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9
/ 2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解析

赵宁

身份证号码:130604199503201217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地质勘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之于该项工作,水文地质问题的处理也十分重要,若不及时察觉并处理水文地质问题,必然会引发较大的工程风险,甚至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因此,工程人员需通过水文地质的调查,了解其中的问题及相应危害,并及时地对危害进行控制,建立合适的防治方案,夯实工程任务开展基础。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危害;对策

引言

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点勘察内容,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会对矿山的勘察工作带来一定阻碍,无法为后续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质量提供保障,可见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然而当下大部分地质勘察人员却没有对水文地质勘察给予足够重视,在各个环节出现差错和遗漏。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矿山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制定解决水文问题的措施,有效提升工程地质勘察水平,减少地质灾害。

1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意义

1.1调查工程所处地区的具体情况

若想获知工程所处地区的具体情况,首先要了解矿体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了解区域降水量、蒸发量、温度变化趋势等信息,其次要分析工程所在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排关系。最后还需要调查影响工程质量的具体水文地质因素,比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流经方向、渗透性、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等等。

1.2明确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重点

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水文地质勘察重点是调查地下水影响工程建设的具体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判断可能导致的结果,结合矿体周围层结构和矿体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些分析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如果调查发现工程所在区域的层经地下水浸泡有较强的胀缩性,则要对地下水的活动范围和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验证地下水活动和胀缩性之间的关系,并判断是否会导致层崩解。如果勘察发现地下水位较低,那么在进行正式施工前,要先进行渗透性试验,判定地下水位下降会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程度。除此之外,如果工程所处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很大,要事先调查该区有无大量抽取地下水的现象,从而判断该地区生活用水情况会不会影响工程建设。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

2.1地下水位上升

客观来看,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相对较多,如主观的人为因素、客观的地质因素与气象因素等等。细化来看,人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施工、灌溉行为不合理,破坏地下水位结构,导致水位上升;气象因素主要代指降水量突然增大、气温突然变化;而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地下含水层的变化或岩体的变化。地下水位上升会引发一定的危害,导致土层沼泽化、盐渍化发展,破坏河岸与斜坡等生态自然结构,同时也会对建筑材料造成影响。久而久之,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引发安全风险。在建筑物工程中,地基施工是重要的一大环节,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工程质量,而地基施工也会对土壤质量形成较为严格的要求。地下水位的持续上升会导致土壤被浸泡,进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引发工程损失或地基沉降偏移等问题,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极大的阻碍。

2.2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是水文地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问题,引发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的不合理运用以及地下土层的破坏。例如,诸多工程在开展期间都需要对地下结构进行调整,开山修路或开采矿物,长此以往会导致地下水文地质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地下含水层的稳定性。久而久之,因地下含水层不稳定,极易引发塌方风险,从而对建筑的安全性造成威胁。此外类似问题的出现会引发地下水位的下降,致使木桩腐烂,因整体的干湿状态无法达到稳定,所以木桩也极容易受到影响,并加速石膏层分解速度,引发建筑物的倾斜风险。某种程度上,地下水位的下降还会影响到岩体内部结构,致使岩体密度逐渐加大,引发坍塌风险,威胁人群人身安全。

2.3技术难题

首先是深层地下水资源的勘探。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勘探需求,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勘探。例如:岩石物理勘探、地震勘探等技术可有效探测地下水资源的位置、规模、分布等信息。其次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地下水与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在水文地质勘测中,地下水与地表水、地下水与体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这需要通过实验室测试、现场观测等手段,对地下水运动、地表水入渗、体变形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深入了解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3工程地质勘察中防治水文地质问题灾害的举措

3.1加强水文地质勘察意识,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性

水文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内容,其工作难度较大,且勘察结果对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勘单位和工程单位都需要重点关注水文地质状况。对场地周边情况尤其地下水、土壤、温度等水文地质要素进行科学、准确的勘察和评估,确保水文地质勘察结果满足工程建设需求。我国工程勘察事业经过长期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完备的勘察工作规章制度,现阶段所进行的勘察工作需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水文地质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工程师要避免以过往经验为主导,严格遵照规范进行。

3.2技术创新

水文地质勘测中的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勘测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勘测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勘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其中,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勘探技术是当前的热点,它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提高勘测的准确性和精度。例如:在地下水资源勘测中,可以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将卫星影像转化为地表和地下水文地质信息,进而辅助勘测和预测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3.3提升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水文地质勘察难度较大,国内工程勘察行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这也导致部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勘察质量参差不齐,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工程勘察行业要积极提升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定期组织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勘察人员也要从自身做起,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以保障水文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3.4做好地下水的勘察

地下水是影响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尤其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针对地下水的勘察工作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勘察单位要加强针对地下水勘察技术的培训和研究,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技术人员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加强对地下水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地下水的勘察工作,为工程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调查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可有效支撑后续工程任务的稳定开展,维护工程质量与效益。结合文本分析来看,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会引发较多的危害,造成较高的消极影响,甚至会引发安全隐患。为有效控制危害,工程人员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要做好地下水状态的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的勘察工作体系、技术体系,提高勘察分析力度,也应有意识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以支撑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整体工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安成龙,张瑞鹏,李岩涛.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冶金管理,2022(19):101-103.

[2]梁海军.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与优化路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9):139-141.

[3]李志奇.浅析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华北自然资源,2022(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