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Unipol聚乙烯结块原因及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浅谈Unipol聚乙烯结块原因及控制措施

郭帅

广东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 惠来 515200

摘要:气相流化床反应器易结块是此类生产装置的常见问题,直接影响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本文就对 Unipol气相流化 PE反应器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块状物质的形貌、特性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结块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团聚问题。

关键词:Unipol;聚乙烯结块;控制

Unipol流程短、操作压力低、设备投资少、产品更换方便、单体消耗少等特点。同时,该装置还存在着启停复杂,物料存料量大,结块等缺点,尤其是在反应器中,结块的危害尤为明显,它会阻碍出料系统的畅通,阻塞料收集装置,影响出料的正常排出,引起物料表面的起伏,反应系统的温升也会变得不稳定,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停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块是制约我国气相乙烯装置长时间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聚乙烯结块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及工艺流程

Unipol气相流化床反应器由顶部球形封头、扩大段、筒体、分布板、下球形封头组成。共聚单体与循环气通过多孔分布板自底混合流向扩大段,因扩口直径比管直径大,气流速度降低,粉末沉淀,高温气体从塔顶通过压缩机送入循环气冷却器进行冷却,再返回反应器。在此基础上,将催化剂定量注射到流化床中,实现乙烯和1-丁烯(己烯)共聚合,并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聚合,然后由出料罐和吹料罐将树脂粉末排至脱气仓,再向脱气仓通入氮气除去粉末中所含的可燃气体后,再送入造粒段。在流化床中,有一种布置在床底的分布板,它使气流均匀流化,并支撑着床层中的粉末。Unipol低压气相流化床工艺流程见图1。

图1Unipl低压气相流化床工艺流程简图

2.Unipol聚乙烯结块原因

2.1静电因素

静电因子的历史悠久,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床内静电平衡,静电总量在某一区间波动。但在操作条件变化很大的情况下,系统的平衡会被破坏。例如,反应器中环流风速度的突变,或者反应温度、反应器压力、原料进料量、杂质含量发生变化,均会打破静电平衡,引起反应器中总静电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粉体团聚,出现结块。早期的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静电(例如1800伏);现有设备的静电计误差相对较小,在100 V以下,甚至10 V以下,但仍有结块现象。

2.2反应器设计因素

反应器的设计要素包括扩大段,分布板,催化剂注入套管, PDS出口阀及其他小型辅助内部部件的设计。由于流化床内存在着二次循环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在其内部形成了一种难以避免的涡流区,使得反应热量不能及时、迅速地排出。由于管节与直管段之间的衔接部位为斜角,难免造成粉末沉淀结块。为了使再生气与新反应气体都能进入反应器内,采用了分布板,但如果孔道被堵住,则会导致反应器内的流化状况变差,不能迅速回收热量。为保证浆液型催化剂在反应器内的分布,必须保证浆液型催化剂在反应器内的均匀分布,否则会引起催化剂在出口位置的积聚,从而引起乙烯的快速聚合,从而产生团聚。另外, PDS出口阀返吹失效,其他辅助部件对流态化条件的影响,也会造成局部不能回收热量而产生结块的情况。

2.3工艺条件控制因素

在高视气速下,易生成微细粉末,而高视气速可使反应热量退出,并利于静电传导和扩张段冲刷。反应器床面高度控制得太低,会造成扩张段内冲蚀不良,细粒在扩张段堆积而造成结块。若 PDS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排放,就会造成分布板的阻塞,造成流态化性能下降和结块。如果控制得太高,就会把细粉末从反应器中带出,然后再由循环气进入换热器及分布板,造成热交换器及分布板的局部阻塞。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聚乙烯开始黏结,然后停止流动,使聚乙烯在床层内发生结块。

2.4物料性质因素

物料性质因素主要指催化剂、烷基铝、单体、共聚单体等。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聚合动力学特性和反应性能。而造成结块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催化剂的动力学性质。若反应初期的反应活性太高,释放的热量太大,又没有及时回收,就会使粉末的内部温度上升,当超过一定的温度时,聚结成团,形成小块。如果在这个时候,催化剂还能保持活性,并且继续提高温度,就会使粉末材料熔化,形成较大颗粒。传统上,聚合反应速度服从阿伦尼乌斯定律,随着温度的提高,聚合速度会以指数形式增长,从而导致团聚现象更加严重。如果能利用化学手段,使其发生动态变化,使其在某一温度下不会加速或失去活性,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结块的生成与长大。另外,粉体的粒度还受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下降, PE增长倍数变小,颗粒变小,将产生更多的细小颗粒,易产生团聚。在催化剂活性急剧升高的情况下,易发生“爆豆子”现象。若催化剂活性发生改变,进料速率发生波动,则会引起床层内某个部位的局部温升过高,从而使粉料结块。

3.防止结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1反应器静电消除

在首次开车之前,对流化床进行化学处理,将二茂铬注入反应器,然后将其加热至24小时,使其在反应器壁上形成镀膜,从而减少了发生静电的可能性,同时,将水、甲醇等物质注入反应器内,也是消除该过程中静电的最好方式。注射水、甲醇对产物的品质没有明显的影响。若静电仍不能消除,则应取样对精制过程中的杂质去除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催化剂的质量进行检验。

3.2控制杂质含量

由于进料中含有杂质,会降低催化剂活性,从而对聚合反应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料之前,必须对原料进行精炼,除去其中的杂质。在聚合床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如床面温度、压力等,来判定原料中的杂质含量。精炼系统床面温度升高,导致水、氧及 CO含量超标;当聚合温度下降或压强升高时,可能是由于原料中含有杂质,导致了催化剂的失活,这种情况下,必须马上取样,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减少其中的杂质。

3.3监控和调节催化剂加料系统

监视催化剂进料口的压力,防止因压力过大而被迫进料,单边进料口没有催化剂时,另一面进料量不得超过原进料量的2倍,防止进料不均而结块。当反应器的温度高于设定值1.0℃时,应逐渐降低或停用催化剂进料,在继续升温时,及时加入 CO进行微量停车,以防止结块、爆聚。按照生产进度表出料,最小化催化剂回流,避免混入杂质。

3.4料位控制

应对反应器料位差进行精确的计量,并定时检查各个取压口,确保压力表能自动反吹投入使用,并可根据出料频率来判定液位控制的精度。在放大段内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可采用增加料级的方式对扩张段进行冲洗,以防止粉粒粘壁。在乙烯生产过程中,在换热、换树脂牌号的情况下,为了增大反应器的扩张段,必须升高液位。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气相法聚乙烯结块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操作方法不断进行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防止结块的产生,从而确保设备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乔彤森,王雄,韩晓昱.淤浆法模试中茂金属聚乙烯粉料结块的原因分析[J].化工技术与开发,2023,52(06):65-67.

[2]肖雄辉,贺国强,黄庭等.英力士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低压闪蒸釜结块形成原因分析[J].石油化工,2021,50(08):795-801.

[3]戴立起,李邦.英力士高密度聚乙烯装置V3001结块的分析[J].石油化工,2021,50(03):26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