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结扎脐带对足月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延迟结扎脐带对足月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

李梦娇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分析延迟结扎脐带对足月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方法:将于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纳入研究并设置为观察样本,样本例数为700例,参照单双号分发法将这700例产妇做分组处理,由其中350例接受常规结扎脐带处理的产妇组成常规组,由另外350例接受延迟结扎脐带的产妇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产妇的出血量以及新生儿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高胆红素血症与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出血量的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出血量低于常规组(P<0.05);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的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与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的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与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延迟结扎脐带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降低其高胆红素血症与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以及产妇出血量,这对保证母婴安全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延迟结扎脐带;足月新生儿;产妇;影响

脐带结扎属于分娩期间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会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造成直接影响。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不同时间进行脐带结扎处理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造成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目前临床上结扎脐带的主要包括有常规结扎脐带处理以及延迟结扎脐带处理[1]。为了探究延迟结扎脐带对足月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此次研究纳入了700例产妇开展调研,并做出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置2023年2月-2024年2月做出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设置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样本,产妇例数为700例,设置单双号分发法作为分组方法,设置组别分别有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收治产妇例数均为350例。常规组350例产妇中,年龄最小的22岁,年龄最大的34岁,年龄均值(27.23±1.24)岁,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39.36±1.26)周,研究组350例产妇中,年龄最小的23岁,年龄最大的33岁,年龄均值(27.22±1.25)岁,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39.34±1.25)周,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为单胎初产妇;(2)具备正常的交流沟通能力者;(3)积极配合调研开展者。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者;(2)伴有心理健康疾病者;(3)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结扎脐带处理:待胎儿娩出后,将其放置于低于胎盘5-10cm或平胎盘位置处,脐带结扎时间控制在10s内。

研究组采用延迟结扎脐带处理:待娩出胎儿之后,助产人员需要报告新生儿出生时间及性别,立即将新生儿仰卧置于母亲腹部干毛巾上,在5s内开始擦干新生儿,擦干顺序为眼睛-面部-头-躯干-四肢,再侧卧位擦干背部,在20-30s内完成擦干动作,之后彻底擦干。约出生后1-3min待脐带搏动停止后,用2把无菌止血钳分别在距脐带根部2cm和5cm处加注脐带,并使用无菌剪刀在距离脐带根部2cm处一次断脐

1.3评价标准

组间产妇的出血量以及新生儿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高胆红素血症与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对比。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之中,运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两组的差异情况;(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两组的差异情况,如果两组对比有差异,则说明P<0.05,没有差异则P>0.05。

2、结果

2.1产妇出血量评估,详情如表1所示。

表1组间产妇出血量评估(±s,ml)

组别

例数

产时出血量

产后出血量

研究组

350

95.23±5.12

201.01±8.11

常规组

350

122.87±6.22

234.72±8.23

t值

-

64.186

54.581

P值

-

0.000

0.000

2.2新生儿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评估,详情如表2所示。

表2组间新生儿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评估(±s)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压积(%)

研究组

350

205.31±8.08

60.43±1.18

常规组

350

190.79±8.24

55.95±1.52

t值

-

23.538

43.556

P值

-

0.000

0.000

2.3高胆红素血症与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评估,详情如表3所示。

表3组间高胆红素血症与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评估(n,%)

组别

例数

红细胞增多症

高胆红素血症

研究组

350

10(2.86)

20(5.71)

常规组

350

60(17.14)

90(25.71)

χ2

-

39.682

52.851

P值

-

-2.988

-3.599

3、讨论

分娩属于大多数育龄女性均需经历的一个较为重要且特殊的期间,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分娩方式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这给产妇提供了较多选择。自然分娩属于目前临床上首选的一种分娩方式,自然分娩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并降低各种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结扎脐带则属于分娩期间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临床上可根据结扎时间不同将其划分为常规结扎脐带以及延迟结扎脐带等两种。以往临床上常用的结扎脐带方法主要为常规结扎脐带,其主要是指在产妇分娩完成后立即实施结扎处理,临床实践表明,这种结扎脐带方式的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研究发现常规结扎脐带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生儿出现红细胞数量降低的情况,这会导致新生儿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并增加发生窒息、贫血以及黄疸的风险。延迟结扎脐带则是指在产妇完成分娩后的2-5分钟左右进行结扎脐带处理,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延迟结扎脐带可以改善新生儿红细胞数量降低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使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由此可见,延迟结扎脐带属于一种更加安全且保守的脐带结扎方式。除此之外,由于早期结扎导致的血液聚积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胎盘的剥离,这会导致母婴之间的输血量增加,从而影响母婴健康

[2]。此次研究评估结果显示,采用延迟结扎脐带处理的研究组中,产妇的出血量以及新生儿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高胆红素血症与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产妇以及足月新生儿来说,应在其结扎脐带工作中运用延迟结扎脐带处理干预,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典,张华,朱云霞,等.延迟结扎脐带对HBsAg阳性产妇母婴阻断效果及婴儿免疫应答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0(2):4.

[2] 林玲彭好.脐带延迟结扎和脐带挤压输血对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1, 23(4):33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