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农在线”数智引擎打造富民新路径

/ 2

以“亲农在线”数智引擎打造富民新路径

郑钇泽

湖北工业大学,430068  

一、背景情况

仙居县是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是浙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点帮扶县,仙居县也是“中国杨梅之乡”,全县杨梅全产业链产值30多亿元,是全县第一大富民产业。现有梅农10多万人,其中96%以上都是自产自销的小农户,存在小农户参与社会要素配置难、融入现代农业难、对接大市场难等共性问题。

当前及“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仙居县集成开发“亲农在线”应用,贯通了“生产—技术—金融—营销”等环节,对杨梅全产业链进行数字赋能,打造了“产业地图+模型算法+多端服务”的数字应用场景,解决了小农户农技指导难、开票难、销售难等问题,在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帮助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抢占数字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先机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农业产业全链条数字化“以数兴农、便民富农”典型案例。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生产端”优化“供应链”

一是归集数据,绘制全国首张产业地图。针对仙居重点农业产业——杨梅,为全县10多万名梅农绘制了“产业地图”,精准定位农户、地块及每株杨梅,并叠加市场、冷库、主体等数据业务图层,构建杨梅“产业大脑”,畅通“远程诊断、气象服务、统防统治”等10多项在线服务,对生产端精准滴灌。

二是数智反哺,依托数字模型培育产业优品。与各大高校合作,结合产业地图创新推出“一指数五模型”,利用采收预判、剪枝、生长适宜性评价等模型反哺农户。编制全国首个《杨梅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标准》《杨梅质量追溯制度》《“亲农在线”线上杨梅贷款制度》等7项制度,为“亲农在线”的推广应用体系支撑。目前,仙居已有肖垟杨梅合作社等5个杨梅智能化栽培示范基地,基地通过物联网系统搭配手机终端,实现智能温控系统、智慧水肥一体化,使商品果率提高30%,采摘期延长20天,亩均增收5.5万元。2022年,仙居县肖垟杨梅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浙江省数字农业工厂。

三是数字溯源,实现产品质量严格管控。参与建设“浙农优品”数字化应用,加速撬动“肥药两制”数字化改革。基于“浙农码”端口,创新应用“亲农码”,实行“一农一码、一品一码”,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亲农码”三色信用体系,用大数据给农户和农产品的“亲农码”“画像”,实现产品供应“一码查信、一码溯源”。经过不断深化,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参与建设的“浙农优品”应用入选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省级重大应用。

(二)聚焦“政银保”提升“服务链”

一是搭建“数字惠农”服务平台。精准聚焦“杨梅产业一件事”,开发“我要贷款、我要检测、我要补贴”等40项线上高频应用场景,将全县20多个涉农部门政策、业务、服务平台都整合到“亲农在线”一个平台,构建“生产购销全环节、产业主体全覆盖、综合服务全方位”惠农服务新模式。

二是打造“共富引领”服务模式。探索“支部+企业+农户”合作新模式,支部层面设立了共富生活委员,帮助收集每个村的农产品信息,助推本地农产品卖的更远、卖的更好。企业层面成立了强村公司,吸纳低收入农户和乡村留守人群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成立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仙居杨梅、水蜜桃、油茶等集中主导产业,至目前,已累计有300多名来自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等单位的专家在仙居担任过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扶贫开发项目274项,推广新技术98项,引进新品种182个,培训农民5.1万人次,发放资料4.3万余份。

三是构建“数字银保”金融平台。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开放各类“三农”数据接口,支持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建立信贷风险模型和客户白名单制度,创新推出线上数字化网贷产品和保险服务产品,农户可享受“基金、理财、保险、大额存单、普惠贷款”等金融产品在线申请办理,为山区县农民提供现代普惠融资服务。如农商行在“亲农在线”平台上推出“杨梅贷”产品、工商银行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推出“村社e贷”、“农户e贷”、“农机e贷”等产品。财产保险公司专门针对梅农推出在线参保和一键报案,减少农户多次跑。

(三)聚焦“销售端”延伸“致富链”

一是创新“产共体”壮大村经济。依托“亲农在线”,量化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贡献度,构建杨梅领域二次分配模型,探索发展“村集体+农户为主体、股权为纽带”的“1+1+X”新型杨梅产共体,助力梅农尤其是中小梅农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赵岙村作为仙居杨梅第一大村,村内建有2000平方米的杨梅市场,该村把数据上传“亲农在线”后,吸引了工商资本投资,组建了产共体,村集体、梅农、工商资本以2∶3∶2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通过配股分红和兜底保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0万元提升至50万元。

二是借助“直销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借助新农人、“农创客”、“村播”等线上直播方式,拓展全县农产品销售渠道。整合网上农博、邮掌柜、康祥.小田埂、巾帼商城、融E购等农村电商平台,积极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打造“农户+电商+社交平台”运营模式,推动农产品产地直发,帮助小农户直连全国大市场,农产品从田间直达餐桌。

三是叠加区域品牌扩大销售效益。利用“亲农在线”,对仙居杨梅品牌进行授权管理、销售推广,叠加“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投放杨梅鲜果、杨梅酒、杨梅饮品等系列产品,达到“1+1>2”的放大效应。2022年,杨梅收购单价平均提升133%,杨梅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4.98亿元,同比增长16.6%。

三、经验启示

(一)以“技术+试点”打造优势产业先行示范,撬动全产业链跃能升级

仙居县通过开展重点农业杨梅产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智能设备、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打造区域一体化观测系统、技术标准和数据模型,打造“天地空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重塑生产方式,变小农生产从“粗放型”为“精准型”,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数字农业建设,打造“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推动做强县域杨梅、茶叶、药材等其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全域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加快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二)以“数据+协同”着力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加快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通过“亲农在线”平台,仙居围绕重点农业领域和关键环节数据资源建设,对省市县所有涉及杨梅产业的数据平台和端口进行系统整合,贯通“业务数据流”堵点,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的多跨协同联动机制,统一数据管理规则和标准,构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产业数据资源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和整合共享,从根本上破除部门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全面展示和推进了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和集成示范。

(三)以“数智+机制”赋能利益联结合作模式,激发参与主体共富创新活力

利用依托平台生成的“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利益共同体机制、“村集体+农户+股权”的“产共体”等入股分红模式推动多方合力共建共治共享。仙居还依托组织优势,发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的线上线下指导模式,组织“共富生活委员”解决“二级数字鸿沟”(信息技术使用层面差距)问题,培育具有大规模和信息化优势的经营主体、服务组织。以利益联结机制激励激发合作社、农户、企业等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意识,不断激发产业创业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