推荐。以配电网故障抢修“虚拟指挥员”为支撑平台,汇总历史抢修数据,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抢修时限、抢修质量、用户满意度等维度,分析故障抢修各重要节点完成质量及用户反馈信息,辅助决策学习算法,量化评价抢修运维服务质量,建立协调有序、执行力、考核有据、指挥高效的配网抢修服务能力管控模式。以“量化指标和客观评价”推动“主动优化和服务提升”。

3.3保护判据及保护动作策略

电力系统配电网会对直流电压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到直流电压出现持续波动的情况,则触发启动保护判据,如果检测到直流侧发生故障,则触发母线保护判据,进行故障类型辨识,并将故障线路切除掉,具体的动作流程为:①实时检测直流侧电压,监测到直流电压持续出现波动情况,触发启动保护判据;②如果检测到的直流电压的变化率一直超过阈值,并且持续监测时间也超过阈值,则诊断出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直流侧发生了故障,触发母线保护判据;③如果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直流侧发生了故障,与其相连的全部直流线路上的断路器全部断开,将故障切除掉;如果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直流侧没有发生故障,再推断出故障发生在其他直流线路上。④计算相关故障参数,如果故障参数满足相关的判定条件,则判定该条直流线路故障,执行步骤五;如果故障参数不满足相关判定条件,则判定相邻直流线路故障,执行步骤六。⑤如果判定为直流线路故障,则进行故障极判定,如果换流器上和下桥臂等效电压的变化率乘积大于零,则发生单极接地故障;反之,则发生双极接地故障,进行分闸保护,隔离故障线路;如果换流器上和下桥臂等效电压的变化率都大于零,则发生负极接地故障,进行分闸保护,隔离故障线路;如果换流器上和下桥臂等效电压的变化率都小于零,则发生正极接地故障,进行分闸保护,隔离故障线路。⑥如果判定故障发生在相邻的故障线路,则返回步骤一,重新进行诊断。

结语

保持配电线路正常工作,对维持电力系统稳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配电线路故障的检测与处置,对减少线路故障,维持电力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的配电网检测与处置技术多样化,在日常工作中,可根据配电网线路的故障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加快恢复线路通电,提高配电网故障的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刘翔宇,李安昌,等.配电网电压控制的分布式光伏无功仿射可调鲁棒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1(12):124-131.

[2]杨文,崔凡.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1(12):33-34.

[3]宋秀芳,果然,赵明,等.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和故障处理措施[J].今日自动化,2021(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