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水质管理与供水系统可靠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给水厂水质管理与供水系统可靠性

蒋坤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宿迁市223800

摘要:在给水厂水质管理工作开展时,应当对水处理工艺要点进行有效管理,如原水反应工序工艺改进、原水沉淀过滤工艺改进、滤池不能满足回用反冲洗处理、自来水厂水处理中消毒工艺等,以确保出厂水余氯处于合适水平,并通过降低管网损耗提升管网水质。此外在提升给水厂供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时,可针对系统运行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进行合理优化升级,筑牢供水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石。本文就给水厂水质管理与供水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给水厂;水质管理;水处理工艺;系统可靠性

引言:

新时期给水厂运行管理过程中,为保证水质达标且供水系统运行可靠,则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水质管理对策,并针对供水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发挥出供水系统运行的价值与效能。

一、给水厂水质管理要点

(一)水处理工艺管理

1.原水反应工序工艺改进

在对原水进行处理时,水厂主要是运用氯化铝或净水剂,从而在原水中产生一定量的正电荷,在相关电荷作用力的影响下,完成对原水中细小颗粒的吸附,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颗粒团。通过该工艺的处理,可为后续的原水净化提供支持,提升水处理的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因为通过对原水进行分析可知,在原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泥沙等,且一般处于水面的上层与底层,为实现对其有效处理,可针对原水反应工序进行合理改进,从而提升水处理的工艺质量与效率。

在原水反应工作开展,工作人员要慎重选择“前加氯”工艺,因为在原水当中有着一定的悬浮物与胶状颗粒,通过选择针对性更强的药剂,可有助于原水中相关物质的沉淀。通过前加氯工艺处理,则能够杀灭原水中的藻类物质,加速相关有机物的沉淀。工作人员可根据原水处理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前加泥”与“前加碱”等工作。在“前加泥”工艺处理下,则可以强化水中的吸附力,充分发挥出净化剂的作用,而通过对“前加碱”工艺分析可知,该种处理工艺可以改变原水的pH值。因为原水中的pH值相对较低时,则不利于水体混凝沉淀,给后续的水处理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1]

2.原水沉淀过滤工艺改进     

原水在经过初步处理后,需要在网格的导流下,注入到相应的沉淀池,届时原水中形成的颗粒团,将附着在沉淀池的底层斜管表面。通过进行有效的沉淀处理,可使得原水处理后的效果更加明显。为充分发挥出原水沉淀池的工艺处理优势,技术人员需要对沉淀池的处理工艺进行合理调整优化,提高对原水中细微颗粒团的有效净化处理,使得原水进入清水池时可以达到更高的标准。与此同时,在原水过滤过程中,为保证工艺开展的有效性,则应当根据过滤杂质积累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项的“气水反冲洗”工艺处理。若处理后的废水,能够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对回用水规定的技术标准,可实现对该水源的充分利用。在专业设备的辅助下,利用废水对沉淀池底部累积的沉淀物进行高压冲洗,从而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

3.滤池不能满足回用反冲洗处理

若通过现场观察分析,发现上清液与滤池废水,并不能达到回用的标准,而积累的杂质污泥,无法进行有效的机械处理,则可以对沉淀池泥水的浓度进行有效提升,使得污泥含固率控制在0.6%以上,而后则利用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污泥处理,为后续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开展提供良好环境。如部分给水厂为保证给水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则选择活性炭滤池,该滤池配置了翻板滤池、重力流型滤池,能够实现对水源的有效吸附过滤,清除水中的杂质。为保证活性炭滤池发挥出一定的过滤作用,则应当采取专业的反冲洗处理技术,如采用先气冲后水冲的方式,每次冲洗15分钟,完成对过滤杂质的有效清除。

4.自来水厂水处理中消毒工艺

给水厂对水源进行处理加工时,则应当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情况下分为“前加氯”与“后加氯”两个环节。在原水处理阶段,为有效提升原水处理的效果,去除水中杂质、杀灭水中藻类微生物,进而达到消毒处理的预期效果,在后续的沉淀与过滤处理后,水中仍旧含有一定的微生物与细菌,为此工作人员则需要开展“后加氯”的工艺处理,如净水消毒处理,则是让氯元素与水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一定量的次氯酸,实现对水中细菌酶系统的破坏,最终使得细菌死亡,实现水消毒处理的预期工作目标,确保所有出厂的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自来水标准。

(二)水质管理

1.保持出厂水余氯处于合适水平

供水厂的水得到特殊的处理,使得水中的杂质得到清除,并保留水中的有益物质,为后续的供水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鉴于供水厂水源处理设备仪器的长期运作,将导致设备出现一定的损耗,无法达到预期的工艺参数,可能会降低出水质量。为保证出厂水质,应当定期开展设备仪器的检修维护工作,一旦发现水质不达标,可采取专业的氯气处理工艺,实现对水质的杀菌消毒,并确保最终供水中的氯气残余量满足国家规定技术要求,为用户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水源。

2.降低管网损耗提升管网水质

由于给水厂的管网非常复杂,部分管道在多年运行与环境侵蚀下,管道会出现一定程度损耗。因此在水质管理时,则应当对管网漏损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漏损引发水质的二次污染,给水源带来隐患。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水质的监测管理,并不断改善水循环质量,使得水质始终达到饮用水标准。

二、给水厂供水系统可靠性提升策略

(一)硬件优化设计

在提升给水厂供水系统可靠性时,应当对给水厂的硬件设施进行优化设计,其中包含PLC、压力变送器、水泵等。其中供水泵是给水厂供水系统运行的核心,在选择时需要参考供水区域不同时段的用水情况。如下表1所示,为某城市供水与自用水供水流量数据,表中的0.1MPa约等于10米扬程。

用水时段

城市设定压力为0.3 MPa时的流量

自用水设定压力为0.32 MPa时的流量

0:00—5:00

600m³/h

730m³/h

5:00—6:00

1200m³/h

723m³/h

6:00—9:00

2000m³/h

670m³/h

9:00—17:00

1200m³/h

670m³/h

17:00—23:00

2800m³/h

660m³/h

23:00—0:00

1600m³/h

700m³/h

表1   某城市供水与自用水供水流量数据

通过对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在自由水泵流量选择时,选定了750m³/h的水泵,该设备的扬程为42米,同样预留出10米的调节链,并配置相应的备用水泵。比如,当给水厂的供水系统配置两台水泵时,一旦其中一台水泵运行出现故障,备用水泵可以及时运转,为水泵故障的排除创造空间,并保证给水厂供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避免城市供水管网出现停水问题。若给水厂配置三台水泵,则可以同时运行两台水泵,将一台水泵作为备用。在供水系统运行过程中,不论单位采购了多少台水泵,最终只留一台水泵作为备用。通过供水泵设计的优化,进而有效降低给水厂运行的成本,并提升了供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二)软件优化设计

为有效提升给水厂供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则应当突出系统软件的优化设计,如进行给水厂自动化供水系统设计时,可灵活应用PLC技术,发挥出该技术的编程优势。此外,通过对图中的流程分析可知,在程序开始后,PLC系统开始对输入信号进行扫描,而清水池水位被检测到要求符合时,开始对变频泵控制子程序进行调试,并对一台变频控制水泵进行启动,而当达到设定的压力时,则利用PLC系统对变频器进行控制,使得水泵能够稳定运转,使得供水压力恒定不变。在该种供水系统运行模式下,使得给水厂的供水系统运行可靠性得到质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文中以给水厂为例,重点阐述了水质管理的举措与供水系统升级优化的方法,旨在说明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今后,在给水厂工作开展时,应当创新管理体系,并引进新技术,对供水系统进行升级,推动给水厂智能化、自动化的运行管理,全面提升给水厂各项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城市供水系统用户端可靠性评价规程[J].城镇供水,2023,(06):3-4.

[2]郭维.水厂自动化供水系统的优化设计[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0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