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探讨

董进福

云南富源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云南省    曲靖市    655500

摘要: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区域内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形成经济发展合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要想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作用,就要做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确定产业园区在城市空间的布局情况,并结合城市发展战略明确规划方向,完善各项细节内容。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较多地区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里也结合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高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质量。

关键词: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问题;解决方式

引言

生态工业园区概念是对传统模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更符合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的有效途径。在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低碳生态理念,始终发展与节约齐头并进,落实以节约为主的基本要求。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分配,避免浪费,同时也减少生态污染和破坏,努力构建低成本、低消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益的循环式经济发展体系,在保证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的同时,促使区域环境承载力得到同步提升。

1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1.1规划设计方案存在不合理之处

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是非常专业的,需要相关人员基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经过多方论证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但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较多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都存在显著的不足,导致规划设计方案的不合理情况比较突出。比如在内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交通体系规划不合理,导致园区内各个企业的物流与商流无法有效流通,同时内部交通与外界的关联度不足,很难提高商务流通效率。这也使得最终形成的规划设计方案不仅无法在宏观层面取得相应的战略效果,同时在微观层面也很难满足各个企业的需求。

1.2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目前大多数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以企业为主。在工业园区发展初期,企业主导的发展并不能起到带动工业园区发展的作用,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后期工业园区发展的制约,大幅度的降低了产业园区的经济与员工的工作效率,最终导致产业园区发展停滞,不但给产业园区后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对产业园区的经济发展也造成影响。

2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问题解决措施

2.1实现规划设计的宏观与微观结合

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紧密结合。从宏观上看,规划建设团队应根据战略规划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做好工业园区的选址规划,确保最终的选址能够满足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合理性。这也需要规划建设团队可以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等各个宏观性文件展开深入分析,明确产业园区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使得产业园区在宏观层面能够实现多种战略目标。在微观层面,规划建设团队需要从经济、环保、产业集聚等多个层面做好可行性论证与调研,结合最终结果来选择合适的规划建设策略。比如在内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时候,可以做好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的调研分析,明确园区内各个企业在物质交换、传递、供需等方面的需求,再联动产业园区的外部交通要素,提供内外部物流、商流的顺畅度,增强产业园区的交通布局水平。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实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宏观与微观统一,使得产业园区可以发挥预期的作用[1]

2.2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的利用率

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的调动和利用上。工业园区不应盲目地自行动员和利用,而应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制定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的经济高效利用。这样,土地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管理,方便回收利用,对土地进行转型发展。若要再进行对工业土地资源调动的时候,需要政府的管理部门对工业用地进行二次开发和合理的分配,实现科学土地分化。土地的二次开发能够有效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率。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的价值,科学地设计出土地利用方案。合理地提高产业园区内建筑密度以及对工业制造生产设备的占地面积,通过科学的实地考察探究,产业园区内土地利用得到有效提高。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杜绝产业园区出现铺张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

2.3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开展数据融合应用探索

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园区大脑”为核心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帮助园区开展高效的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环境监测、安全评估等。鼓励园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支撑,形成动态数据库,辅助园区精准招商、企业个性化服务、人才培育管理等,提升园区企业和人才的留存度和竞争力。引导地方政府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因地制宜适时出台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专项支持政策,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立项、建设、启用、企业入驻等全流程的管理,推动园区运营模式从“租赁型”“地产型”向“管理型”“投资型”转变。大力培育专业性、高水平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服务运营商,强化园区信息服务、创新支持、管理咨询、金融服务和市场营销能力,优化面向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的资金、土地、技术、人才和数据等资源要素供给

[2]

2.4开发规范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数据共享平台

①建议制定一个基于生命周期的工业地区温室气体计算框架,制定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准则,开发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在线工具,从而促进校园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了制定计算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标准化工具,同时考虑到计算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可将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一个首要的计算对象,以审查其可行性。②产业园区间的合作网络正在形成,在这种网络中,目前正在实施的碳减排或技术措施的影响可以被各个产业园区采用,形成一个数据共享平台,筛选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举措,并将其分配给其他合适产业园区环境和设施中的特定生产设施和技术设备,从而为产业园区开辟一条具有可操作性低碳排放道路。

2.5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专业性很强,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团队应充分贯彻人才战略的相关理念,通过可行的方式有效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团队可以适当提高人才招收的标准,并立足于金融、规划、城建、环保等多个领域进行人才素质需求分析,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提取关键性岗位胜任力指标。通过对比应聘者素质能力与胜任力指标的差距,就可以切实提高招聘工作的针对性,从外部市场环境中吸收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团队也可以在平时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促使内部员工在参与工作过程中得到自身素质能力的潜移默化提升,逐步增强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开展培训教育活动的时候,培训讲师也应该结合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遇到的困境问题进行专项讲解,提高团队人员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可以给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人力支撑,使得规划建设各个环节可以顺利进行[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将得到很好的拓展,而新的时代背景也将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对于规划建设人员来说,也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各类要素的协调性。在具体进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时候,也应该全面贯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模式,厘清不同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使得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可以有效开展。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智渊.产业园区规划管理策略探讨[J].智能城市,2020,6(06):89-90.

[2]王秀.海绵城市理念在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2020,(01):48-49.

[3]刘文斌.关于生态产业园区的前期规划和建设研究[C]//河北省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环绕首都资源配置论文集.武汉理工大学;廊坊银行金融同业事业部;,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