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护士分层级培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康复科护士分层级培训的效果分析

余玲1 朱姿仪2

重庆市中医院康复科,重庆 400000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科护士分层级培训的效果。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对38名康复科护士实施专业及技能培训,随机编号法划入分层组与常规组(n=19)。常规组行常规培训,分层组性分层级培训,对比两组护士的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自我基本能力评分。结果:培训前两组护士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培训后分层组护士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常规组,两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组护士的沟通能力、信息管理及职业价值态度评分均相对较高,与常规组护士自我基本能力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科护士分层级培训的效果较好,可提升每一位护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建议推广实施。

关键词康复科护士;分层级培训;评分

护士在职培训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方式,也是护士核心能力构建的主要路径[1]。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护士工作的能力与服务意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要求构建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清晰规定职业发展的路线,且基于护理工作的特征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2]。康复科患者数量较多,护士的专业操作能力与服务意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与护理质量满意度。常规“一刀切”的培新模式下,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需求不一,影响着整体培训的效果。为了深入探究分层级培训的应用价值,文章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对38名康复科护士实施专业及技能培训,在差异性的培训模式下,根据护士培训的效果展开讨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对38名康复科护士实施专业及技能培训,随机编号法划入分层组与常规组(n=19)。常规组男女比值是4:15,年龄20-33岁,均龄(25.06±2.03)岁。分层组男女比值是5:14,年龄20-33岁,均龄(25.16±1.94)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分析(p>0.05)。

1.2 护理方案

常规组行常规培训,根据培训的方案及内容实施培训活动,开展为期3个月的培训课程。分层组性分层级培训,措施如下。

1.2.1 成立培训质控小组

成立专门的康复科在职护理培训质控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等构成。总结康复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需求、护理中常见的问题等,整理护理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等相关知识,清晰护理培训的目标与方案。护理培训期间加强审查,保证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

1.2.2 根据能力合理分层

根据护士专业理论、临床技能操作测评的成绩,对护士实施分层管理。其中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各占比50%。分数<60分纳入N1组,主要负责一般病人护理;分数70-80分间为N2组,负责重症患者护理;分数80-90分之间为N3组,负责检查及重症患者护理;分数90-100分之间为N4组,负责专科护理与护理研究工作。

1.2.3 根据需求培训指导

对于N1组护士,主要以护理核心制度、基础护理操作等内容培训为主。讲解康复科护理的方法,护士需要具备的工作责任等。增强每一位护士的专业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熟悉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够识别康复科护士潜在的安全风险。严格遵循护理操作规定、无菌操作制度等实施各类护理工作。对于N2组护士,以专科护理培训,选派学术交流及外出学习为主。研究康复科专业护理的方式,熟练操作技能,增强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N3组护士以专科护理培训、临床教学培训等为主,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学习康复科护理的先进经验、发展前沿,参与学术交流、进修学习活动等。N4组护士则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培训等为主。指导、参与各类疑难病症的讨论活动。

1.3 评价标准

两组护士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在职培训,培训前后对比两组护士的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在培训结束后,邀请护士实施自我基本能力评价。分数0-100分,分数高则能力强。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t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常规组与分层组护士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考核结果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士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培训后分层组护士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常规组,两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常规组与分层组护士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考核结果比较

组别

专业理论得分(分)

操作技能得分(分)

培训前

培训后

培训前

培训后

分层组(n=19)

73.28±2.65

94.15±3.55

74.14±2.18

94.12±2.53

常规组(n=19)

73.22±2.71

83.32±3.53

74.22±2.11

82.55±3.41

t

-

7.43

-

7.52

p

-

0.000

-

0.000

2.3 常规组与试验组护生的自我基本能力评分比较

分层组护士的沟通能力、信息管理及职业价值态度评分均相对较高,与常规组护士自我基本能力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常规组与试验组护生的自我基本能力评分比较

类别

分层组(n=19)

常规组(n=19)

t

p

沟通能力

92.23±4.77

80.23±3.11

7.43

0.000

信息管理

90.65±3.34

80.76±2.18

7.22

0.000

职业价值与态度

92.04±4.26

80.57±2.65

7.39

0.000

批判性思维与研究

90.68±3.22

76.23±2.57

10.03

0.000

3讨论

当前国内护士培训期间,多比较重视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指导,忽视了高年资护士的学习需求,致使整体护士工作质量、知识掌握程度等滞后于专业发展[3]。分层级护士培训模式的应用,能够为不同层级护士实施专业指导,使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更加科学[4]。为能力相对较差的护士实施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指导,为能力较强的护士创设深入学习、临床研究的平台[5]。让每一位护士均能够在培训中有所收获,促进现代护理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此次结果显示,培训前两组护士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培训后分层组护士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常规组,且分层组护士的沟通能力、信息管理及职业价值态度评分均相对较高,与常规组护士自我基本能力评分比较的结果证实了分层级培训的价值,对康复科护士能力的提升可产生积极影响,更好的达到培训效果。

综上报道,康复科护士分层级培训的效果较好,可提升每一位护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建议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温春良,路海云,李肖肖,李燕如.基于能级进阶的不同层级护士培训需求现状调查[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06):99-102.

[2]金倩倩,王爱霞,陈瑞敏,沙芬芳,张春梅.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模式在急重症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5):2029-2032.

[3]刘爱玲,童丽,叶成燕,陈红.“三个一批”护理操作培训模式在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S1):179-180.

[4]陆林,吴丽霞,鲁春红,樊蓉.基于护士核心能力的血液净化护士分层级培训的实践[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9):175-178.

[5]巫丽莎,王曦,李燕.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基层医院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运用与实践[J].智慧健康,2019,5(1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