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的思想与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论《围城》的思想与艺术

王晓娟

石河子第二中学,832000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作品,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塑造的人物形象充实饱满、传神,富有个性,令人情感共鸣。本文围绕《围城》的思想艺术成就展开,根据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并就《围城》中的特殊艺术表现方式赏析作品的独特性。

关键字:《围城》、思想内涵、艺术手法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本书之所以有如此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的文学著作,而且更在于它是一部具有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可以说,《围城》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人可出其右,特别是在它产生后的几十年间,它几乎成了现代文学研究中绕不开的话题。

在研究方法上,《围城》也具有其它研究成果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围城》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还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而要真正全面地把握《围城》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我们还必须对《围城》产生这个问题的时代背景和具体语境做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因此,我们在探讨《围城》所具有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时,不能不对钱钟书先生创作时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进行研究。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一历史背景与具体语境的分析,来探讨《围城》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二是可以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围城》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

一、《围城》的思想内容

《围城》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的小说,它所探讨的问题不仅涉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围城”现象,而且也涉及到中国现代文学在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所面临的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这一切都使《围城》具有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作品。

《围城》从一开始就围绕着方鸿渐这个人物展开,从而使《围城》具有了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这部作品中,钱钟书先生以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深邃的洞察力,真实地揭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及其社会命运。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那滑稽可笑、没有精神追求、生活被动等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典型性格的缩影。通过对《围城》中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钱钟书先生在创作过程中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语境。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思想,对于现代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对此并没有进行正面的批判,但是从他塑造的方鸿渐这一人物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影响。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方鸿渐。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精神,因此,他就具有了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在《围城》中,方鸿渐身上所具有的这种传统文化色彩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被动;二是“假”;三是“儒”;四是“俗”。正是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影响,使得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虽然方鸿渐最终没有走上儒家思想所规定的道路,但是他身上所具有的这种传统文化色彩却是不容忽视的。

“五四”时期的新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的创作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一直是处于封建社会之中,人们过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生活,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封建伦理思想。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封建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他们要求“彻底反封建”和“个性解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文学创作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五四”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围城》应运而生。

《围城》是由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所写的小说集合而成的。这些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遭受着封建思想观念和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双重束缚,他们既想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恋爱,又受到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束缚,因此在他们的身上既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固有的缺陷,也同时具有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中所具有的缺陷。可以说,这些知识分子身上所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错误。

二、《围城》的艺术特色

《围城》之所以是一部经典,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由于《围城》这部小说在创作上的成功,我们可以说,它已被公认为是一部具有高超艺术特色的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围城》之所以被称为“围城”,就在于它在艺术上是成功的。

首先,《围城》在艺术特色方面最主要的是通过主人公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所展示出来的那种既不聪明也不深沉却又自以为精明、自以为有资本却又令人生厌的人物性格。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虽是留学归来的博士,但却在学术上毫无建树。他本来就不喜欢社交,而偏偏又要去追求一些不值得追求的东西,结果弄得自己一事无成。他在生活中又常常陷入一种矛盾之中。

一方面他渴望爱情,希望有一个女人爱他;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极度自卑者,又没有任何自信。可以说,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既反映了钱钟书先生本人的人生经历与情感经历,也反映了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正因为如此,钱钟书先生才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令人既讨厌又可怜、既可怜又可恨、既可恨又可悲的人物形象。

其次,《围城》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在叙事过程中采用了对话方式。围城》这部小说共分四卷:第一卷(1929~1931)写方鸿渐与孙柔嘉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直至走进婚姻殿堂的全过程;第二卷(1932~1933)写方鸿渐与李梅亭、陆子潇、顾尔谦等人的关系;第三卷(1934~1935)写方鸿渐与鲍小姐、唐小姐及苏文纨、唐晓芙之间的关系;第四卷(1936~1937)写方鸿渐与孙柔嘉之间的关系。

四部小说中只有第三卷是以对话为主。在对话中,钱钟书先生不仅使主人公方鸿渐和他的同学、同事、朋友之间以及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事情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还通过对话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信任和道德修养的现实。如方鸿渐与苏文纨在一开始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虽然他们双方都认为自己有理,但实际上他们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尽管他们在争论中都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如诸葛亮、赵元任等。但他们并不是在客观上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论,而是通过他们各自对历史人物所持观点和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总结

《围城》在思想上、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建立在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如果说《围城》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那么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成就则主要是作者通过语言来创造出的形象,以及通过这些形象所反映出的思想。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在最大程度上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些感受、这些形象和思想,虽然不同于作者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反思,但是它们同样也是对社会与人生最深刻、最生动的诠释。

【参考文献】

①黄福享.小说《围城》的思想和艺术探究[J].今古文创,2021(11):6-7.

②袁梦玮.《围城》的语言讽刺艺术[J].三角洲,2023(18):86-88.

③王琪琪.《围城》中讽刺性夸张的梯级构式认知解析[J].西部学刊,2023(16):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