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校外阵地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少先队校外阵地建设初探

陈伟,雷明洋

洛阳市孟津区教育体育局     洛阳市古城初级中学

少先队阵地是指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为依托,由少先队员参与建设管理,队员经常活动的场所或平台,它是少先队组织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和开展实践体验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形式。

少先队阵地建设是“全场域浸润式”开展少先队教育的新途径,是“全员化参与”的少先队教育新课堂,它能提供“全流程体验”的教育新样态,可以形成“全课程融合”的少先队教育新模式。

进入21世纪后,经济高速发展,各居民小区改善配套设施,少先队校外教育活动阵地也需不断建设和完善。少先队校外教育阵地在建设、发展、完善少先队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此为活动阵地,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意识教育,它是少先队员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是少先队员们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天地,是未来建设者的摇篮。

少先队教育的综合性决定了少先队活动阵地应该就有千姿百态、形式多样的格局。

一、阵地的建设要求

1.建立在安全的区域。校外教育阵地必须位于安全的地区,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空气清新循环良好。有益于少先队员身体健康发展,提高队员的免疫力。

3.有完备的设施和器材。这可以提供有趣、刺激和安全的教育环境,为少先队员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体验。

4.有具备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保证活动内容的高质量,管理人员能够保证阵地的安全及秩序。

二、建设的优先区域

1.革命遗址、纪念馆或红色景点。这一类地点是少先队校外阵地的首选,原因自然不言而喻,因为少先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少年儿童群团组织,坚定不移的培育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在这一类地点能够沉浸式、全方位学习革命历史,感悟先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图书馆和科技馆。这类公共资源可以为少先队员提供更加科学的学习内容和机会,开拓队员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参观了解现实、了解社会。

3.靠近公园和文化景区的地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适合进行户外教育和各种探险活动。附近的公园和文化景点(包括博物馆、文化名人纪念馆等)能够为少先队员提供机会再次学习历史文化与人文知识。

4.乡村振兴基地。队员们可以在这里接受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建立校外教育阵地对于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进行建设时,需要注意校外教育阵地的安全要求、建设要求,以及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通过校外教育阵地的建设,可以帮助少先队员学习新知识,拓宽眼界,并成长为更好的人。

三、怎样建设少先队校外阵地

《关于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青联发〔2021〕8号)对建好用好少先队校外阵地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是要推进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建设。二是用好少先队校外活动阵地。

这些年类似的政策不仅出台频率密集,体现着国家的重视,而且在政策主题上更加注重以儿童为本,极大关照少年儿童当下和未来发展需求,同时政策内容更加丰富和科学,制定过程也更加理性和严谨,在促进社会资源服务于少年儿童,鼓励有利于少年儿童发展的社会行为,以及解决社会话语和教育话语下少年儿童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少先队组织的双重属性,少先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既要重视队员的学校生活,也要依托社区、青少年宫等向校外拓展和延伸,辐射到社区和社会生活。从开展实践活动组织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学校与阵地管理模式、政府与阵地管理模式和阵地自建自管模式。

(一)学校与阵地共建共管模式

学校与阵地共建共管模式作为少先队校外阵地建设管理模式中最常见的模式之一,是以少先队员为管理教育对象,由学校行为主体构成,主要由学校和基地、社区共同合作开展实践活动。首先,该模式强调学校和基地、社区在阵地建设中的协同合作关系,并非由某一方单向行动。其次,主要受众群体除了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外,还包括部分老师、基地员工、社区居民以及家长等,广泛的服务群体有效促进了家校合作。最后,该模式融合了队员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给队员提供了体验式学习的有效载体。

如滨江小学创办的“红领巾小邮局”,就是一个深受队员欢迎的实践体验阵地。“红领巾小邮局”公开竞选了三位正副局长,下设票务组、拣信组、投递组、封发组。大队部对热心为同学服务的队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参观市邮政局,听叔叔、阿姨介绍情况,看拣信、盖戳的操作过程,星期天跟着邮递员去送信送报,体会邮递工作的辛劳;还举行了邮票设计竞赛,征集了包括用电脑、手工画的一百多枚邮票设计样稿,公开展示后,由队员们投票评选出了十枚最佳“邮票”,并打印了一批,分别在校内和校外使用,但这些“邮票”不是商品,队员只要用一张认真书写的毛笔字或硬笔字,就能从小邮局的票务组换到。队员写好信后,贴上不同的“邮票”,再投进挂在队室门口的邮箱内,就会有专人定时开箱整理,盖上由队员自己设计制作的“邮戳”,并由小投递员把信件及时送到校内各中队或本地其他学校的收信人手里。

(二)政府与阵地共建共管模式

政府与阵地共建共管模式是以少先队员、大队辅导员、部分参与阵地建设的政府干部为组织管理对象,由政府和阵地两个行为主体构成,主要由政府和阵地共同合作开展实践活动。首先,该管理模式较其他两种相对正式和规范,政府牵头下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渗透了行政官僚管理机构的特点,管理模式严格、体系规范、结构紧凑。其次,该管理模式强调了政府在少先队校外阵地建设的积极主导作用,有利于政府干部深入群众、了解基层,提高行政者的领导能力和决策的有效性;同时也增进了少先队对政府行政体系的了解,提高了队员的公民意识。最后,政府与阵地共建共管模式可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获得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有利于阵地常态化发展。

(三)阵地自建自管模式

阵地自建自管模式是少先队校外阵地建设中第三种管理模式,是以少先队员、大队辅导员、阵地负责人和志愿者为组织管理对象,阵地单方为主要行为人,自行组织策划活动,少先队员为主要参与对象。首先,该管理模式较其他两种相对松散和随意,也更能实现阵地建设的自主管理、自主研发、自主建设。其次,该管理模式相对弱化了学校和政府的干预作用,阵地能够从自身性质和管理理念出发,开展利于少年儿童成长的活动。最后,阵地建设的资源配备方面相对欠缺,会出现资金不足、安全保障不到位、人员缺少、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低的现象,阻碍阵地发展。
 

本文系河南省少先队研究课题《少先队校外阵地建设初探》(课题批准号:2023S1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