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造影对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评估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双源CT造影对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评估的价值分析

石洋

凤城医院  放射科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目的:分析双源CT造影对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评估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从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间,医院中88位计划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对比两者的评估结果,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088、0.013和0.450,所有P值均大于0.05。结论DSCTA对冠脉内皮内再狭窄的评估与 PCI术中血管内皮内再狭窄的评估结果吻合较好,且安全,价格便宜,能为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更为完整的影像学资料。

关键词:双源CT造影冠心病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价值

随着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SCTA)技术的不断提升,该方法以其非侵入性和卓越的时间及密度分辨率而备受瞩目[1]。DSCTA不仅能够揭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还能清晰呈现血管腔内的细节,同时,它对患者心率的依赖性较低[2]。本研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基准,旨在评估DSCTA在识别冠心病以及支架再狭窄方面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精确性,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从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间,医院中88位计划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这些病例中,男性46例,女性则占42例。参与者的年龄分布在41岁至74岁之间,总体平均年龄为(63.27±3.85)岁,体质指数(BMI)在22.7至26.8 kg/m²范围内,平均BMI值为(24.5±1.2) kg/m²。在这88名患者中,共计植入了134个支架。在手术前后以及PCI后的六个月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双源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DS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本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严格审核,并获得了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每位参与者都签署了自愿同意书,确保了研究的合规性和道德性。

1.2方法

1.2.1仪器设备

运用了64排128层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CT设备(由德国Siemens企业制造)以及INFINIX-8000 A型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来自日本Toshiba公司)。

1.2.2 检测方法

(1)DSCTA检测程序。通过心电图电极连接,使用18 G留置针在肘前静脉穿刺,并与双通道高压注射器相连,同时要求患者控制呼吸。设定的扫描参数如下:旋转速度为0.33秒/圈,管电压120 kV,管电流80 mA,螺距0.20至0.43 mm,扫描时间7到11秒;扫描区域从气管分叉以下1厘米直至心膈面以下1至2厘米。首阶段注入50至70毫升的优维显对比剂,注射速度5.0毫升/秒。第二阶段注入40毫升生理盐水。运用造影剂追踪技术,定位扫描在主动脉弓水平,划定相关区域。触发点设置为120 Hu,达到阈值后延迟6秒。在患者吸气并屏气的状态下进行扫描并收集图像。最后,利用清晰度增强的后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重建,以获得冠状动脉的图像。

(2)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患者实施了局部麻醉后,采取了专业的技术手段,利用6F-JL3.5和6F-JR4.0型号的造影导管,分别对患者两侧的冠状动脉进行了详尽的造影检查。按照严谨的顺序,对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前降支以及回旋部进行了精细的影像捕捉。选取了右冠状动脉的左前斜45°视角下的关键图像,并将其妥善存储在专业媒介上。随后,这些结果由两位资深的医学影像专家和心血管内科医师,各自独立地进行了专业且细致的解读和评价。

1.3观察指标

对88例病人进行了左、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检查;评价左、右冠状动脉等298个节段的冠脉狭窄程度。包括65个节段的左主干,88个节段的左前降支,77个节段的左回旋支和88个节段的右冠状动脉。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情况比较

在涉及88位患者的案例中,共有298条冠状动脉血管被评估。根据CAG的评估,这些血管中有234段显示无显著狭窄,47段呈现中度狭窄,而17段被判断为重度狭窄。另一方面,DSCTA的评估结果显示,231段血管无明显狭窄,46段呈现中度狭窄,且有21段被归类为重度狭窄。对比两者的评估结果,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088、0.013和0.450,所有P值均大于0.05。

3讨论

DSCTA具备快速重建和双重能量采集的特性,特别是在处理急诊病例时,一次扫描就能满足全部诊断要求

[3]。该技术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能有效地从DSCTA的数据收集过程中生成最佳图像,实现自动化选择。即使面对无法自动优化的异常情况,如心律不齐导致的冠状动脉断面错位,DSCTA也支持人工干预进行重建和修正,以确保获得优质的冠状动脉影像,充分满足医师的诊断需求[4-5]。在冠心病的诊断以及PCI手术后支架再狭窄评估上,DSCTA展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并且其操作安全,费用经济实惠。它不仅适用于PCI术后患者的后续监测,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详尽的冠状动脉信息。

参考文献

[1] 赵童童,李涛,尚进伟,等. 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评估支架内再狭窄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2,19(1):77-81.

[2] 谢春萍. 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J]. 医疗装备,2023,36(15):84-87.

[3] 张志强,尉希清,曹勇,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斑块破裂1例[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3,20(9):575-576.

[4] 高浩东,匡圆圆,刘昱博,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浆Rap1A水平变化及其机制[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8(11):1650-1658.

[5] 孙俊翔,殷云杰,庄乾,等.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3,22(5):35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