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初中历史教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策略

杨梅

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130015

摘要:爱国主义是维系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纽带,在当前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初中历史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系列初中历史教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策略,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更加系统、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思路,推进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化。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文化自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厚植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已经成为亟待加强的重要课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3亿在校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对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命题。

一、生动呈现英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

英雄事迹蕴含着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渲染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事迹,将有力感染学生,催生爱国之心[1]。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再现英雄事迹,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内化英雄的爱国情操。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为例,在讲解“林则徐禁烟”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代入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林则徐坚持禁烟的决心和勇气。教师可先播放林则徐下令处置鸦片的课件动画,营造氛围,再现林则徐怒斥“祖宗积累百年的钱财,岂可用于此等勾栗?即烧于无涯之野可也”的豪迈场景。通过这些生动再现,学生定能深切感受到林则徐维护国家利益、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操,进而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在讲述英雄事迹时,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演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力求还原细节、入木三分,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使英雄们的爱国情怀触及学生心灵的最深处。生动呈现英雄事迹,既能增强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滋养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二、诠释民族精神内涵,培育文化自信

诠释民族精神内涵,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着力挖掘并阐释蕴含在历史事件、人物等背后的民族精神内核,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从而树立文化自信。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从中领悟彰显的民族精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国家蒙受耻辱,人民水深火热,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传入中国,团结进步力量,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己任,秉承为民务实、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展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时,教师可以重点阐释中国共产党诞生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斗争品格等民族精神内涵。

三、剖析历史进程规律,坚定理想信念

历史进程并非偶然和凌乱无章的,而是蕴含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洞悉其中所体现的历史发展规律,并由此获得对人类前进道路的理性认知,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奋斗信念。例如,在讲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我们可以探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社会进步是任何力量所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通过探讨这一规律,学生可以树立崭新的历史观,坚信社会必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历史进程规律的探讨和领悟,学生可以坚定对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决心,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前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四、探讨当代国情现实,增强责任担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不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2]。在这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着眼当下国情现实,引导学生认清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形势,理解我国所处的战略机遇期和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以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材第六单元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例,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适当引入当代国情分析,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同时,还要客观分析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资源环境制约、人口老龄化等,并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挑战。

五、挖掘地方历史资源,厚植家乡情怀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积淀,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运用这些宝贵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家乡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当年长春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一些重大战役和事件,如长春战斗、老岭隧道战斗等,让学生对家乡在民族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更加生动的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长春的纪念馆、纪念碑等抗战遗址,目睹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在观摩学习中增进对家乡历史的理解。此外,邀请当地抗战老人到校园内作专题报告,生动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战争故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必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家乡悠久历史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大地的眷恋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六、联系生活实践体验,内化爱国情操

爱国主义不应只停留于思想意识层面,更需要通过生活实践的体验来内化为情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着力于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借助亲身体验来增进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感知和领悟。一方面,教师可在一些纪念日或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教育,如清明节祭扫英烈、元旦社会实践队伍出征、国庆节观看国庆阅兵等,让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令相结合,以此增强实践效果[3]。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红色影视作品或文艺演出,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增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资助贫困生、参与环境整治、服务养老院等,使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奉献国家。通过参与这些富有爱国主义意蕴的实践,学生不仅能亲身体会到爱国是一种境界,更能懂得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自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进一步挖掘历史资源,生动呈现英雄事迹,解读民族精神内涵,联系现实国情,倡导亲身实践,方能真正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只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才能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参考文献:

[1]王秀竹.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策略[J].家长,2024,(03):108-110.

[2]吴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09):53-56.

[3]达燕.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3,(0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