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规划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性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浅谈景观规划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性应用

靳旭1 李明辉2

1,2河南平交勘设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467000  1身份证号:410402198409145641   2身份证号:41040319950201564X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同时,设计质量也需要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设计成为建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景观设计效果,设计之前,设计人员需要先了解附近的生态情况,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估和分析,了解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等因素,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的情况。只有在充分了解生态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景观设计方案。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创新性;应用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建筑高度持续上升,小区建设愈发密集,在钢筋森林般的生活环境以及愈发加快的生活节奏下,人们对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园区景观作为居民住宅环境中的关键内容,其设计质量及落地呈现效果影响着人们日常居住的舒适性、归属感。

1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和规划来创造美丽、实用和可持续的景观空间。景观设计应充分顾及现实环境,以生态原则为基础,保证设计方案是专业、合理的。在景观设计中,科学地考虑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需要考虑本地的植被、地貌、气候等因素,并以此为指导呈现出园林的审美观念,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景观的发展动态,为后期的景观效果设计提供借鉴。同时,景观设计也需要艺术的灵感和创造力。通过对自然的尊重、尊重和敬畏,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设计师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造景、修剪和养护,同时重视整体美感。这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可以创造出美丽、实用和可持续的景观空间。

2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是指即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将各部分要素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部分,依据整体发展的思想理念对各部分进行科学设计,以此形成具有依赖性、制约性的整体系统。公共绿地空间是城市地区空间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空间规划、布局形式以及景观风格设计等都会对城市的发展规划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应遵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对生态型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不只是简单的要素组合,而是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区文化、经济、历史、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在全面综合分析后制定出最佳方案,能够体现出生态型公共绿地景观的真实性、自然性以及协调性,促使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优质场地。

2.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公共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尊重自然”的思想理念,对地区文化与自然环境基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将各种先进技术以及设计理念应用其中,做到在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善。针对情况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继续保护与优化,针对发展不良的自然生态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处理,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自然环境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的基础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公共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3人文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是指公共绿地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理,能够体现出地区群众对于生态景观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融合地区民俗文化,而非是盲目地照搬其他地区的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形式。在对不同地区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后能够发现,造成不同景观设计形式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审美存在差异性。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充分结合地区特色文化与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出的绿地景观获得地区群众的认可。

3景观规划设计建议

3.1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突出设计特色

首先,因人制宜。宅区园林景观直接使用者是住户,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小区居住中不同年龄人群的居住需求,从需求出发,加强各景观节点、场地、构筑物与人的连结,不仅仅停留于景观的观感上,亦要保证这些场地、设施的实用性、参与性,使人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加强邻里共享与情景交互,才能保证多年之后亦能保持着园区景观生命力。以儿童活动场地为例,对于儿童来说,其喜欢颜色鲜艳的环境,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园林中极具特色的植物感兴趣等。因此,在设计中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可考虑设置能拆卸替换、不断更新知识内容的认知活动区或设施;在儿童活动区域中种植各种色叶、开花、香花植物,同时配合设置植物认知展示牌,亦或形成植物主题园进行分类展示等,打造景观时寓教于乐,同时加强了人与景观场地的互动。其次,因时制宜。即种植植物时考虑季节因素影响,尽可能让小区居民在一年四季欣赏到不同美景,保证四季有色、四季有花。在园林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季节植物的观赏搭配需求,亦要穿插种植自身季节变化明显的植物,让各种植物在生长中相互交错,从而营造四季不同景观。同时,要注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合理搭配,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的搭配,不同叶质、不同枝干质感的植物搭配等,从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绿化景观。最后,因地制宜。在住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小区发展定位和规划,即使套用标准设计模块,园区整体规划亦需结合场地现状、地势、地貌等进行科学、适应设计,确保其能将当地原有自然景观和新设计的景观相结合,从而实现协调发展。

3.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时代在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也在不断推层出新。在推行数字化中国的大环境下,住宅园林景观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各方条件允许时,从人性化出发,宅区景观可尝试结合智能化、数字化设施、系统等进行开拓创新,导入新活力,创造智慧宅区。例如,结合室外会客区的智能图书柜的引入,加强邻里资源共享与交流;结合疗愈植物宣传科普的健康环境可视化系统,将园区各类疗愈植物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使住户可随时随地对宅区内感兴趣的植物进行检索了解;结合大数据,于园区健身跑道边设置智慧互动系统装置,对健身者的心率、身高、体重等身体运动状态以及周边运动环境进行记录、跟踪、检测等;又或者布置智慧灯杆,将智慧照明、监控、广播、一键报警等功能合并,形成一体化便捷设施,方便物业管理、住户使用等。随着科技创新,宅区园林景观亦可越来越便捷、智能、高效,彰显高品质新生活。

3.3建筑结构与绿色技术整合设计策略

现代修建的发展已经对传统的柱、板和梁的组合结构系统做了很大的改进。然而,要想在修建结构与空间的联系方面实现进一步提高,需要采用绿色修建一体化规划理论来进行辅导。结构与空间的紧密结合是现代修建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结构与空间的紧密结合,可以提高修建空间的利用率,降低能耗。这样的修建结构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同时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绿色修建的归纳规划更重视结构与表皮的结合,形成一个一致的整体。这样的规划方式可以使修建更加坚固耐用,同时显著提高能源功率;同时,这样的修建结构不仅可以在设计上具有美感,而且可以减少维护成本。

结束语

公共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效果能够直接体现出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是城市居民开展休闲、娱乐、运动等活动的重要空间场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生态型公共绿地景观发展层次出发,提出了在现有生态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的规划设计理念,并从植被、园路、功能以及铺装四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白林林.城市生态型公共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风景名胜,2021(8):2.

[2]徐田荣.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绿地景观空间规划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21(12):2.

[3]袁凯嘉.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J].花卉,20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