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民航空域管理减少航班延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优化民航空域管理减少航班延误

左浩江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621052

摘要: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民航航线呈指数型增长,然而航线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所造成的航班延误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优化空域管理已成为减少民航航班延误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的航空管理系统发展时间较短,因此,无论是在空域管理体系方面,还是处理航班延误事件的经验层面,都较落后于世界上其它民航较为发达的国家。本文从空域管理体系的规划出发,论述了可以应用的管理和策略进行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优化我国空域管理体系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空域;管理体系;优化;航班延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空中交通运输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运输途径之一。虽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民航航班延误现象的发生也引起了国家和大众对于空域管理体系的关注。此外,民航航班的乘客对于航空出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趋向于多样化和差异化。因此,抓住民航市场的需求、扩大民航运输业的机遇是当前民航的重点战略之一。

一 优化空域管理的意义

自上世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航业的业务量增长一直稳定且持续,民航业在国内各个商领域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领域的进步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交通条件。所以,优化升级民航空域并实施优化管理,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需要。另外在“全球村”趋势不断加深的当下,国家之间经济来往愈加密切,互利互惠实现自我发展,达到合作共赢。因此,我国想要在世界范围内长久存在并发展,无疑也要借助包括飞机在内的各种交通工具,进而不断优化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此背景下,需要我国适时地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在不断加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此目的下,优化空区域管理体系显然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此外,我国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的消费水平和科学技术不断增强与日俱增,这也对我国民航企业空域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在空域管理方面采取了试点先行的政策,给予试点区域一定的自主控制和独立管理的权力。显然此举是为了让实验区在实践中率先进行改革,从而为我国空域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改革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经济的繁荣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国内空域管理的理念和实践相较于社会的实际需求,依然存在短期内较难缩小的差距,因此通过试点实践率先为缩短差距提供经验和借鉴为空域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了可能。我国还需采取相关措施从多方面加快优化空域管理体系的深刻研究。

二 优化空域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空域结构复杂,且影响民航运行的因素很多,随着民航飞行流量越来越大,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造成空中交通拥堵现象频发。导致民航交通运行出现各种问题,受到社会诟病,其中最为严重之一便是民航航班延误现象。我国空域结构相对国外而言十分复杂,,并且因为我国民航业发展起步晚的原因,在空域管理上落后于民航运输业发达国家。所以民航运输服务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为了降低我国民航航班延误的信息指数,民航企业需要通过优化低空空域的管理体系来降低我国民航航班延误的概率。另外客观上来说,我国传统的空域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匹配当前我国与日俱增的航班以及航线的需求,必须采用多种措施对空域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三 优化空域管理 实施安全升级

(一)多措并举完善空域管理体系

有序高效的空域管理体系是以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前提的。可是,由于我国在空域管理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探索时间也较其它航空发达国家仍有一段差距。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政策进行民航空域管理体系的优化建设,极有可能会难以满足民航市场的发展需求和群众出行高效、便捷的愿望。此外,为了尽可能降低空域管理体系不完善对航空业发展带来的阻滞影响,我国可以将群众的力量纳入优化空域管理体系的进程中来。至于在空域管理探索方面和民航运行方面,我国的试点领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汲取国外民航空域管理体系优化的先进经验,再有效结合我国航空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对于民航企业未来发展的计划,进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民航全面完善的空域管理体系。此种空域管理模式不仅要涵盖服务保障体系和运行监督体系,更要包括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培养和吸纳优秀航空产业人才的模式。

(二)严格验证民航空域规划的航线

民航航线之间不存在重叠是确保民航航班准时的核心要件之一。因此,民航中从事空中交通管理人员需要在经验总结和人机交互的共同验证下,对我国空域内的各个航线进行的全天候的飞行流量监控和实时观测,及时对每条航线存在的偏差都要及时进行修正。不仅如此,在航线最初进行规划的时候,空域管理人员就要将空域管理过程中的飞行数据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在规划时要注意留出充足的机动间隔,从而确保意外发生时可以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采取应急处置。

(三)严格素质把关 培养人才

空域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不仅包含航空学、管理学,还涵盖管理设计、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其它相关领域。因此,对于从事优化空域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来说,其自身必须要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以及丰富的民航工作实践经验。另外,空域管理体系的优化是持续性和全天侯的工作,相关人员也许会很大程度上呈现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因此,从事优化空域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自我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高负荷的工作强度下能够实时保持仔细谨慎的心,做到认真严谨且专注,防止因为工作人员疏忽而导致了航空事件发生。

然而,近年来随着各个航空公司的待遇逐步提高,优秀的空中交通管理人才逐步跑向了各个航司。再加之各个空管单位的管制员晋升通道问题,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管制员无法把多年积攒的经验数据有效发挥到空域管理体系改革之中。更有大批的改培学员加入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行业来,参差不齐的个人素养和优秀者流失导致空域管理体系对航班延误的矛盾更加剧烈,也无法在基数上为空域管理体系培养更多人才。所以,对于从事空域管理人员应当从严把关,同时也要提高空中交通空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来吸纳优秀人才,不至于像近几年行业的专业人才流失过大。此外,空域管理人员进行面试时也要注重考察应聘人员自身的专业经验和工作素养,从而确保从事优化空域管理工作的员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面对突发的工作状况,能够灵活结合自身的经验并运用自身理论基础来解决突发问题。

结语

在我国民航业未来发展中,空域管理体系需要加强优化。目前我国传统的空域管理体系对民航航班延误带来的影响巨大,关键是看如何更有效的去优化调整。考虑到民航航班延误对群众、民航公司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为了提高航空公司的服务效率,降低空中危险接近事件出现的概率,民航空域管理急需要制定多种策略,并调整和优化空域管理体系。空域管理体系涉及到众多领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整个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造成潜在的风险。本文以我国空域管理体系的现状为立足点,对于民航业可以采取的空域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策略分析,希望能为解决民航航班延误问题带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王民任.空域规划管理改革与航空安全策略[J].科技视界,2020,06:309+ 293.

[2]姚登卫.远距离支援复合干扰空域规划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21,3606:1176-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