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的优质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的优质护理分析

樊翠玲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26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在流感疫苗群体预防接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锡林浩特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200例接种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接种对象划分两个小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种对象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接种对象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接种对象的配合程度以及其他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接种对象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观察组接种对象高p<0.05。对照组接种对象的接种成果率要比观察组低P<0.05。结论: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应用优质护理后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接种对象依从性,同时还可以让接种对象疫苗接种率提高,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优质护理

     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某个范围内对可能患有某种传染疾病的接种对象采取集中化的预防接种措施,这种预防接种具有时间紧、任务重且范围大的特点。尤其是在近几年流感发病率日益色增高,而接种对象作为易感群体,就需要对接种对象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从而减少接种对象流感发病率,提高接种对象生活质量[1]。但是由于接种对象年龄较小,在进行流感疫苗接种过程中接种对象很容易出现哭闹、不配合等情况发生,一定程度上加大预防接种不成功率。相关文献指出对预防接种接种对象采取科学护理后,能够有效改善接种对象的负面情绪,提高依从性。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优质护理应用在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效果,现在将所研究内容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锡林浩特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200例接种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接种对象划分两个小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种对象中有45例男性,有55例女性,年龄2-11岁,平均年龄7.932.43岁;观察组接种对象中有52例男性,有48例女性,年龄3-10岁,平均年龄8.393.56岁。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接种对象均无生命危险;接种对象并无流感疫苗禁忌症;接种对象家属可以予以配合,同意接种对象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接种对象不适合进行预防接种。

1.2方法

对照组接种对象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在接种时安抚接种对象,并为接种对象家属讲解关于流感疫苗的相关内容,必要时对接种对象进行心理疏导,让接种对象能够配合研究。

观察组接种对象接受优质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接种前护理:为确保群体性预防接种可以顺利进行,则需要结合突发应急预案进行接种。首先,进行接种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执业药师、执业助理医师等证书,护理人员则需要进行相关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培训考试,明确本次疫苗接种的对象、性质以及剂量、禁忌症等,并要在疫苗接种后进行观察和处理。首先需要核实接种流程,明确好接种对象姓名、年龄以及剂量、部位等,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在进行疫苗接种前要尽量摇匀,同时和接种对象进行沟通,用鼓励以及赞扬的话来提高接种对象信心,降低接种对象恐惧心理。若接种对象始终无法予以配合,则可以指导家属进行配合,通过播放喜欢的音乐或动画片来缓解接种对象的紧张情绪,当接种对象能够勇敢配合后护理人员则需要立即予以表扬,让接种对象能够感觉到肯定,从而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

(2)接种过程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让接种对象有序排队,并核实接种对象是否有流感疫苗禁忌症。接种人员则必须掌握操作部位、接种方式以及剂量等,并进行无菌操作,确保无痛、安全注射,从而提高整体接种成功率,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此外,医护人员在进行接种前要指导接种对象正确体位,避免接种对象有恐惧感,对应情绪较为激动或紧张的接种对象,则需要转移其转移力,并在接种过程中统计人数、针数,保证预防接种无误。

(3)接种后:护理人员要告知预防接种的相关注意事项,并观察接种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时则需要立即就医治疗。同时还需要观察接种人员生命体征,辨别是过敏性休克还是出现晕针反应,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疫苗接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不良反应包括呕吐、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均数差()表示计量资料,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用t与卡方分别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疫苗接种成功率

对照组疫苗接种成功率比观察组弱P<0.05,见表1。

               表1.比较疫苗接种成功率{n(%)}

组别

例数

疫苗接种成功率

对照组

100

93/100(93)

观察组

100

100/100(100)

X2

3.089

P

0.028

2.2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呕吐

感染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100

3(3)

1(1)

4

观察组

100

1(1)

0(0.00)

1

X2

4.843

P

0.018

  1. 讨论

流感又叫做流行性感冒,是一种通过多种途径且传播范围较广泛的呼吸道传染疾病,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免疫力整体较弱,身体发育尚未完善,所以是流感易感群体,会严重的威胁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而在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过程中,由于预防接种属于侵入性操作,接种对象很容易出现恐惧、哭闹等情绪,这种情绪一定程度上会对疫苗接种过程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出现疫苗接种失败等。故而就需要对预防接种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然而常规护理干预是基于传统理念,并不能完全的尊重接种对象身心发展特点,进而导致整体护理满意度始终无法提高。优质护理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通过接种前、接种过程以及接种后较为全面的护理服务[2],让儿童能够更好的进行配合,从而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并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等。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接种对象都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接种对象疫苗接种成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且对照组接种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在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中效果明显,可以让接种对象更加配合,同时提高预防接种成功率,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波.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综合护理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13):192-194.

[2]张莉.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