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健康教育在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引导式健康教育在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金宇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嘉兴 314100

【摘要】目的:探究引导式健康教育在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3.01-2023.12期间选取我院60例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分组:即A组、B组,30例/组,前者-常规健康教育,后者-引导式健康教育,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吞咽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对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引导式健康教育在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引导式健康教育颅脑创伤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应用效果

颅脑创伤发生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吞咽障碍是颅脑创伤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会表现出进食困难、饮水呛咳、误吸误咽等。若持续时间较长会增加患者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发生风险[1]。康复治疗能对患者吞咽困难情况进行改善,需要患者长期进行口咽部肌群训练,但是多数患者认知不足,康复治疗依从性较差,需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保证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基于此,本文以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引导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报告下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按抽签法分组,即A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3(60.56±2.74)岁;B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6(60.58±2.8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比较。本研究中纳入患者均符合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诊断标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A组:常规健康教育。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并为其发放健康手册,在宣教时,家属一同参与宣教,护理人员为其讲述吞咽障碍发生机制,介绍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预期目标,在宣教结束后需要通过提问了解患者知识掌握情况。

B组:引导式健康教育。①成立引导式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神经外科医生、消化外科医生各1名,康复医学护士长、神经外科护士长、消化科护士长各1名,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及消化外科护理人员各2名。②病情评估:对患者吞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对患者吞咽障碍发生原因及易发阶段进行了解。③明确护理要点: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制定针对性康复治疗方案,对康复治疗难点进行明确,提前做好宣教视频,其内容包括吞咽障碍发作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④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强调康复治疗对吞咽功能恢复的意义,并提出问题,引导患者思考何种方法才能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并使其阐述与演示。对患者的演示不予评价,为其播放吞咽障碍病例常用治疗方法,使其和自身演示进行对比,明确正确的康复治疗方案。在宣教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详细讲解,介绍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宣教结束后需要对患者提问,检验宣教成效,对回答准确的患者予以表扬与鼓励,并使其带领患者进行实地演习,对存在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对患者家属进行引导,使其对患者充分鼓励与支持,使患者保持耐心,提供心理支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通过调查问卷,包括十分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显效、有效、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组别

十分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治疗依从性

B组n=30

12(40.00)

16(53.33)

2(6.67)

28(93.33)

A组n=30

9(30.00)

12(40.00)

9(30.00)

21(70.00)

χ2

-

-

-

5.455

P

-

-

-

0.020

2.2 吞咽功能恢复效果

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对比,B组明显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B组n=30

12(40.00)

17(56.67)

1(3.33)

29(96.67)

A组n=30

9(30.00)

14(46.67)

7(23.33)

23(76.67)

-

-

-

5.192

P

-

-

-

0.023

3.讨论

据统计,我国每年颅脑创伤发病率约为120/10万,中老年人群是颅脑创伤高发群体,该疾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吞咽是神经支配下不同肌肉协调完成的生理过程,属于正常消化活动的一部分,吞咽的过程可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异常均会导致吞咽障碍,颅脑创伤患者的吞咽障碍与意识状态存在较大关联,当意识水平较为低下时,咽部肌肉会呈现出放松的状态,且在吞咽时气道难以闭锁,会造成误吸情况

[2]

当前临床对于促进吞咽功能改善的方法较多,但是均难以迅速起效,需要患者持续进行康复治疗。多数患者由于短期内未得到改善效果,丧失治疗信心,其治疗依从性不足,自护积极性较差,整体康复效果不佳。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中以60例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为例,干预后B组治疗依从性更高,吞咽障碍恢复效果更好(P<0.05)。结果表示,引导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作为一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引导式健康教育被临床医护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患者科学引导,充分调动其想象力,燃起患者对康复的希望,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加强对健康知识的理解,护理小组结合提问、演示、家属融合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宣教效果[3]

综上所述,在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引导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芳,黄恋,王思琦,等.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颅脑创伤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9):2860-2864.

[2] 邱建英. 基于循证理念护理策略对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3):105-107.

[3] 王阿姣,王芳,潘学娟. 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创伤后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临床研究,2023,36(12):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