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互联网+”对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影响研究

任晓荣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道路运输管理所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   717400

摘要:道路运输系统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良好的道路运输环境能够有效地缩短跨区交易时间、节省商业成本,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效率。通过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可提升交通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出现道路堵塞等问题,使货物运输更加顺畅,从而提高货物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随着道路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其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安全事故问题频发,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采用可靠的技术手段来提升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相关部门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技术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优势,对传统道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引言

我国正处于信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所以“互联网+”的概念也频繁出现在不同领域中,从客观方面来讲,“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为行业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事故死亡率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较高,而在道路运输领域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和提醒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安全事故等问题发生,因此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势在必行。

1互联网技术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优势

1.1实时监测

通过传感器和设备对道路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如道路状况、气象情况、交通流量等,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1.2数据分析和预警

通过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例如,通过分析交通流量和车辆速度可以预测拥堵情况采取相应的交通疏导措施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1.3远程控制和管理

能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道路施工现场涉及多台设备和机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这些设备的远程控制、调度和维护。

1.4数据共享和协同

对多个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不同的工作单位和部门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协作,共享数据和资源提高工作的协同性和整体效益。

1.5效率提升和资源优化

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可减少施工过程的重复,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数据和资源的精细管理可以优化资源利用、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

2传统道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驾驶者素质不高。由于许多司机缺乏安全驾驶知识,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交通事故,导致道路运输安全状况恶化。第二,道路运输管理不到位。公路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的交通安全技术支持,导致道路运输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第三,客观环境不利。许多地区交通环境和路况状况比较恶劣,缺乏良好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措施,导致交通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第四,道路运输违规行为突出。一些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存在超速、疲劳驾驶、违规超载等行为,导致交通安全状况下降。

3“互联网+”背景下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3.1推行“互联网+安全教育”管理新模式

道路运输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参与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道路运输参与者需要始终秉持“安全与效益并行”的理念,即使当下先进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和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企业也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而是始终坚持以安全为核心,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运行的效率。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政府机构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广“互联网+安全教育”管理新模式,通过打造教育、考核、监督及共享等一体化的智能化个性化教育平台,以改善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检查难、监督难的问题,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安全教育平台,政府机构、企业及相关机构都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参与平台的在线学习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培训的成本,而且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能够有效实现信息的共享,所以企业可以借助该平台建立“上传下达”的新通道,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存在的问题,避免了信息差,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在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能力。

3.2强化道路安全管理力度

3.3.1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

驾驶人员作为道路运输的主体,其驾驶技能及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尤其近些年来我国驾驶人员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如果部分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存在偏差,就很容易出现超载和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而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所以为了保证道路运输的安全性,最根本的就是要提升驾驶人员的专业性。借助互联网技术对驾驶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驾驶人员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只有评价合格的人员方可进行工作,以此来降低运输的危险性。

3.2.2加强对重点机动车的安全管理

为了减少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影响,在对重点机动车进行安全管理时,需要对旅游包车及班线客车等进行强化管理。与此同时,在一些特殊地区,还需要加强对易燃易爆等车辆的有效管理,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水平。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储存能力对驾驶数据分析,从而了解驾驶人员出现的一些不法行为,进而实现从原本的事后管理改为事前管理,建立完善预警工作的同时还能够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效果。

3.2.3深化“两客一危”监管平台的使用

我国明确规定,两客一危的车辆必须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运营车辆物联网系统中,以此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监督的有效性。两客一危智能监管平台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驾驶人员生理疲劳、超速及分心驾驶等17项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监督。虽然两客一危监管平台在原本设计上具有较强的监督作用,但当下大多数道路运输车辆都未充分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只将其应用于位置监管、超速监管及信息查询等方面,而对超时驾驶等问题无法提供强有力的监控手段,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监管部门来说都十分不利。所以为了强化两客一危车辆监管系统的作用,企业需要重视两客一危监督平台的作用,并深化两客一危监督平台的使用。

3.2.4深化道路运输电子监控平台的建设和使用

道路运输电子监督系统是贯穿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几个子系统中的特殊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完成对违规车辆的监控及交通信息采集等工作。利用电子监控平台,不仅能够及时监测出道路交通的运输量和气象信息,减少突发事件及天气对道路的影响,还能够在车辆达到饱和运行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提供相应的行车路线,以供行车者使用的作用,在提高交通运输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根本上提高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效率。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道路运输电子监控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加大对道路运输电子监控平台的推广,进而为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与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还能实现对原有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和调整。因此需要充分挖掘“互联网+”的作用,实现互联网技术与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进而保证实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应急消〔2019〕64号,关于加强高速公路事故处置警戒器材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Z].

[2]赵业军,王春.关于车辆事故救援技术培训工作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19,5(5):63-64.

[3]李小虎.浅析消防官兵灭火救援现场紧急避险和主要伤害事故防范[J].中国应急救援,2015,(4):37-39.