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方向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方向与方法

刘艳辉

河北省承德县第一中学  067400

摘要:地理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地理教师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承担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方法策略

引言

高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成长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总结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听取来自同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反馈,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教情、学情调整地理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分析地理知识,实现自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1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优化时,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等具体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使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全身心地探索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对地理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获得地理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

1.2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涉及多个层面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思维的能力,即能够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学生要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评估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合作思维等能力。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和现象,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观点和合作探讨,培养了合作与沟通能力,拓宽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路径。

2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策略

2.1设置课前预习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质量的课前预习离不开明确的预习目标,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之前,必须紧扣新课标的要求,聚焦地理核心素养,设计课前预习目标。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目标的引领价值,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目标之前,还应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发展水平等,确保预习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契合。如在指导学生预习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的内容之前,教师就可以对新课标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业质量要求和教学标准。同时,构建本章节内容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的连接点。接着,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本节内容涉及的地理知识以及教材安排。最后,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发展水平、学习兴趣等,设计如下预习目标:1)通过预习,掌握水循环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大致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阐述水循环的意义;2)结合水循环过程图,对水循环过程进行理解、描述和记忆;3)增强节约用水意识。如此一来,在明确科学的预习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预习任务,有效地避免盲目预习、低效预习,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实施差异化课堂教学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个别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学生数据分析,教师可以获取关于学生学习的信息和趋势,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依据。并且,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不定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需求变化。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学习状态及学习需求,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当部分学生需要更多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其他学生需要更高层次的挑战和深入学习的机会时,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将那些需要更多时间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学生组成辅导小组,教师提供更多的解释和辅导;将那些需要更高层次挑战的学生组成探究小组,教师提供更深入的学习任务和资源,实施差异化、定制化的课堂教学,以更好地关注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建立积极、尊重和包容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2.3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时,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课前导入对教学质量有积极提升作用,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将文字表述的内容以图片、音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深度思考以及深度探究。例如,高一地理必修的“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为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教师可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星体在宇宙中的形态以及位置的视频,引导学生寻找“地球”的位置,并说一说地球具有哪些特征,以强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对地球以及宇宙方面的知识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可将趣味教学法引入课堂导入环节,在观看完课前导入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外星人”的话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2.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

针对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学习体验趋向单一化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使地理教学更加丰富和有效。首先,教师应结合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教育网站、地理学习平台、在线地图和数据库,提供气象数据、人口数据、地形数据等多样化的地理资料、图表、数据和案例,进行地理概念的解释、案例的展示和分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供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并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地理信息素养。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查找数据、阅读案例,使学生对于其知识具备整体概念。最后,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将学习资源和练习题等内容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联系实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在确保学生高品质地输入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发展需求,以优化课堂导入、加强课堂互动、营造宽松学习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合作学习、设计教学问题、引入生活元素等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翔钵.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35):169-170.

[2]魏明华.浅谈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J]. 2021(32):19-20.

[3]安谈学.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C]// 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