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疝气,你了解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1

关于疝气,你了解多少?

郭登莉

红原县人民医院;四川 阿坝州;624400

    疝气也被称作“小肠气”,多是因妇女妊娠、喷嚏、咳嗽、过度啼哭、用力过度、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因素导致的,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常用手术方法治疗疝气患者,但要想尽快恢复健康,还需注意术后护理。基于此,下文为您科普关于疝气相关知识,希望帮助您及时发现疝气,并做好术后护理,一起来看下文吧!

一、如何发现疝气?

疝可能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疝所处的部位不同,表现各异,下面为您讲讲疝气的症状,希望让你知晓如何发现疝气。

    (1)膈疝:一般情况下,滑动性食道膈肌裂孔疝没有临床症状,即使出现临床症状,也仅表现为吞咽梗阻感、反酸、烧心等现象。此外,疝入胸腔的裂孔疝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仅出现胸骨后疼痛、干呕、上腹疼痛、呕吐、呼吸压迫急促、吞咽困难等症状。简而言之,对于膈疝,其内容物性质、临床症状均不一样,除上述症状,还可能出现不全性梗阻、上腹疼痛、呼吸压迫感等症状。

(2)脑疝:该类疝气,疝处于脑组织,所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若是枕骨大孔疝,则其会引起心率减慢、意识模糊、呼吸骤停、血压高等症状;若是小脑幕裂孔疝,则其会引起瞳孔增大、频繁呕吐、剧烈头痛等症状。根据上述这些临床表现,均能发现脑疝。

    (3)腹外疝:该类疝气分为脐疝、腹部沟疝,其脐疝多出现在婴幼儿人群中,患儿便秘或者哭泣时脐部会有肿块突出,相应的患儿安静时则疝块就会消失,发生绞窄、嵌顿的风险较低。若脐疝发生在成年人群中,多是因妊娠、肥胖等导致的。对于腹股沟疝,轻则患者腹股沟部位会出现钝性不适感、沉重感,有时还会伴有明显的膨出。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腹股沟部位会摸到或者看到肿块,在负重、行走、站立、咳嗽、儿童哭闹等时,肿块则越发明显,而用手推时或者平卧时,则肿块就会消失或者减少。此外,若较大的斜疝掉入到阴囊,则不易还纳入腹。除此之外,女性和男性患者疝内容物不同,对于女性患者,其疝内容物有肠道、输卵管、卵巢,男性疝内容物有乙状结肠、大网膜、小肠,而对于股疝,其内容物多是大网膜,若内容物是肠管,则易发生肠坏死、肠梗阻。

二、疝气患者术后如何护理?

    (1)活动方面:疝气患者术后可正常活动,但腹部不宜过度用力,例如搬重物、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若不可避免要做上述动作,要先用手保护好腹股沟区,减小腹内压对切口的冲击。除此之外,疝气患者术后不宜憋尿,若因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则要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发生排尿困难。但术后当日发生排尿困难,且超过6个小时,则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预防尿潴留。

    (2)饮食方面:术后,疝气患者健康饮食非常重要,术后6h内要禁食,但术后6h之后,若肠胃蠕动恢复正常,则可食用白粥、米汤等流质食物或者半流质食物,若没有出现呕吐等不适感,则可食用易消化、软质的食物。此外,疝气患者术后要多喝水,并多食高纤维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等,以预防便秘。

(3)疼痛方面:疝气患者术后1日~3日,活动时腹股沟部位会出现疼痛,其是正常现象,可使用止痛针或者止痛片缓解疼痛感。若术后7日后,活动时,腹股沟区仍然有牵拉感或者异物感、轻度疼痛,多是因补片在腹股沟部位导致的,无需进行特殊处理,随着身体的康复,痛感会消失。

    (4)水肿方面:有些疝气患者,特别是疝囊较大的病人,术后易发生阴囊肿胀,多是因疝囊内积液导致的,一般情况下术后1周~2周就能慢慢消失,若没有消失,阴囊肿胀仍然比较剧烈,则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5)伤口方面:术后,疝气患者不可让伤口沾水,不建议洗澡,可用擦洗方法清洁全身,待伤口愈合才能正常洗澡。于此同时,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并定时换药,以利于伤口愈合。除此之外,术后,若伤口出现热、出血、渗出液、肿、红、高热、痛等现象,则要警惕伤口感染,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6)康复锻炼方面:术后,疝气患者做行走训练时,要控制好活动幅度,初次锻炼时不宜久站、久坐。此外,术后45日以内,不宜进行剧烈锻炼,例如跳绳、快跑等。且注意,下床锻炼前,要先咨询医护人员,待确认没有阴囊肿大、缝合处不存在张力时才能进行锻炼。

(7)其他护理:若疝气患者是婴儿,则术后勿将其包裹太紧,避免腹部压力过大,也不能让患儿过早下床活动,避免肠管下坠。

    科普小结

    上文内容即是疝气相关知识,看完这些内容后你了解多少了呢?其实掌握每种类型疝气的症状,则能及时发现疝气,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要先认识“疝气”,才能及时发现疝气,进而及时进行治疗。要想尽早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的生活中,还需做好术后护理,包括活动、饮食、水肿、疼痛、康复锻炼、伤口等方面的护理,以促进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