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浅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

张威

身份证号:230381198709140339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探讨了其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首先介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念、分类以及功能特点,然后着重探讨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技术与工艺流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及施工后的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总结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成功经验和问题所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本文旨在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管理、农村发展、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农户的重视。在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农田仍存在灌溉不足、排水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定义与分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改善农田灌溉、排水、供水等条件,提高农作物生长效益而在小范围内进行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其主要分类包括灌溉工程、排水工程、水资源利用工程等。灌溉工程包括沟渠灌溉、滴灌、喷灌等方式,旨在保证农田作物的充足水源供应;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用于排除农田内的积水,防止水涝;水资源利用工程主要包括水库、水塘等,用于储存雨水和灌溉用水。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以有效改善农田的水分状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与作用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多重功能和作用。首先,它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量,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排水工程可以有效排除农田内的积水,防止水涝灾害的发生,保障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此外,水资源利用工程可以储存雨水和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总体而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农田生产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与优势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灵活性、适用性强、投资小、效益高等特点和优势。首先,它们的规模相对较小,可以根据具体农田的情况进行灵活设计和施工,适应性强。其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相对较小,施工周期短,可快速见效,可以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再者,由于其规模较小,管理和维护相对简单,农民可以较容易地参与其中,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率和维护效果。此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水资源条件进行灵活配置,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诸多优势,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施工技术与工艺流程

2.1地形勘测与测量

地形勘测与测量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首要步骤之一。在施工前,必须对农田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以确定工程的布局和设计方案。地形勘测主要包括对农田地势起伏、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情况的调查,通过测量方法如全站仪、GPS等手段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这些数据对于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排水系统以及水利设施的布置至关重要。通过地形勘测与测量,可以有效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地形地貌等因素带来的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保障。

2.2工程材料与设备选用

工程材料与设备的选用直接影响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在选择工程材料时,必须考虑到材料的耐久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例如,对于水渠、排水管道等水利设施的材料选择,应考虑到其耐腐蚀性和抗压性能,以保证设施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在选用施工设备时,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等,以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应注意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2.3土方开挖与填筑、渠道、堤防、水闸等建设

土方开挖与填筑、渠道、堤防、水闸等建设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核心内容之一。土方开挖与填筑是保证灌溉渠道、排水沟等水利设施畅通的关键步骤,需要采用合适的土方工程技术和施工方法,如机械开挖、人工填筑等,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效率。渠道、堤防、水闸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则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合理布局和施工,保证设施的稳固性和功能完善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通过土方开挖与填筑、渠道、堤防、水闸等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为农田提供良好的水利设施保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质量与安全管理

3.1质量控制与监督

质量控制与监督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标准和要求,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验收标准。其次,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检验和管理,保证其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此外,还应加强与监理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共同监督工程的质量进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2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措施。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在施工中,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3.3施工后的运行与维护

施工后的运行与维护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挥功能的关键环节。在工程竣工后,必须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开展对工程设施的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运行中的问题,保证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强对设施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及时清理和修复设施,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另外,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对工程设施的认识和使用能力,促进工程设施的有效利用。通过施工后的运行与维护,可以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工程的概述、施工技术与工艺流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合理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和科学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同时,施工后的运行与维护也是工程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政策支持,不断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炜,赵丽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农村水利,2023,32(4):45-50.

[2]李文强,周芳芳.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23,41(3):56-62.

[3]张晓霞,王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J].农村建设,2023,28(2):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