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疏散机制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疏散机制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探索

余凯

湖北昆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被困人员如何及时、顺利地到达地面,疏散至安全地带得以逃生。本文就高层建筑火灾时人员受环境影响如何逃生进行分析,综述了高层建筑疏散设施的技术要求,提出了火灾条件下实施人员疏散的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火灾特点;疏散逃生

1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显著特点是主体建筑高度高、层数多。高层建筑这一特点,给火灾时人员疏散、内攻灭火及火场供水等战斗行动都带来了极大地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楼内可燃物多

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用电设备多,且用电量大,漏电、线路故障的几率增加,容易形成点火源。另一方面,高层建筑内部一般都有大量的可燃物。一般高层住宅楼的火灾荷载为35-60kg/㎡,高级旅馆为45-60kg/㎡,大量的可燃物使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产生巨大的热量。

1.2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高度较高,人员密集,且营救通道数量及空间有限,消防云梯的高度也有限,国内目前配备的云梯车升高高度一般60米左右,消防水枪喷射灭火的高度也基本局限在60米左右。在燃烧高度超过60米以后,外部的灭火和救援方式就基本失效了。而且如果遇到楼间距小的场所,云梯车基本不能发挥任何作用。消防人员只有通过疏散通道进入建筑内部,逐一搜索待营救人员,给营救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3火灾扑救难度大

许多高层建筑的较高楼层是目前普通灭火装备所达不到的。例如前文所说的一般云梯车只能达到60米左右,虽然现在有些地区也采用直升机扑救,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高层建筑的迅速崛起,现有用于灭火的飞机远远不能满足火灾时的需要,高层建筑一旦起火,大量烟火从燃烧层窗口喷出,在室外风力的作用下向上层延烧,这样一层层蔓延,形成立体火灾,使扑救更加困难和危险。

2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措施

2.1制定切合实际的应急疏散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高层建筑和内部不同使用功能的场、部位,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人员疏散和应急灭火预案,预案要由单位的领导、物业部门、安保部门以及消防部门的人员共同研究制定,明确疏散组织并确定人员分工。疏散指挥通常要由单位的主要领导或者安保部门负责人担任,火灾现场人员先期进行指挥,消防队到场后由消防指挥员进行指挥。在进行组织疏散时应设立应急广播组、事故照明组、内部疏散引导组、外部疏散引导组、警戒组和救护组。指挥员在组织疏散时要根据火灾蔓延特点及人流密度情况,合理确定疏散方法、疏散顺序、疏散保障与引导方式,以确保安全疏散,并应该定期演练,做到一旦灾难降临,能够有章可循,处置得当。

2.2保证安全疏散设施完好且畅通无阻

安全出口、(封闭)楼梯间、疏散走道等部位,是用于火灾时人员疏散、逃生的生命通道。高层建筑在消防设计时应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并保证其功能完备、完好有效。在日常管理中,应当保持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完好、有效,不得遮挡、覆盖;不得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及外窗处设置影响人员逃生的铁栅栏等障碍物;不得占用、堵塞、封闭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人员进出封闭楼梯间时要随手关闭防火门,防火门的闭门装置应确保完好、有效;加强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等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安全疏散部位应当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严格控制火灾荷载。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应尽量明显,并具有连续性。

2.3合理有效利用消防电梯逃生

消防电梯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供消防官兵进行灭火与救援使用且具有一定疏散功能的电梯。发生火灾时,该电梯能在1min之内将需要疏散的人从顶楼直接运送到一楼,这是比较高效、安全的运输方式之一。这里列举几个利用消防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例子,例如:1974年巴西的一座25层的大楼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初期,大楼内的300人通过4部消防电梯成功逃生,占所有422名生还者总数的70%。1996年日本广岛一栋20层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当时建筑内的一半人员都是利用消防电梯逃离火灾现场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中,位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南楼91层的31名被困人员先是乘坐普通电梯到达19层的共享空间,再乘坐消防快速电梯疏散到首层大厅而后逃生的。但是,要注意,普通电梯不能作为消防电梯使用,不能应用于火场逃生。

2.4确保辅助安全疏散设施的正常运行

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很多情况下离不开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因为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善,而导致人员疏散受阻的案例屡见不鲜,这就要求高层建筑除设置正常的疏散楼梯等疏散设施外,还应根据需要增设相应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如救生绳、救生袋、救生软梯、缓降器以及呼吸面罩等,有条件的高层建筑还可以配备逃生滑道等设施。这些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构造简单,方便操作,安全可靠。当然,这些辅助的疏散设施要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以便当发生火灾时,给疏散人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高层建筑应明确安全疏散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管理人员,定期对辅助安全疏散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送检维修,同时,对存在缺陷的设施设备要及时淘汰更换,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这些设施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3高层建筑主要疏散设施的设置

3.1防烟楼梯间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中的5.5.27的第3条要求: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户门不宜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每层开向同一前室的户门不应大于3樘且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GB 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中的7.1.8的第7条要求防烟楼梯间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高层仓库、平时使用的人民防空工程及其他地下工程,不应小于6.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m2。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高层仓库、平时使用的人民防空工程及其他地下工程,不应小于10.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m2。”

3.2避难间

GB 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中的7.1.16条要求:“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区的净面积应满足避难间所在区域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

    2  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采取保证人员安全避难的措施;

    3  避难间应靠近疏散楼梯间,不应在可燃物库房、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站等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正下方、正上方或贴邻;

    4  避难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5  避难间应采取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除外窗和疏散门外,避难间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6  避难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过输送可燃液体、可燃或助燃气体的管道;

    7  避难间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灭火器、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8  在避难间入口处的明显位置应设置标示避难间的灯光指示标识。”

结束语

高层建筑火灾一旦产生,会迅速蔓延,将会导致扑救工作十分困难,对人员的伤害,经济的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高层建筑火灾应以预防为主。同时,也要提前考虑好火灾发生后,人员安全的处置问题,并提高居民防火意识。合理有效防止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是每一个居民的义务和责任。大力宣传防火知识,避免火灾发生,相信我们可以为现代生活创造和谐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司戈.中国高层建筑火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10):863-870.

[2]何慈让.《高层建筑实用消防管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