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理念的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基于绿色理念的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王小军

身份证号码:210225198210250272 

摘要:在人类环保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我国各个建筑企业也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住宅”理念。而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能耗、废弃物排放和材料选择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旨在确保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关键词:绿色理念,住宅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住宅建筑工程而言,贯彻绿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需要全面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技术水平,转变建筑企业施工理念,以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充分发展。但当前我国“绿色施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还需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1绿色施工技术遵循的原则

1.1清洁生产的原则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部分传统的施工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住宅建筑在施工时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坏,其所产生的垃圾和噪声,还会对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这与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是相悖的。清洁生产原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对噪声和废气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和排除。

1.2节约资源原则

将绿色建筑技术运用于建设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节约资源原则的另一种体现,能够在建设中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降低对资源的消耗,这一原则也要求管理人员积极配合,对施工中所包含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实现经济高效施工,对资源使用进行适当控制,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实现对资源的节约。

1.3可持续发展原则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是实现现代化建筑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材和建筑能耗也被严格管控。在建筑产业的发展中,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高度关注,这是党和政府对于建设产业发展提出的标准之一,也是我国整体未来发展的方针[1]

1.4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原则

在住宅建筑中运用绿色理念和绿色施工技术,也要遵循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原则。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坚持绿色理念,按照建筑施工标准和绿色施工技术的实践运用原理,不断完善施工设计,确保绿色住宅建筑既具有优美的外观,又具有住宅类建筑的实用性功能,同时也要在某种程度上对居民生活环境进行优化。

2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2.1有效控制施工扬尘

(1)在运输施工材料、土方、机械和建筑废料时,要确保其密封性,防止材料四溅,造成路面污染。为确保运输车辆自身的洁净度,在施工现场还需设有车辆清洁池。(2)在进行土方施工时,应采取喷洒和遮盖的方法控制施工现场粉尘,扬尘高度不能高于1.5m,同时要避免粉尘向四处散布。(3)建筑工程完成结构施工及室内装潢后,施工现场的杨尘高度应控制在0.5m以内。对于容易形成灰尘的物料,要用毡布遮盖,并对此进行密封处理。(4)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尽可能使用吸尘器,以免形成粉尘。在采用机械设备和工具进行剔凿削施工时,还需做好挡水、遮护等保护措施。在对高楼、多层楼房的建筑垃圾进行清扫时,要采用集装箱吊装或修建专门的、临时的通道。

2.2有效使用节能技术

(1)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外墙保温施工是住宅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能源消耗施工环节之一,通过对其进行节能改造,可以明显减少其能源消耗。如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外墙保温系统、双层玻璃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建筑物内部温度,减少能量损失。(2)采光、照明节能技术。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合理、使用自然光源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住宅建筑中的门窗、天窗等进行科学的灯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室内灯光的能量消耗。另外,使用LED等高效光源,还可以在降低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改善照明质量。(3)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空调系统是耗能“大户”,科学设计空调系统,选用节能空调设备,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比如,利用新风交换系统、能量回收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空调效率,减少能源消耗。(4)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作为将绿色理念融入实际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技术之一。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能源,能够减少人们对传统能量的依赖,减少住宅建筑的能量消耗。比如,通过使用太阳能光电转换装置来产生电能,同样可以为居民提供足够的生活用能需求。

2.3有效控制水污染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进行污水排放前,进行沉淀、油隔离等处理工作,若有污水排放需求,还应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出示检测报告,如图1所示。

图1污水处理

此外,住宅建筑施工中往往会碰到地下水,因此,采用良好的防渗性能的边坡围护结构是施工重点。在水资源紧缺地区或地下水持续下降的地区,在进行深基坑降水时,应尽可能抽取地下水。对排水面积大于500000m

2的大面积基坑工程,应采用补水等技术手段,以防止施工区域的地下水渗漏。水资源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水处理也是绿色施工的关键,尤其是污水处理。采用沉淀池和隔油池等辅助设施对污水进行预处理,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后,再单独排放。在排放时,还应定期对污水处理厂进行监控,并将相关数据上报给相关部门。管理地下水不仅是为了保护水资源,更是为了维持生态环境。若施工用水中包含有毒物质或化学成分,则须采取隔离措施,并作好渗漏治理工作[2]

2.4有效控制建筑废弃物

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要有明确的削减指标,不得超过40kg/m2。在此基础上,要做到建筑废弃物有效循环利用,回收后的利用率应尽量达到30%,因拆迁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利用率要达到40%。此外,建筑废弃物如土方、碎石等,也可以用于建筑工程,如用于路基或道路建设,因此应尽可能增加其使用率,力争达到50%以上。另外,在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垃圾分类和回收同样是重要环节。这一措施,可使可再生资源转变为再生原材料,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常用的再生原材料主要包括砖块、水泥、钢筋等。此外,还可以利用焚烧技术,对住宅建筑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达到降低其体积、重量的目的。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重视其是否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其适用范围有限。

2.5有效落实土壤保护

(1)注重维护施工地表环境,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对由于施工而形成的裸露土地,应通过适时敷设砂石、种植草木等措施降低水土流失,如果因施工导致出现水土流失情况,要及时修建地表排水系统,或是采用植被覆盖、稳固边坡等方法来降低水土流失。(2)防止化粪池、隔油池和沉淀池出现堵塞,并派专人定期清理。(3)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要进行定点投放和收集,并由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处置,不得与建筑废物混在一起运输,以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是一种能耗相当大的领域,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也很严重,因此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高效的环境治理,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建筑企业要基于绿色思路,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并采用多种针对性环保措施,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推动建筑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泽,徐祥虎.基于绿色理念的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4,(03):39-42.

[2]于江杰.基于绿色理念的住宅建筑设计策略[J].居舍,2023,(20):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