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刘丽珍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重庆 409000

摘要:目的:探讨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CINⅠ组)、中度组(CINⅡ组)与重度组(CINⅢ组),再对其进行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不同病情程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p16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情程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Ki-67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意义,且指标越高,患者的患病率越高,病情越程度越严重,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关键词:P16;Ki-6;7免疫组化检测;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

宫颈上皮内瘤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患病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发现宫颈癌变的前期病症即是宫颈上皮内瘤,而引起宫颈上皮内瘤的主要因素即是遭受HPV感染。以往,临床中针对宫颈上皮内瘤的检验主要以阴道镜下醋酸白试验与碘试验,通过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不同着色进行区分,但该技术仅能够判断女性是否发生宫颈病变,对于临床最终确诊、治疗价值不大[1]。因此,如何强化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检测十分重要。研究由此角度出发,就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的临床实践成效展开分析,过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CINⅠ组)、中度组(CINⅡ组)与重度组(CINⅢ组),再对其进行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CINⅠ组中,患者年龄28-62岁,平均(35.10±4.45)岁,病程1-5年,平均(3.12±0.44)年;CINⅡ组中,患者年龄24-58岁,平均(35.14±4.49)岁,病程1-5年,平均(3.18±0.48)年;CINⅢ组中,患者年龄24-60岁,平均(35.80±4.41)岁,病程1-5年,平均(3.16±0.45)年;将各组患者基础资料输入计算机,经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无意义,统计学结果可比较(p>0.05)。

1.2方法

在免疫组化检测前,对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测、高危型HPV DNA检测。采取p16、Ki-67两种试剂进行检测,使用方式与操作方式均严格依据操作说明书进行,记录检测结果。

1.3观察指标

(1)p16检测情况分析。(2)Ki-67检测情况分析。p16、Ki-67检测均可分为4个等级[2],即阴性(阳性细胞占比<6%),弱阳性(阳性细胞占比6%-26%),阳性(阳性细胞占比26%-49%),强阳性(阳性细胞占比>49%)。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p16检测情况分析

不同病情程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p16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p16检测情况分析

组别

CINⅠ组(n=50)

CINⅡ组(n=29)

CINⅢ组(n=21)

阴性

2(4.00%)

1(3.44%)

2(9.52%)

弱阳性

6(12.00)

6(20.68%)

3(14.28%)

阳性

2(4.00%)

1(3.44%)

0

强阳性

1(2.00%)

0

0

2.2Ki-67检测情况分析

不同病情程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Ki-67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

表2Ki-67检测情况分析

组别

CINⅠ组(n=50)

CINⅡ组(n=29)

CINⅢ组(n=21)

阴性

2(4.00%)

2(6.89%)

0

弱阳性

3(6.00%)

3(10.34%)

3(14.28%)

阳性

3(6.00%)

2(6.89%)

2(9.52%)

强阳性

2(4.00%)

1(3.44%)

0

3讨论

从细胞病理学角度分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属于宫颈宫颈上皮细胞病变,且大部分呈不同程度的异型细胞替代,在进行分类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同一标本常出现不同诊断结果的情况,因此需要借助标记物进行诊断的指导与辅助[3]

p16是一种机体重要抗癌基因,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p16基因的缺失与突变广泛参与肿瘤的形成过程,因此通过对p16基因的检测,能够有效评估肿瘤的易感性以及肿瘤的预后判断[4];ki-16在临床中多用于标记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而宫颈单一增生鳞化患者的ki-67指标越高,即表明患者宫颈上皮内瘤的病程程度越严重,提示该指标对于患者的身体状态存在一定的预警效果

[5]

综上所述,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意义,且指标越高,患者的患病率越高,病情越程度越严重,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慧香,徐孟宇,余晖,等. p16、Ki-67和P53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精准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25(7):977-980.

[2]吴飞荣,冯书梅,陈婉仪. p16/Ki-67检查在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8):92-95.

[3]刘艳勃,李武,吕雯,等. p16/Ki-6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临床处理的意义[J]. 浙江医学,2021,43(4):387-390,后插4.

[4]姚秀华,黄卓敏,王耀楷,等. 年轻妇女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和Ki-67的表达及其预测作用[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2):111-113,117.

[5]张武霞,张秀珊,童砚.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p16和Ki-67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20,29(2):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