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平安校园建设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高校院系平安校园建设规划

蔡蒲

(重庆邮电大学保卫处,重庆市,400065)

摘要:要想让学校的学生和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推动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文章试着从大学的安全制度建设、大学安全治理的内容、方法和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的安全治理现代化,从而提升大学的治理水平。

关键词:平安校园;高校;建设规划;现代化

将学校的工作特征与现状相结合,健全学校的安全防控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氛围,使高校的安全管理能够与时俱进。

1.高校校园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

在过去的校园安全治理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学校自己建立的校园安全预防、治理队伍,如:校园保卫处、辅导员、安全信息管理员、宿管员等。但是,队伍的构成要素存在着明显的分化,协同程度也不高。此外,校园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意识形态和网络诈骗等风险的防范和研判变得更加困难,单凭一个学校的保安队伍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反应和处置。此外,由于校园安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凭一个学校的保安队伍很难做出有效的反应。此外,由于校园安全问题涉及众多的利害关系人,所以,我们需要调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来构建一张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校园安全防御网。

1.2安全治理规范化水平低

当前,我国立法对学校安全管理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的界定,为此,迫切需要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白。"良法"是实现良好治理的先决条件,实现高校治安管理现代化,离不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保障。但是,在大学里,关于校园安全治理的各种制度都还不够健全,治理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并不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不清楚,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站在治理主体的角度来进行程序的设计,这让安全治理的两方之间产生了更大的分歧,从而造成了一种紧张的局面,从而不利于有效地解决冲突。

1.3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校的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学校的安全事件呈现出难以预测的态势,它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跨越国界、不受主观防范能力等特征,一次意外事件就能迅速发展成社会热点,引起一系列的裂变效应,引发不合理的情感和社会冲突。互联网对大学的信息安全管理、舆论控制等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大量的非法有害信息在网上蔓延,学生们被各种信息的攻击所吞噬,当前,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仍仅限于发生问题后的应对,对事前的防范、对热点事件的及时引导,并没有具体的制度与措施。

2.推动高校校园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途径

2.1拓展安全治理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大学校园安全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的特征,除传统的安全问题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意外伤害等之外,还有生物安全、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新的安全威胁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学校安全管理的内容由传统的常态化治理转变为传统化的治理与非传统化的治理并重。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一场考验,更是对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学校治理现代化的严峻考验。新冠肺炎的爆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所处的社会中,危险的种类正在不断增加,而且越来越频繁。传统的校园治安管理模式应该由"日常管理"转变为"常态"与"突发事件"并重。

2.2建立协同治理新模式

要让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治理中来,教育行政机关可以与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等部门组成校园协同管理职能部门,构建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也要调动每个大学生和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治理中来。一方面,要吸纳学校员工的家属,学校的商户,退休的员工,积极参加学校的安全管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培养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的学生骨干,利用学生骨干的示范作用和对周围的学生进行宣传、辐射等方式对周围的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形成安全管理的合力。

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手段,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实效性和实效性;加强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增加安全演习和现场操作的机会,增加教学形式的趣味性;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将线上、线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互动能力。最后,建立起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协作,共同参与的新型校园治安管理新模式。

2.3优化安全治理的手段和方法

高校治安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侵权责任法》和其他与学校治安有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治安管理的重要基础。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融入学校的自治规范、学生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并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教育规律的规章制度。

德、法同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路径,德治在高校校园安全治理中的应用,也是德治的一种生动的实践。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都会演变成一件非常受人关注的重大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上都会产生一种舆论,如果能够将僵硬的、程序性的治理方法转化为情感的治理方法,换位思考,沟通协调,让被管理的人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一种亲切的关爱,将被动的管理变成积极地接受,防止出现违规和违法的情况,以此来达到对学校的安全管理。

2.4以智慧化促进安全治理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下,利用互联网+高校校园的安全治理,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将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人防、物防、技防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集成,从而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决策和评价。与公安等部门的信息数据安全系统相结合,构建起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校园安全保护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由智联、物联、技联等多方联动的新的安全治理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把握学校的安全动态,进行风险预测,进行教育宣传,处理突发事件。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全程全覆盖、清晰精细的事前防控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及时化解矛盾的事后有效处置,事后总结复盘,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评估,用智慧手段推动校园安全治理的现代化。

2.5认真落实安全保卫各项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安全巡查制度,对教室进行安全检查,对消防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总务办公室要强化用电、用、餐等方面的管理,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杜绝各种意外事件;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学校发生流行性疾病。各部门和重点部位要经常性地开展防火防盗的安全巡查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解决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治安防范,重点区域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覆盖率达100%。中层管理人员应配合学校保安室的安保工作,保证学生、学生及财物的安全。

总结

"平安校园"的创建,既是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又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学校发展,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围的安全管理,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促进"平安校园"的创建,特制定了"平安校园"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陈红梅,李德明.基于“平安校园”视角构建职业院校校园安全SWOT分析[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3,(06):142-145.

[2]张超.基于物联中台的平安校园建设实践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32):62-65.

[3]任涛涛.基于平安校园建设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研究[J].山西青年,2023,(18):175-177.

[4]李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与建设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3,(18):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