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介入术后康复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介入术后康复的效果

雷甜竞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介入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病例对象为我院在2022年6月~2023年11月期间接受神经介入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统计例数共计80例,按照1:1比例均匀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护理期间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神经介入术后实施早期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神经介入术;康复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病情进展迅速,致残和病死率高,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脑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临床急诊科多通过神经介入术治疗,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和机体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神经介入术后为了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确保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减轻疾病后遗症,还需要尽早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1]。为此,本文以纳入的80例急性脑梗死神经介入术患者展开分析,探讨早期护理的干预效果和康复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调查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11月,观察对象为在我院接受神经介入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出80例遵照1:1比例分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区间42~78岁,平均(60.25±4.15)岁,BMI指数19~25kg/m2,平均(22.12±1.44)kg/m2;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区间42~79岁,平均(60.55±4.22)岁,BMI指数19~26kg/m2,平均(23.05±1.48)kg/m2。上述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均衡的可比性,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等相关检查确诊;发病至就诊时间<24h;存在运动障碍、偏瘫、失语和认知受限等表现;年龄>40岁;患者和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颅脑损伤、急性脑出血者;恶性肿瘤;实质性脏器功能不全者;智力和精神障碍者;凝血机制异常;视听、语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住院期间指导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应的吸氧、血压、血糖等的监测,采集血液送检,对症接受降压、降糖等治疗,术后密切监测体征,多加巡视病房,提供基本的病房护理照顾,为患者提供饮食、生活和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1)早期病情监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生命体征、病史等方面,持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告知医生立即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病情恶化。(2)早期体位护理。手术后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卧床休息期间协助其保持舒适体位,勤更换卧床姿势,以平卧位和左右侧卧位交替变换,注意患肢的摆放,适当将下肢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卧床期间勤翻身,按摩受压皮肤和患肢,有助于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还能避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3)早期康复训练。术后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从床上主被动训练到坐位训练,再到下床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按摩和活动患肢及关节,引导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技能,并鼓励患者加强吞咽训练、语言训练等,指导患者能自行下床活动,并完成基本的生活日常。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穿刺部位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用生活质量评定表(QOL)评价患者护理期间的心理健康、社会认可、自我评价和日常生活能力,每项各100分,分值与生活能力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5.0处理数据,用率(%)表述计数资料,检验用X2,用(±s)表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压疮

穿刺部位出血

颅内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0

1

1

0

2(5.00)

对照组

40

4

3

2

9(22.50)

X2

-

-

-

-

5.165

P

-

-

-

-

0.023

2.2 QOL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QOL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更高,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QO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心理健康

社会认可

自我评价

日常生活

观察组

40

90.87±6.13

90.48±6.52

90.67±6.48

90.73±6.29

对照组

40

80.59±5.24

80.36±5.77

80.44±5.89

80.77±5.46

t

-

8.062

7.351

7.389

7.56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神经介入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方式,利用导管来疏通堵塞的脑血管,恢复正常供血,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阻止病情进展,增加梗死面积,但此操作风险高,患者病情特殊,因此还需要重视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早期护理照顾,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尽早康复出院。

    早期护理的重点在于早,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患者术后恢复早期,尽快结合其实际情况展开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达到手术的适应指标,减少手术风险[2]。早期针对性干预还可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证实早期护理方案能及时指导患者参与科学的康复训练,减少脑梗死的损害程度,提高临床康复成功率。

综合上述,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神经介入术后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既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手术风险,还能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回归幸福生活,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艳芸,刘萌,陈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介入术后康复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23,45(8):752-754.

[2]黄娇,黄婵娟.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评估[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8):2601-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