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盆底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分析

余珊珊

襄阳市谷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441700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盆底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尿失禁症状以及盆底肌电位值,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盆底肌功能

目前临床对于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多采取采取凯格尔运动锻炼,虽然可以改善盆底肌力,缓解产妇的临床症状,但是总体疗效不够理想,因此需要采取其他有效方法[1]。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是目前盆底康复训练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可以刺激盆底肌收缩,并指导产妇同步开展主动肌肉收缩训练,从而提高肌肉运动的协调性,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2]。心理护理在产妇产后训练的开展,有助于减轻产后身份角色变化、盆底肌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带来的心理压力,促使产妇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文章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组。观察组:年龄为20~42岁,平均为(30.5±4.3)岁。对照组:年龄为21~43岁,平均为(30.0±4.5)岁。入选标准:单胎足月妊娠的阴道分娩产妇。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产妇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平躺后指导产妇用力收缩提肛肌,持续5s,然后放松5~10s,反复进行该动作,1天3次,每次5~10min;同时加强生活、饮食指导,叮嘱患者产妇复查。

观察组加入盆底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为:(1)盆底康复训练:使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将电极置入产妇阴道内,脉宽为20~320us,生物反馈频率为10~70Hz,指导产妇正确收缩腹部、会阴肌肉,并通过生物回馈训练模式,通过训练锻炼产妇各部位肌肉的收缩力、协调性。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1周3~4次,连续治疗3个月。(2)心理护理:阴道分娩容易引起盆底肌功能障碍,诱发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导致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因此需要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状况,告诉产妇这些症状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是能够改善的,倾听产妇的苦恼,鼓励和安慰产妇,叮嘱产妇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并通过看电视、听音乐、冥想、肌肉放松训练来转移注意力。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劝解产妇,用温和的态度对待产妇,让产妇感到自己被重视。在治疗期间需要着重讲解各项措施的效果与必要性,鼓励产妇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教会产妇学习产褥期相关健康知识,调整身心状况,并鼓励产妇多参与机体活动,提高社会适应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

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幅度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评分差异 (分)

组别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50)

70.8±10.2

60.3±7.2

71.6±11.2

62.2±7.1

对照组(n=50)

70.7±10.4

66.4±8.0

71.5±11.4

68.6±8.8

t值

1.205

5.246

1.346

5.385

P值

0.111

0.042

0.125

0.043

2.2两组尿失禁评分、盆底肌电位值差异

尿失禁评分、盆底肌电位值变化幅度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尿失禁评分、盆底肌电位值差异

组别

尿失禁评分(分)

盆底肌电位值(uV)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50)

10.5±3.2

5.3±1.2

3.1±0.6

22.5±4.5

对照组(n=50)

10.4±3.3

8.4±2.0

3.2±0.7

15.6±3.2

t值

1.435

5.254

1.358

5.346

P值

0.134

0.042

0.126

0.043

3.讨论

阴道分娩也被称为自然分娩,具有康复速度快的优势,是产妇首选的分娩方式。但是阴道分娩过程中,由于盆底肌肉长时间拉伸,导致盆底肌损伤、撕裂,从而诱发盆底功能障碍,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如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心功能障碍等,对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生物反馈电刺激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单、疗效好的优势,可以提高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刺激平滑肌,改善本体感受器功能,有助于加速受损的肌肉修复,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目前临床研究发现,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容易出现负面情绪,而心理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改善产妇的预后情况[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说明了盆底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尿失禁症状以及盆底肌电位值,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健文.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医药前沿,2021,11(33):141-142.

[2] 古彩茹.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7):133-136.

[3] 谭杏英,李雪芬.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230-231.

[4] DIMITRA TANIA PAPANIKOLAOU, SOFIA LAMPROPOULOU, KONSTANTINOS GIANNITSAS, et al.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Novel versus traditional remot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women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J]. 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23,42(4):85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