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采撷

/ 3

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采撷

王晓妃     石庆彬  通讯作者:王鹏

毕节市中医医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通讯作者简介:王鹏主任是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医院针灸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是贵州省毕节市名中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王鹏主任从事针灸专业30年,熟读经典、学贯中西,在业内享有盛名。主任在临床中善用针灸配火针、电针、放血疗法等治疗顽固性面瘫,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0~90岁,病程3~24个月。

1.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1]1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考《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2]22中气虚血瘀型,主症口歪眼斜、眼闭不实;次症面肌无力、胀感明显;舌质暗淡,可见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

   1.2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仍存在眼睑下垂、额纹消失等症状;非瘢痕体质。

1.3排除标准

近期接受过中医理疗;面部溃烂或大范围外伤;因颅外伤、肿瘤等引起的面瘫。

2.治疗方法[3]

穴:患侧地仓、颊车、阳白、丝竹空、迎香、牵正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手法: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疗程:1次/,持续7停2 ,4周为1个疗程。

3.疗效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个月随访对以下指标进行评价。

3.1疗效评价量表

3.1.1(1)H-B面神经功能分级[4]: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将总体、静态、运动(额、眼、口)分为6个等级,等级越高提示面神经功能越差。

3.1.2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5]: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包括静态、随意运动及联动分级3个方面,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面神经功能越好。

3.1.3均方根(RMS)均值比值及平均功率频率(MPF)[6]: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仪检测患者额肌群、颊肌群表面肌电参数,并计算单位时间内双侧额肌群、颊肌群RMS均值比值及患侧额肌群、颊肌群MPF,数值越大表明症状越轻。

 3.2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3与《实用神经病学》[7]4于治疗后及随访时评定。治愈: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显效:H-B面神经功能分级至少提高2级;有效:H-B面神经功能分级仅提高1级;无效:H-B面神经功能分级提高不足1级。

4.治疗结果

4.1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与随访时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4.2(2)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比较

治疗后[(71.52±9.25)分]及随访时[(71.96±9.46)分]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较治疗前[(38.30±6.34)分]升高(P<0.05),治疗后与随访时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4.3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双侧额肌群、颊肌群RMS均值比值及患侧额肌群、颊肌群MPF比较

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者双侧额肌群、颊肌群RMS均值比值及患侧额肌群、颊肌群MPF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和随访时患者双侧额肌群、颊肌群RMS均值比值及患侧额肌群、颊肌群M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4.4患者临床疗效

治愈(例)

显效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治疗后

16

15

24

5

91.7

随访

16

19

21

4

93.9

5.讨论

面瘫属于针灸科常见疾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通常表现为患侧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无法完成。顽固性面瘫[11]是指患周围性面瘫后,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部分患者难以及时恢复,当病程超过一定时间即被称为顽固性面瘫5。一般指病程超过3个月且尚未痊愈,存在面肌运动障碍、眼睑闭合不全、瘫痪肌肉挛缩(倒错)、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常与早期治疗不及时、治疗措施不当、面神经损伤程度重或合并其他疾病等有关。目前西医针对顽固性面瘫尚无有效办法

中医理论认为,顽固性面瘫经久不愈,久病则虚,正气亏耗,气耗血伤,面部经筋弛缓不用。其病位主要在手足三阳经及经筋,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主任在针刺取穴时,选地仓、颊车、阳白、丝竹空、迎香为局部取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通络活血,而合谷为远端取穴,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针灸大成》中记载“面口合谷收”,为治疗口、面部效穴,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合谷能引起脑默认网络、面部感觉和运动网络的变化6。牵正为经验效穴,可通经活络,寓意为把歪斜的嘴巴牵正,以上穴位均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方中加用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气血、濡养经筋,故为补法。

另外,王鹏主任还采用火针治疗本病。顽固性面瘫患者,其长期失神经支配的面肌组织的微血管显著减少,而血液循环的改善,可减缓面肌萎缩的发生时间,火针、针刺能够有效地增加局部血液灌注量、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任火针点刺合谷、翳风、下关、牵正等穴位以增强疗效。其中合谷穴作用已如前述;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同样在《针灸大成》 记载“口僻不正,翳风主之”,常用于治疗头面五官病症;下关属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灸可补益气血,同时又是足阳明、少阳之交会穴,循经所取,主治口眼㖞斜;牵正属经外奇穴,为治疗面瘫的经验效穴,从现代解剖来看,该穴下有面神经颊支通过,火针点刺以上穴可以调畅气血经络,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共奏扶正祛邪、益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效。配合电针以较强刺激助力面神经的恢复艾灸温通经络。

从人体解剖学来说,同侧额肌和眼轮匝肌分别由面神经颞支越过颧弓后所分出的额支和眼支支配,发挥如抬眉、皱额、眼睑闭合等作用。额肌及眼轮匝肌失能后患者常觉上眼睑沉重,外眦下垂,眼闭不和,额纹变浅或不能形成额纹。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笔者认为顽固性面瘫应是患者面神经颞支功能未恢复及局部微循环障碍共同产生的结果。阳白穴位于额肌中央,上与帽状腱膜相接,下止于额部眉弓,部分至眼轮匝肌及鼻根部,由面神经颞支支配。而攒竹、丝竹空、头维、上星分别位于眼轮匝肌与额肌、额肌与帽状腱膜衔接两端,其下分布着额动静脉、眶上动静脉及额神经内侧支、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耳颞神经,阳白透刺[12]四穴5不仅可扩大对面神经分布区的刺激,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增加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使局部炎症消退,还可刺激眼轮匝肌与额肌、枕肌的联动,促进其肌力的恢复,加快疾病治愈进程。

6.验案举例[13]

病例1.患者周某,男性,55岁,职业保安,因“右侧口眼歪斜4+月”就诊于我科。病情如下: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右侧额纹消失,抬额皱眉不能,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鼓腮吹气不能,刷牙漏水,咀嚼时食物滞留于右侧口腔内,右耳后乳突压痛,神志清楚。就诊于当地卫生院予针灸、输液等治疗,在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4]病来精神不振,纳眠差,诉平素常有头晕眼花、气短乏力、腹部坠胀感、形体消瘦,大便稀溏,小便正常。既往患有脱肛病史数年,一直未予系统诊治,每大便时脱出物如鸡蛋大小,便后不能自行回纳,需手动协助。舌质淡嫩,脉虚弱无力。中医辨证为。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针刺取穴:地仓(右)、颊车(右)、阳白(右)、丝竹空(右)、迎香(右)、百会、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予补法,其余均平补平泻,配合红外线照射右侧面部。百会、关元在针刺后予重灸(取如枣大小艾柱,在穴位上涂抹少许凡士林增加粘附性,然后将艾柱直接放于其上施灸,待局部有灼热感后易柱施灸,每次9壮每日一次),以上治疗7日为一疗程,休息两日后再继续下一个疗程。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右侧面瘫症状好转,脱肛等气虚下陷症状逐渐好转,且脱出物约为乒乓球大小。再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面瘫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情况如下:右侧额纹逐渐加深,能抬额皱眉,右眼睑能完全闭合,右侧鼻唇沟逐渐加深,口角稍歪向左侧,鼓腮吹气正常,刷牙无明显漏水,咀嚼食物时未滞留于右侧口腔内,神志清楚,精神转佳,纳眠可,二便调。其舌质淡,苔白,脉和缓有力。且患者现偶有脱肛发作,脱出物如蚕豆大小,多可自行回纳

按:王鹏主任在治疗此类型面瘫患者时,强调不能单纯的只从面瘫病情入手,还要结合患者既往有头晕眼花、气短乏力、腹部坠胀感、形体消瘦,大便稀溏、脱肛等气陷证病史,辨证取穴。故予重灸百会、关元穴以益气升阳举陷。《灵枢•经脉》中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取经取之。”患者腹部坠胀感、脱肛均为气虚下陷病史,故可予灸之,百会穴为诸阳之会,升阳举陷、益气固脱,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两穴联合以增强升阳举陷之功。

病例2.患者李某某,男,82岁,无业,患者因“右侧口眼歪斜5+月”就诊于我科。患者5+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右侧额纹消失,抬额皱眉不能,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鼓腮吹气不能,刷牙漏水,咀嚼时食物滞留于右侧口腔内,右耳后乳突疼痛,神志清楚,就诊于“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予静脉输液、针灸、中药内服等治疗,经治疗后右耳后乳突疼痛缓解,右侧口眼歪斜稍改善,但仍感右侧口眼歪斜无明显改善,神志清楚,舌质淡嫩,脉虚弱无力。记忆力减退,病来精神纳眠一般[15]夜尿频,大便约2日一次。仔细询问患者,诉近年来气短乏力,语声低微,少气懒言。故为气虚之证。王鹏主任针对此类型患者,在针刺取穴时,可取:地仓(右)、颊车(右)、阳白(右)、丝竹空(右)、迎香(右)、合谷(左)、四神方、中脘、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脾俞(双)。其中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脾俞行补法,其余穴均平补平泻,一日一次,一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期间可间断予电针(连续波)治疗(取地仓配颊车,阳白配丝竹空);一个疗程后休息2日再继续下一疗程;并予火针治疗提升阳气,取穴:地仓(右)、颊车(右)、迎香(右)、颧髎(右)、阳白(右)、丝竹空(右),隔三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连续针刺三个疗程后右侧面瘫症状逐渐改善,右侧额纹逐渐加深,抬额皱眉尚可,右眼睑闭合不全好转,右侧鼻唇沟逐渐加深,口角歪向左侧,鼓腮吹气稍感漏气,刷牙稍感漏水,咀嚼时食物稍滞留于右侧口腔内,气短乏力症状逐渐改善,其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旦有有力。再继续治疗3个疗程后右侧面瘫症状明显好转,右侧额纹进一步加深,抬额皱眉尚可,右眼睑能基本闭合,右侧鼻唇沟逐渐加深,口角稍歪向左侧,鼓腮吹气无明显漏气,刷牙无明显漏水,咀嚼时食物未滞留于右侧口腔内,气短乏力症状明显改善,语声洪亮,其舌质淡,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按:本例中,因辨证为气虚证,加用中脘、关元、脾俞(双)、肾俞(双)。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中脘穴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功效;关元又可以起到很好的补益先天之功,可以大补元气,两者合用起到同补先后天的作用,配合脾俞健脾和胃补益中气,肾俞滋补肾气,以达到补先天滋后天;加用电针以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火针针刺局部以提升阳气进一步加强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明生.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2) : 84-86.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2.002.

2.朱文锋,何清湖.2006年1月1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3.陶天遵.1995年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4.史玉泉、周孝达200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5..高淑红.阳白四透结合刺络拔罐对周围性面瘫额肌肌力的影响.针灸临床杂志.2011,27(07).

6.王陶,李在渊,各廷秋.杨骏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撷要.中国针灸,2017,06,37,6:649-651

7.赵斌,李落意,杨骏等.针刺合谷穴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2):97-100

7.叶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8..宋庆雨等.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概述.中国民间疗法.2023,31(07)


[1]文献出自?

[2]文献出自?

[3]治疗方法应与后面分析相一致,如什么穴平补平泻,什么穴泻法,什么穴补法,什么穴点火针等等。需要修改。

[4]出处?

[5]出处?

[6]出处?

[7]出处?

[8]此处请列3线表

[9]此处请列3线表

[10]此处请列3线表

[11]发生几率?

[12]阳白透刺应在前面治疗方法处说明,采用的是特殊手法透刺法。如果没有,此段可删除。另外,病例中有使用电针、艾灸等方法,在前面的治疗方法中也应当予以说明。

[13]这部分也需要再改改

[14]就是说4个多月治疗,一点效果都没有?来的时候还是全不能?

[15]3个病例都是精神纳眠差,应予区别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