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范艾

梓潼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2150

重型颅脑损伤(TBI)是指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导致脑干及小脑遭受损伤的一种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是成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严重的 TBI不仅危及生命,还可造成偏瘫、失语、癫痫、意识障碍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多为多发伤或复合伤,病情危重,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评估患者的病情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重点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若患者在伤后昏迷时间超过24h,则应警惕颅内血肿和脑水肿等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生。瞳孔变化是评估颅内出血和脑水肿的重要指标,正常为针尖大小且边缘清晰、固定;对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或迟钝、对刺激无反应等症状者,应立即报告医生。另外,还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如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和呼吸情况,避免引起脑疝而危及生命。通过评估,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同时还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做好术前准备

1.术前评估患者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不能耐受麻醉。需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包括头颅 CT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心电图等,并给予患者术前宣教,指导其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2.做好心理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为青壮年,在家庭和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患者常有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和预后。因此,护士要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使其了解病情及手术方案。由于患者创伤大,可能出现休克等并发症,护士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掌握其心理动态和需求。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和照顾;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①术后平卧6小时,患者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口腔护理2次,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③预防压疮: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平整、无毛发和碎屑,防止褥疮发生。

④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4小时1次。

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感觉活动和运动情况。

2.康复训练:①肢体被动运动:术后24小时内给予关节活动范围大的肢体被动运动,以后每2小时1次,直至3周;②肌力训练:术后给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肢体被动活动及肢体肌肉按摩;③语言训练:术后1~2周用普通话和家乡方言教患者说话、写字。

3.饮食护理:一般给予鼻饲饮食。鼻饲时将胃管固定好,注意观察胃管的粗细和病人的反应情况。患者取半卧位,少量多次饮水,不能空腹进食。

四、预防并发症

1.预防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若引流量超过50 ml/h应及时更换,并用生理盐水冲净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量和颜色,注意有无感染征象,一旦出现感染征象,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预防肺部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注意观察肺部体征、呼吸频率、节律、胸廓起伏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预防坠积性肺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铺整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温度和感觉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预防褥疮: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情况;定时更换体位,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加强营养和心理护理。

五、出院指导

1.出院后继续做好康复治疗,多翻身、拍背、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

2.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颅内感染。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或大便失禁,引起颅内压增高。

4.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松心情。

5.定期门诊复查,做好疾病管理。同时加强家庭护理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嘱患者定期回院复诊、复查及进行康复锻炼,定期复查 CT或 MRI、肌电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