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

赵小燕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干部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导师制度、跨界交流机制、考核评价体系、资源支持和培训机制、领导干部推动和创新培养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的创新提供启示。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路径创新

引言

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引入新的培养模式和路径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干部队伍。然而,现有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所以,提出了引入导师制度、跨界交流机制、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资源支持和培训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的推动和创新培养模式等关键举措。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激发干部的创新潜力和发展动力,推动国有企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1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的背景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柱,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营效益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这为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培养模式的创新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需要关注干部培养模式和路径的创新,注重培养干部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培养效率。

2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的原则

传统干部培养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培养模式应注重实践环节,提升干部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培养方式过于注重学历和行政能力,忽视了道德品行、协同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创新培养模式应综合考量干部的专业素养、领导才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素质,并制定全面的培养和考核标准。创新培养模式应更加注重干部的实际表现和成果,通过科学的选拔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拥有实际能力和潜力的干部崭露头角。传统的培养方式往往依赖于纸质文件、传统课堂等方式,创新培养模式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训环境等,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使干部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在线资源获取等途径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3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的应对措施

3.1引入导师制度和跨界交流机制

导师制度可以为新晋干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快速地适应企业文化、了解行业内部机制,并提升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导师紧密合作,新干部可以从实践中学习,快速成长。跨界交流机制可以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干部之间的互动与协作。通过跨界交流,干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运作的全貌,拓展视野,学习其他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技能,从而培养出具有全局观念和整合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此外,跨界交流还有助于激发干部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协同效率。

3.2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量干部的多方面表现,包括工作实绩、领导才能、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通过设置明确的指标和指标权重,确保考核体系全面客观,避免片面评价和偏见观念的影响,激励干部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和提升。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应该注重结果导向和实效性。不仅要关注干部的努力程度和过程管理,更要重视其实际工作成果和对企业贡献的直接影响。通过设立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引导干部聚焦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增强执行力和责任感。另外,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还应该强调个性化、定制化。不同岗位的干部因职责不同,所展现出来的优势和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根据具体岗位特点和职责设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以便更好地反映干部在岗位上的表现和能力,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能力提升。

3.3资源支持和培训机制的完善

为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的创新提供资源支持和完善培训机制至关重要。资源支持包括人力、财力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培养干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应加大对干部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干部培训机构,在企业内部成立企业大学,旨在发现和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实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培养“知行兼备,谋断合一”的高素质企业家,涵养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质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大学应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大纲体系,教学大纲应涵盖经济、管理、法律、哲学、文化和时政不同体系的课程,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人文素养和情怀格局。企业大学可以从高校、社会学者、优秀企业家中遴选优秀师资,不定期召开教师恳谈会,按照教学大纲提出教学要求,交流教学经验,使课堂教学与企业需要紧密结合,持续改进提升办学质量。

3.4领导干部的推动和参与

领导干部的推动和积极参与对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的创新至关重要。领导干部是组织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支持和引领对干部培养工作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有企业应建立干部培训学院,由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兼任培训学院院长,从而畅通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的成长通道。培训学院对所有中层管理干部实行轮训制度,并加强在培训中的全方位考核,从而实现在培养中发现人才的双重职能。干部培训学院院长应积极参与培训规划和方向的确定,制定发展战略,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只有领导干部的积极推动和全程参与,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的创新顺利进行,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干部队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和活力。

3.5创新培养模式

传统的干部培养模式在国有企业中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培训内容单一、培养方式缺乏灵活性等,培训方式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的锻炼。国有企业应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利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来激发干部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果。国有企业可以在培训中通过开展学员讲坛、晨间演讲、交流研讨、课后分享等等方式来提高干部的思辨能力。针对成人学习特点,遵循成人教育规律,通过阅读-听讲-讨论-调研-成文形成独具特色的“五环”教学活动,激发干部自主学习兴趣和探索研究积极性,形成以教师讲授和活动组织为主导,以干部自学习、自探究、自求证、自立论为主体的五环教学法。从而改变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让阅读更有深度,听讲更有效率,讨论更有意义,调研更有实效,成文更有思想。

结束语

总之,国有企业干部的培养和发展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基础。只有不断完善培养机制,激发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才能推动国有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国有企业干部培养模式与路径的创新必将取得丰硕成果,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论新时期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20,(16):68-69.

[2]郭蕊民.加强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六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0):79-80.

[3]夏英萌.浅析国有企业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J].办公室业务,2020,(08):48-49.

[4]吴辉球,刘覃.国有企业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的思考[J].人力资源,2020,(08):64-65.

[5]刘玲.国有企业如何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