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联合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缩宫素联合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结局的影响

宫云霞

赞皇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石家庄  05123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足月妊娠产妇联合应用缩宫素及水囊引产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应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为缩宫素+水囊引产。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7.30%,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86.49%,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引产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以及第二产程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第三产程时间2组对比差异微小P>0.05。结论:对于足月妊娠产妇联合应用缩宫素及水囊引产可显著提升引产成功率,并可缩短临产时间以及产程时间。

关键词:产妇;足月妊娠;缩宫素;水囊引产

足月妊娠引产是对于足月妊娠孕妇最为常用的处理手段,恰当选择引产方式将直接影响孕产妇和胎儿的预后。现阶段比较常用的引产手段有药物引产以及非药物引产,例如缩宫素是目前常用的药物引产手段,此药物有利于加快宫颈成熟,并能够诱发孕妇宫缩从而促进引产[1]。然而单一应用缩宫素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部分孕妇可能出现子宫不协调性收缩,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产妇子宫破裂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风险[2]。水囊引产是一种非药物引产方式,通过运用机械性手段能够有效刺激孕妇宫颈管并加快宫颈管软化[3]。本文将分析对于足月妊娠产妇联合应用缩宫素与水囊引产的临床价值。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地点为我院,均为足月妊娠产妇,样本数量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7例,观察组年龄最低23岁,最高38岁,均值(29.63±2.05)岁;孕周最短38周,最长42周,均值(40.36±0.53)周。对照组年龄最低22岁,最高39岁,均值(29.64±2.06)岁;孕周最短38周,最长42周,均值(40.35±0.55)周。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缩宫素引产,即给予缩宫素2.5U+0.9%氯化钠溶液500mL,实施静脉点滴,结合胎心率以及产妇的宫缩状况对滴注速度进行合理调整,正式临产后即可停止用药;同期观察组为缩宫素+水囊引产,方式如下:排尽膀胱,维持截石体位,对宫颈、后穹窿等部进行充分消毒,导尿管妥善置入抵达孕妇宫颈内口上,确保子宫颈扩张球囊能够位于孕妇的宫颈管处,0.9%氯化钠溶液注入至球囊当中,之后导管适当朝外回拉,促使宫颈与球囊之间维持紧贴状态,继续在宫颈外部球囊中给予适量氯化钠溶液进行注入,窥器去除后球囊内继续注入氯化钠溶液,对水囊位置进行调整,严密监测胎儿状况以及孕妇宫内状况,于次日清晨将水囊进行取下,实施人工破膜,并于破膜后大约1~2小时结合其宫缩状况应用缩宫素进行静脉滴注,具体给药方式同对照组。

1.3评价规范

(1)评估2组的引产效果,成功:通过引产72小时内顺利临产,并且顺利通过阴道自然分娩;失败:即通过引产处理72小时内仍未获得临产。(2)记录2组引产至临产时间以及各个产程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引产成功率组间横向对比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7.30%(36/37),其中引产成功36例,引产失败1例;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86.49%(32/37),其中引产成功32例,引产失败5例,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引产成功率为观察组较高P<0.05。

2.2临产时间、产程时间组间横向对比

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引产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以及第二产程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第三产程时间2组对比差异微小P>0.05。

表1 临产时间、产程时间组间横向对比(±s

分组

n

引产至临产时间(h)

第一产程时间(min)

第二产程时间(min)

第三产程时间(min)

观察组

37

8.25±1.06

339.96±13.62

60.15±10.37

8.63±1.26

对照组

37

11.19±1.65

452.26±15.37

67.16±12.03

9.65±1.15

t值

6.398

35.362

5.036

1.035

p值

0.010

0.000

0.012

0.096

3讨论

生产是对于广大足月妊娠产妇的常用处理手段,其本质为人工促分娩,然而产妇的宫颈条件相对较差则会极大的提升引产难度,对此类产妇合理选择引产方案至关重要,这有利于提升引产成功率。缩宫素是目前在催产以及引产当中十分常用的药物,能够促进产妇的宫颈成熟,且有利于子宫收缩。而单纯给予缩宫素进行引产仍可能发生引产失败,甚至增加了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破裂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水囊的操作简单并且安全性较高,是目前十分常用的非药物助产手段,将其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可以对产妇子宫形成持续性的压迫,在温和且持续的机械张力作用下有利于宫颈扩张,诱导子宫收缩。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临产时间以及第一和第二产生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缩宫素与水囊引产两者相结合的方案能够提升足月妊娠产妇的引产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对于足月妊娠产妇联合应用缩宫素及水囊引产可显著提升引产成功率,并可缩短临产时间以及产程时间。

参考文献

[1] 方龙凤. 水囊引产联合注射用缩宫素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2,35(15):81-83.

[2] 邵伟,王海霞,李惠. 低位小水囊联合缩宫素对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22,34(3):30-32,50.

[3] 归珠. 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分娩的效果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3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