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浅析

扎登其木格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供电公司     015300

摘要:智能电网对于现代化电力建设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而且通过建成智能电网,相关部门可在日常工作中将其优势有效发挥出来,编制一套健全的电网规划方案,确保电网建设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中都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电能,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实力的逐渐增强,用电场景愈发多样化,人们对电能资源需求量不断提高。为了有效提高电能管理和服务质量,智能电网建设工作逐渐推进,而在此方面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有助于促进电能资源的高效供应与科学分配。本文基于对智能电网特点的分析,探究了其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同行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企业也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目前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之路,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科学合理地设置电网系统,为电网的智能发展提供帮助。要想提升智能电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还应投入更加先进的电力设备,以提供更优质的电力能源,提高广大用户的用电体验感。

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将自动化、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与电力工程科学融合的综合系统。智能电网系统具备自我恢复、电力保护及远程控制等功能,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来说,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科学结构支撑,然而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遭遇极端的气候灾害,这对系统整体架构提出了考验。因此,智能电网系统应该建立在稳定可靠的电源基础之上,并优化其网络架构,以确保在自然灾害影响下仍能保持高稳定性和出色的抗灾能力[1]。智能电网在完成多功能的统筹工作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是将自动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从而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再通过计算机技术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字信号的转换,最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输送至其他的网络信息平台,从而让电力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到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压力。智能电网有节能环保的优势。智能电网在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应该科学统筹规划,从而做到对资源的充分应用。对于能源资源跨区域、跨时间段分布,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分布不均。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各种设备的特点进行研究,使其能够在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升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电力设备中的能量浪费情况[2]。

2智能电网的主要特点

2.1兼容性强

智能电网具有出色的兼容性,可以和不同形式的能源进行结合,充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特别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智能电网可以灵活调节能源供应,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智能电网还能与各类供电方式相配合,交互分析用户用电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习惯和需求进行动态供电调整,确保用户得到满足其需求的电力供应。这种高度兼容性使得智能电网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能源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提高服务产品的丰富性与质量。

2.2稳定与安全

智能电网的运行方式智能化,具有卓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和先进的监测技术,智能电网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干扰,避免对电网的损害,避免大范围的电网失效,确保用户供电的稳定性,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在恶劣天气等极端条件下,智能电网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检测和响应电网的异常情况,实现快速故障定位和恢复。即使在电网被破坏的情况下,智能电网能够利用智能化的控制手段,对电力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和分配,最小化能源损失,确保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

2.3经济实用

智能电网的建设对于提升电网运营效率、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合理供电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的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应对电力需求的波动和变化,确保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并降低对人力的依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4 自愈能力

智能电网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自身的安全情况,并进行准确的风险预测。通过实时监测,智能电网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从而保障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当智能电网出现受损情况时,它也能够依靠自身功能实行故障的诊断和自愈。如此便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减少了停电时间和影响范围,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供应。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3.1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应用

研究表明,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功率、频率、电能、功率因数等多个部分,通过高速A/D转换二次信号得出一次值,以此来进行监控故障电流。基于电压电流向量计算,推算出对应的电力参量。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度方面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智能电力设备需要对相应的参数做好有效的失电保护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报关键数据和状态。一旦发现智能电网运行中出现短路或其他故障,以最快的速度及时解决故障。

3.2电能质量的优化运用

(1)企业需要引入电能质量优化技术,通过监测和分析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识别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如自适应净值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根据电网负载情况自动调整功率因数,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2)企业应联合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实际状况,调节电能方案,以提高智能电网应用效率。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电力供应和需求,以平衡供需关系,并确保电力系统在高峰时段能够稳定运行。这样可以避免能源资源的浪费和供电不足的情况,提升电能的利用率和供电质量。(3)企业还可以利用直流有源滤波器来改善电能资源的应用质量。直流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先进的电力滤波装置,它可以有效地消除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和干扰,提高电能的纯度和稳定性。通过匹配相应的滤波器,可以减少电网中的冗余资源和噪音问题,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应用效果。

3.3网络拓扑控制技术

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借助无线传感器能更有效地掌控电路,而网络拓扑控制技术就是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该技术的构建可以更有效地掌控路由协定,最大限度地确保网络的生命周期。基于此,所有节点的干扰性将逐渐加重,而其通讯效率将逐渐降低,各节点间将形成较严重的能源耗损问题,进而造成非必要浪费的现象。对此类问题,应通过网络拓扑控制技术展开有效处理,不过智能电网中的各节点攻略存在差异,否则将影响网络的辐射率。

3.4能源转换技术

能源转换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污染与能源损耗较低,由此该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在电力行业中,能源转换技术主要用于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两个方面。这两类全新的发电模式能把太阳能与风能很好地转换为电力能源,对国家的电力事业发展发挥相应的促进作用。而在智能电网中引入能源转换技术,除了能够增强电网运行的成效,也能够显著缓解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结束语

   将电力工程技术运用到智能电网建设中,能让此系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各方面技术需求,同时还可满足系统经济指标,进而提升电力系统的应用率,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明显增加。因此,电力企业与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对电力技术展开深度探究,同时将其合理应用到智能电网中,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能服务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灵活运用创新方法,才能确保在各种条件下,电力系统都能高效、稳定地运行,满足社会对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推动电力工程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斯聪.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2):170-171.

[2]戴芮,陈丽,李富鹏.浅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电力设备管理,2020,(10):152-154.

[3]刘建明.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20,(14):139-140+126.DOI:10.16520/j.cnki.1000-8519.2020.14.061.

[4]魏鑫.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措施[J].低碳世界,2020,10(05):60+62.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20.0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