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效果的影响及稳定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效果的影响及稳定性研究

张艳

顺庆区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效果的影响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1月体检中心接收的120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血方法实施分析,A组采用静脉采血,B组采用末梢采血。通过重复性实验比较两组各自的血常规指标稳定性以及两组之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A组重复性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B组RBC指标出现明显变化(P<0.05),WBC、HGB、PLT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常规指标WBC、RBC差异显著(P<0.05),HGB、PL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静脉采血的重复性实验结果两次之间变化小,稳定性高,末梢采血重复性实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稳定性不如静脉采血,临床应尽量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检验。

[关键词]血常规;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检验技术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础检验技术,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评估患者的血液成分和病理生理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对于各种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1]。常见指标中,红细胞数量(RBC)用于评估负责携氧的红细胞数量,其增高或减低可能与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相关,白细胞计数(WBC)反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可用于检测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疾病的存在,血红蛋白浓度(HGB)是衡量每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用于评估贫血程度和红细胞携氧能力,血小板计数(PLT)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血液凝固状态,高低异常可能与出血或凝血障碍有关[2]。2022年6月~2023年11月体检中心接收的120名健康体检人员采用了两种采血方法对照使用,重点阐述不同采血方法对检验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1月体检中心接收的120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血方法实施分析,A组采用静脉采血,B组采用末梢采血。A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7岁,均值(36.24±11.28)岁;B组男42例、男18例,年龄18~71岁,均值(36.58±12.92)岁。两组数据综合比对,差异不突出(P>0.05)。

1.2方法

A组空腹采集静脉血1mL置入抗凝管,B组采集末梢血30μL置入含稀释液的硅化塑料管内。将每组采集的血液稀释后混匀,分成A、B管进行重复性实验。

1.3观察指标

通过重复性实验比较两组各自的血常规指标稳定性以及两组之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WBC、RBC、HGB、PLT)。

1.4统计学方法  

该项目利用计算机配合完成,设置软件自动(SPSS20.00)运行,规范统计学规则:在计数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在计量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T”,输入数据,如输出“P<0.05”,提示对应数据存在分析差异。

2.结果

2.1A组重复性实验后血常规检验结果

A组重复性实验后血常规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A组重复性实验后血常规检验结果

组别

例数

WBC(×109/L)

RBC(×1012/L)

HGB(g/L)

HGB(×109/L)

A管

60

5.75±1.22

4.02±0.46

113.35±8.46

216.29±25.44

B管

60

5.76±1.24

4.03±0.54

113.58±6.32

216.50±25.03

t

-

0.044

0.109

0.168

0.045

p

-

0.964

0.913

0.866

0.963

2.2B组重复性实验后血常规检验结果

B组RBC指标出现明显变化(P<0.05),WBC、HGB、PLT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B组重复性实验后血常规检验结果

组别

例数

WBC(×109/L)

RBC(×1012/L)

HGB(g/L)

HGB(×109/L)

A管

60

6.40±1.36

3.72±0.47

110.68±8.44

210.58±27.15

B管

60

6.22±1.38

3.98±0.40

112.29±8.28

215.36±28.14

t

-

0.719

3.263

1.054

0.946

p

-

0.473

0.001

0.293

0.345

2.3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两组血常规指标WBC、RBC差异显著(P<0.05),HGB、PLT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A组重复性实验后血常规检验结果

组别

例数

WBC(×109/L)

RBC(×1012/L)

HGB(g/L)

HGB(×109/L)

A管

60

5.75±1.26

4.02±0.32

113.28±8.26

216.58±23.52

B管

60

6.35±1.58

3.84±0.52

111.47±7.58

213.48±26.62

t

-

2.299

2.283

1.250

0.675

p

-

0.023

0.024

0.213

0.500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手段之一,能够为临床提供受检者血液成分的重要信息,帮助医生筛查和诊断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血液恶性肿瘤、炎症性疾病等[3]。对确诊的患者疾病的治疗和管理过程中,血常规检验也能提供重要参考,通过连续监测血常规指标,临床可更好的评估治疗效果、疾病进展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而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是获取血液样本的两种常见方法。静脉采血适用于需要较大血液量、或者进行较复杂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等),末梢采血则适用于需要小量血液样本、常规监测、或对血样收集量有限的检查(如血糖、血气分析等)。

本研究中,A组重复性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B组RBC指标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常规指标WBC、RBC差异显著(P<0.05),结果发现:在血常规指标稳定性上,静脉血更容易与全身循环混合,代表着更全面的身体状态,指标会更为准确和稳定。而末梢采血所得到的血液可能受到周围组织的影响,例如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局部氧合水平、可能存在的组织损伤等,这些因素有时会对血常规指标产生一定影响。在血液稀释度方面,从静脉采集的血液通常更好地代表整体血液状态,采血的血量较大,相对末梢采血而言,更容易稀释掉其他可能存在的局部因素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而末梢采血所得到的血液体积较小,可能更容易受到局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局部水肿、局部渗出等,这些因素会对某些血常规指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样本稳定性和容器上,静脉采血的血液样本常以抗凝管为主,抗凝管中的抗凝剂可以有效稳定血液成分,减少血液凝结和变化的可能。而末梢采血通常采用不同类型的采血器或小型采血管,这些采血器具不同的抗凝和稳定血液的能力,会对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任何血液采集前,医务人员进行充分的消毒并采用无菌技术,确保采血器具和操作环境的无菌。合适的采血技术能够保证准确的血液样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不适和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相对于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上可能更有优势,因为静脉血液样本更全面、更大量、更稳定,能够更好地代表整体血液状态,临床应尽量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检验。

参考文献

[1]方向,蒋婧.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49-2551.

[2]赵园园. 分析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8):88-89.

[3]阳小春,黄升. 探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J]. 当代医学,2021,27(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